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ns优选
更多有趣有价值的资讯分享,带你发现更酷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麻六记的麻烦有多大? ·  昨天  
十点读书  ·  成熟女人,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  昨天  
十点读书  ·  内心强大的女人,允许一切发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ns优选

欧阳娣娣,到底得罪了谁?

lns优选  · 公众号  ·  · 2024-04-08 22:40

正文

本文授权转自:槽值

ID:caozhi163


欧阳娜娜一家,又上热搜了。


欧阳娜娜的妈妈傅娟,最近上节目被问到三姐妹名字的由来,特意拎出了小女儿 欧阳娣娣 的名字来解释。

既往认知中, “娣” 字通常和 重男轻女 ,以及 “希望生男孩” 划等号。

而欧阳娣娣又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因此始终有传闻,这个名字的本意,取义就是“希望是弟弟”。

但对此,傅娟给出的说法是——

“每个人都认为说我取欧阳娣娣是因为我想要一个男生,其实真的没有,一点都没有。”



谈话间,还开始回忆当年给欧阳娣娣取名的历程:

因为是家中第三个孩子,沿袭两个姐姐欧阳妮妮和欧阳娜娜的名字,取“女”字旁叠字。

最终在欧阳娣娣和欧阳媚媚之间选,决定她叫娣娣。



可傅娟的回应,并没有打消网友的疑虑

一边是网友质疑“女字旁的汉字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选有争议的一个 ”;


一边是粉丝解释“娣字本身不含贬义,是什么的曲解造成误会”;

一个名字而已,为何会引发如此争议?

关于欧阳娣娣的名字,网友们的担忧虽不全中,却也不算是空穴来风。


有人发现, 一段 《康 熙来了》片段中 提到女儿名字时 她的说法

“一开始一定希望他是男的啊,所以就一直叫她娣娣,就不要改了嘛。”


尽管初衷不是“招弟”之类的含义,但欧阳娣娣还未出生,不知性别时,傅娟确实 更想要个男孩。



而名字“娣娣”,也给欧阳娣娣带来了不少困扰。

小时候因为名字,常被误认为是男生,上节目会小声说明 “我不是男生哦”


更被主持人小S直接问: “所以你妈妈生你,是为了想要生出一个弟弟,才硬生你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她也是害羞中带着几分迷茫,抱着姐姐的手臂说:“我也不知道”。


虽然当时的傅娟当场否认, 先是称因为名字带“ ”的人长得倒好、气质好;

后来更当场反击: “那是你妈妈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

图源:《康熙来了》


但多年来数次澄清,大概也能证明,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关于“娣”的争议,当事人们并非不知情。


如傅娟所言,当时向欧阳娣娣提问的小S徐熙娣,便是一个例子。


不同于傅娟后来的否认, 小S母亲自己都曾在节目里承认: 身为家中第三个女儿的小S徐熙娣,意思就是“ 希望再来个弟弟 ”。

还有一个名字婷婷,则是取义自停止生女儿。图 源: 节目截图


事实上, “娣”本身的含义并不复杂。


在相关解释里,“娣”的字面意思,是指是妹妹或是弟弟的妻子。



只不过在日常生活里,“娣”的隐晦用法大概更为人所知。

如小S的名字——想要的是“弟”,才在女儿的名字上用谐音。

众多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娣”字用作名字时,也大多源自这个意思。

图源:《娘道》


父母对孩子的爱均匀与否、投入多少,或许不能用一个名字全部判定。

但不可否认, 为名的女性, 早已成为一种处境。

关于“ ”的讨论中, 有个热门问题: 叫娣家里却不重男轻女,可能吗?


评论区有一条高赞答案:

“名字是家里人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对其他人的祝愿和期盼,你觉得这对父母是否是真心爱这个孩子。


“几乎每一个‘ ’背后,都有一对失望的父母。

从她出生那一刻起,就把赤裸裸的失望写在脸上,刻进名字。


每一个“ ”也从此注定了自己的命运,她们来到这世界不是来做自己,而是 做照顾弟弟的姐姐。

和欧阳娣娣不同的是,大部分名字里带“娣”的女孩,都会和一些动词进行组合。


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里,母亲上官鲁氏生育了八个女儿,分别叫做:

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和玉女(和儿子“金童”是龙凤胎)。


几乎是写尽了对“弟”的渴望。


从第一个到第八个,从“来”到“求”,想生个儿子的欲望愈发强烈坚决,愈发直白犀利,至于女儿的名字如何伴随一生,并不重要。

二十多年前的小说是魔幻现实,二十多年后,也有魔幻照进现实。


短视频平台上,一个男人晒出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配文无比理直气壮:

“我只想儿女双全有什么错?”



而“娣”有时还是太过直白,在表达对生男孩的渴望这一块,人们总有着意想不到的残 创造力。


1996年出生的女星 章若楠 ,在综艺节目《送一百个女孩回家》里说,自己原本的名字是 章若男。


“因为我家人特别想要男孩。”



《流金岁月》里的女主角之一 蒋南孙 ,是因为奶奶想要个孙子而不得,取了 “男孙” 的谐音。

图源:《流金岁月》


有网友分享,认识一个女孩叫美腰,觉得很特别,也好听,结果问了以后才知道: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小时候奶奶看到她是个女孩,希望她早早夭折。


最后是母亲以绝食为代价,才换来一个美字,好在夹缝中求生存。



顶着类似名字长大的女孩,从认字开始,或者更早开始就会逐渐明白:

“玉女”被视为“金童”附加的礼物,而“招娣”只是被当做“天赐”的包装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困扰随之而来:

“父母对于我的到来到底抱着怎样的期望?”

“别人听到名字会怎么想?”

“我是不是真的就比男孩差?”


想要儿子的愿望,被写进女儿的一生;

而女儿终其一生,都要伴随着讥讽与羞辱,都要和自己的性别对抗。


她们或被教育没有资格和男孩子争抢东西,小到餐桌上的鸡腿、夏天的电风扇,大到结婚的房子;


或因为性别获得更少甚至失去家庭资源的支持,谈及学业投入是 “你要是男孩一定送你留学” ,谈及未来规划则 “生男孩要早早备好房子,女孩就轻松许多” ……


即便独生女,有时也始终在与那个“看不见的弟弟”竞争,逃不开 “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社交平台上有关名字的讨论区,有一类名字常被提及。

它们往往和“招娣”们形成强烈反差: 若男、胜男、亚男、赛男......

可细看其背后的隐藏意义,似乎也无非在于不论女孩优秀与否,始终在和另外一个“男孩”竞争。



男孩是最优解,男孩是最高级

想接着生儿子的人,给女儿起各种各样的名字来祈祷下一胎;

女孩的名字是“霉”“停”“烦”,男孩是“应”,因为终于顺应了心愿

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再生的人,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女儿套上模板——


“你可千万要像个男孩啊。”



由此回顾女性的姓名变迁史,便是一部女性 被侵夺、被嫌弃、被比较、被叹息 的命运史。



被叫做“ ”的女孩,从出生起便在性别的迷雾中挣扎。

要与自己的名字抗争,与不被爱的事实和解、 重建 自己的人生。


生来便带着“欠”


被叫做多余的女孩,在那些美好祝愿的名字里艰难挤出一丝苦笑。


“我的名字中,偏偏不包含对我的期待。”

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出生时开始甚至不愿意看一眼,取名“多余”/图源:《金婚》


被叫做若男、胜男、亚男的女孩,从出生起,头顶便悬着一个名为“男”的幽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