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天气雷达
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微波),并观测被雨滴反射的无线电波的情况,可以掌握半径数百千米范围内的降水(降水强度)及降水范围内风场分布的信息,具有可以获得空间上连续数据的优点。此外,对风的观测结果还可用来加强对龙卷等突发狂风的监视与预测。常规天气雷达只观测云、雨、降水等现象,而多普勒天气雷达还能够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观测风。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拥有由198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构成的观测网络。
自动气象观测站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对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全部实现自动化。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共计24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6万个,构成了完善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
极轨气象卫星
围绕极地轨道飞行的气象卫星借助于“微波辐射计”等仪器来获取气温、水蒸气含量等信息。中国发射的气象卫星统称为“风云”卫星,目前在轨的极轨卫星有风云三号B卫星、C卫星、D卫星共3颗。
静止气象卫星
静止气象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它利用可见光、红外线等给地球照相,让我们几乎可以实时掌握头顶上空中云的位置等信息。静止气象卫星可利用连续图像捕捉云或水蒸气的运动,也可获得风的信息(云导风)。目前,中国在轨的静止卫星有风云二号F卫星、G卫星、H卫星以及风云四号A卫星共4颗。
航空气象观测
近年来,气象部门与航空公司合作,利用飞机开展的气象观测日益增多。观测项目为气压、气温、风等,目前正在加入湿度观测。
探空仪
探空仪是指通过无线电遥测等方法观测气压、气温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仪器,一般通过探空气球携带到高空。此外,还可以根据探空仪位置的变化来观测风向和风速。世界各国每天在协调世界时0时和12时同时释放并观测2次(北京时间8时、20时),来获取高空气象资料。
风廓线雷达
从5个方向往高空发射无线电波,根据因大气扰动或被雨滴散射返回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变化(多普勒效应)来了解风的运动的设备。风廓线雷达可按照每300米高、每10分钟观测一次的频率,对最高约12千米内的大气层风场分布进行观测。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由上百部风廓线雷达构成的观测网。
船舶或浮标
观测海面的气象需要借助于船舶或浮标。气象观测船或志愿观测船(根据国际条约,鼓励民用船只开展海上气象观测)可观测海面气象、表层水温、风吹起的波浪与涌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