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人生的真相(非常经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看好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15 08:14

正文

作者:马德

配图:Stephan Schmitz 作品

来源(首发于):马德(ID:made1668)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 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印象


一个人是靠留给他人的印象行走江湖的。《射雕》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一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一个人扬名立万的,不是武功,而是侠肝义胆。


亲戚那一年去当兵,临走的时候,外祖父嘱咐他说,到了部队里,每天起得早点,先把营房的院子扫了,这样,可以给部队首长一个好印象。在外祖父看来,好印象就是一个人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


生活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也会给对方留下印象。譬如,你是一个和善的人,还是一个凶恶的人。如果相处的日子长了,大家也对你没什么印象,那一定是你混到了中庸的位置上,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马马虎虎,一辈子下去了。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他们去世了,送行的人会叹一口气说:唉,可惜了,这么个好人走了!这差不多是最高规格的印象了吧。人在俗世,能被如此盖棺定论,夫复何求?


混到声名狼藉就没意思了。到了这一步,也不是没人搭理你,只是人们会处处提防着你,小心着你。比如大家会说,嗯,这个人得注意点,最好还是离他远一点吧。——人的戒备心,总是从印象最差的人那里开始的。


在富有和贫穷之间,有良知的富人和有骨气的穷人,会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和丑之间,心底有美的比模样好看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非对你有想法,否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你的长相。大家在意更多的是你活成了什么样,而不是长成了什么样。



你说过刻薄的话,尽管听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里会想,这个人咋这么损呢。你做过刻毒的事,旁观的人一扭头走了,但心里会说,这个人咋这么阴呢。印象,就是别人表面上跟你嘻嘻哈哈着呢,但爱憎已在心里。


当着朋友的面跟别人耍心眼,你的狡猾同样会留在朋友心底。正直的朋友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从不在他人背后论是非,说短长,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最终也会走近你。道理很简单,谁都愿意跟让自己放心的人待在一起。


中国人彼此之间打交道,基本的信用平台就是印象。你若为人实诚,信用就是5A级,大家都喜欢跟你交往。当然了,你不能对谁都实诚,这样的话,除了有人黏糊你,还会有人欺负你。所以,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宽严适度,爱憎分明,这样,除了能赢得亲近,还会赢得敬畏。



一个爱吃亏的人,会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爱占便宜的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另一个爱占便宜的人也瞧他不上。是的,没有谁会待见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宽恕自私,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因为惭愧,所以姑息。


印象一旦形成了,是很难被改变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人,讲了真话也没人敢相信。坏事做尽的人,偶尔做件好事,也没人会认可。一个人,若留给人的印象是从人性丑恶处来的,就再难撼动了。人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算被人看透了。



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生,若干年之后男生才知道,女孩之所以爱他,只是因为在某次野营的时候,他每次切完菜放置刀的时候,都要刀刃朝里,刀背朝着大家。生活中,好多刻骨铭心的印象,都来自于小细节。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 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好印象会改变人生。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经常去健身房,他发现一个教练做得十分卖力,打听到这个教练是来自附近体院的一名学生,家境贫寒。后来,这个学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黄怒波就把他介绍到了自己的公司。进入公司后,很快凭实干就能独当一面了。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大区经理。


正如黄怒波说,就凭这个孩子给我留下的好印象,他有今天,值得


推荐:马德老师的新书

《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

2017年度新书,各电商有售


*作者:马德,作家。已出版《允许自己虚度时光》、《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等十余部。2017年度新书《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当当,淘宝,京东有售。微博@马德微博,个人公众号:马德(ID:made1668)。


特别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慈怀共读活动,每10天共读一本书!

战胜惰性,行动起来

和数万书友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在慈怀读书会菜单栏“报名共读

加入慈怀共读


回复“微课”,收听慈怀课堂的线上微课

回复“线下”,了解慈怀读书会线下活动最新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慈怀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