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槽值
ID:caozhi163
欧阳娜娜的妈妈傅娟,最近上节目被问到三姐妹名字的由来,特意拎出了小女儿
欧阳娣娣
的名字来解释。
既往认知中,
“娣”
字通常和
重男轻女
,以及
“希望生男孩”
划等号。
而欧阳娣娣又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因此始终有传闻,这个名字的本意,取义就是“希望是弟弟”。
“每个人都认为说我取欧阳娣娣是因为我想要一个男生,其实真的没有,一点都没有。”
因为是家中第三个孩子,沿袭两个姐姐欧阳妮妮和欧阳娜娜的名字,取“女”字旁叠字。
一边是网友质疑“女字旁的汉字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选有争议的一个
”;
一边是粉丝解释“娣字本身不含贬义,是什么的曲解造成误会”;
关于欧阳娣娣的名字,网友们的担忧虽不全中,却也不算是空穴来风。
有人发现,
在
一段
早
年
《康
熙来了》片段中
,
提到女儿名字时
她的说法
:
“一开始一定希望他是男的啊,所以就一直叫她娣娣,就不要改了嘛。”
尽管初衷不是“招弟”之类的含义,但欧阳娣娣还未出生,不知性别时,傅娟确实
更想要个男孩。
小时候因为名字,常被误认为是男生,上节目会小声说明
“我不是男生哦”
;
更被主持人小S直接问:
“所以你妈妈生你,是为了想要生出一个弟弟,才硬生你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她也是害羞中带着几分迷茫,抱着姐姐的手臂说:“我也不知道”。
虽然当时的傅娟当场否认,
先是称因为名字带“
娣
”的人长得倒好、气质好;
后来更当场反击:
“那是你妈妈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
但多年来数次澄清,大概也能证明,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关于“娣”的争议,当事人们并非不知情。
如傅娟所言,当时向欧阳娣娣提问的小S徐熙娣,便是一个例子。
不同于傅娟后来的否认,
小S母亲自己都曾在节目里承认:
身为家中第三个女儿的小S徐熙娣,意思就是“
希望再来个弟弟
”。
还有一个名字婷婷,则是取义自停止生女儿。图
源:
节目截图
在相关解释里,“娣”的字面意思,是指是妹妹或是弟弟的妻子。
只不过在日常生活里,“娣”的隐晦用法大概更为人所知。
如小S的名字——想要的是“弟”,才在女儿的名字上用谐音。
众多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娣”字用作名字时,也大多源自这个意思。
图源:《娘道》
父母对孩子的爱均匀与否、投入多少,或许不能用一个名字全部判定。
但不可否认,
以
娣
为名的女性,
早已成为一种处境。
关于“
娣
”的讨论中,
有个热门问题:
叫娣家里却不重男轻女,可能吗?
“名字是家里人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对其他人的祝愿和期盼,你觉得这对父母是否是真心爱这个孩子。
”
从她出生那一刻起,就把赤裸裸的失望写在脸上,刻进名字。
”
每一个“
娣
”也从此注定了自己的命运,她们来到这世界不是来做自己,而是
做照顾弟弟的姐姐。
和欧阳娣娣不同的是,大部分名字里带“娣”的女孩,都会和一些动词进行组合。
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里,母亲上官鲁氏生育了八个女儿,分别叫做:
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和玉女(和儿子“金童”是龙凤胎)。
从第一个到第八个,从“来”到“求”,想生个儿子的欲望愈发强烈坚决,愈发直白犀利,至于女儿的名字如何伴随一生,并不重要。
二十多年前的小说是魔幻现实,二十多年后,也有魔幻照进现实。
短视频平台上,一个男人晒出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配文无比理直气壮:
而“娣”有时还是太过直白,在表达对生男孩的渴望这一块,人们总有着意想不到的残
忍
的
创造力。
1996年出生的女星
章若楠
,在综艺节目《送一百个女孩回家》里说,自己原本的名字是
章若男。
《流金岁月》里的女主角之一
蒋南孙
,是因为奶奶想要个孙子而不得,取了
“男孙”
的谐音。
有网友分享,认识一个女孩叫美腰,觉得很特别,也好听,结果问了以后才知道: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小时候奶奶看到她是个女孩,希望她早早夭折。
最后是母亲以绝食为代价,才换来一个美字,好在夹缝中求生存。
顶着类似名字长大的女孩,从认字开始,或者更早开始就会逐渐明白:
“玉女”被视为“金童”附加的礼物,而“招娣”只是被当做“天赐”的包装纸。
而女儿终其一生,都要伴随着讥讽与羞辱,都要和自己的性别对抗。
她们或被教育没有资格和男孩子争抢东西,小到餐桌上的鸡腿、夏天的电风扇,大到结婚的房子;
或因为性别获得更少甚至失去家庭资源的支持,谈及学业投入是
“你要是男孩一定送你留学”
,谈及未来规划则
“生男孩要早早备好房子,女孩就轻松许多”
……
即便独生女,有时也始终在与那个“看不见的弟弟”竞争,逃不开
“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它们往往和“招娣”们形成强烈反差:
若男、胜男、亚男、赛男......
可细看其背后的隐藏意义,似乎也无非在于不论女孩优秀与否,始终在和另外一个“男孩”竞争。
想接着生儿子的人,给女儿起各种各样的名字来祈祷下一胎;
女孩的名字是“霉”“停”“烦”,男孩是“应”,因为终于顺应了心愿
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再生的人,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女儿套上模板——
由此回顾女性的姓名变迁史,便是一部女性
被侵夺、被嫌弃、被比较、被叹息
的命运史。
被叫做“
娣
”的女孩,从出生起便在性别的迷雾中挣扎。
要与自己的名字抗争,与不被爱的事实和解、
重建
自己的人生。
被叫做多余的女孩,在那些美好祝愿的名字里艰难挤出一丝苦笑。
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出生时开始甚至不愿意看一眼,取名“多余”/图源:《金婚》
被叫做若男、胜男、亚男的女孩,从出生起,头顶便悬着一个名为“男”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