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
林栖品读《诗经》
苏州高二语文统考中,
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清明》,
摘选自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
根据标准答案打分,
原作者王亚也仅能拿 6 分。
相关老师表示,
主要是侧重学生思维训练和文本解读,
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
网友们戏称:
看来对出题人的意图揣摩
得还不到位,
建议原作者再通读原文加深理解!
在学生时代,
大概每个人遇到那种
无从下手的阅读理解题目时
都恨不得揪着原作者的领子
问问TA写作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现在,这一幕真实的发生了。
由于标准答案太难,
有学生在通过微博联系上了原作者王亚,
并请她作答。
率性的王亚很快作了回应。
没想到20分的题目,王亚也仅仅拿了6分。
原作者曰:我答我也不及格啊!
王亚微博截图(来源:人民日报)
自己写的文章,
阅读理解也只得了6分。
对此,
阅读理解题相关老师表示,
这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本解读,
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
对于这种现象,也有老师在网上表示:
阅读理解考试本质上,
考的不是作者的想法,
而是考的命题人的想法!
对于这样的结果,
网友们看法不一:
王*****哥:
答语文题不是考虑原作者的想法,主要考虑的是出题老师的想法
杜***厮:
思维训练的目的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一个个模子出来的方脑壳
f****d:
阅读理解题对吧,原作者只有6分,那是不是说明答案并不是原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意思,难道不就说明出题老师没读懂吗?
求***说:
命题人就喜欢搞幺蛾子。阅读理解往往只是命题人的理解。
哎***笑:
有一次我们学校语文考试,阅读理解,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们语文老师通过多放渠道联系上了原作者,作者看了我们学校的题,他说,当时他写的时候也没想这么多
对于这件事,
原作者王亚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
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
在得知苏州的学生给她的作答打了6分后,
王亚直言
这很正常
:
写文章和做题不一样,我之前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出题者角度来说,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依据文本进行理解与归纳的能力,而并不拘泥于哪一篇文章。
从最终的标准答案来看,苏州出题的老师几乎把我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出来了,标准答案甚至比我本人在写文章时的考虑更周到。
之所以只能得6分,主要还是在答题技巧上没有掌握好,规则不一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
网友们意见不一,
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教学的问题上去总结,
正如株洲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严朝晖老师所说: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本解读,标准答案也是需要经过集体讨论研究,而按照这样的要求,文章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