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不是现实太残酷,而是面对现实我们总是被自己吓倒,被固有的思维方式限制,而不是我们没有机会,不够努力。
倘若我们不去不改变认知,升级思维,那么生活永远是一座无法攀登的高山!
我不到10万的存款,正在思考上海买第二套房的问题。我跟刘先生(老公)讲:“我准备在上海买第二套房子。”
他听到后反驳:“妹妹,你能不能别这么奇葩,脑袋里一天到晚都想什么呢?你刚买了第一套房子,房贷才刚开始还,你能不能消停一些?你知道二套房子,首付比例多少了吗?70%.......”
然后,我就开始行动了,我通过“在行”约见了房产投资方面的专业人士,聊天中学习了他们的整个思考路径;然后又通过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实践家,汇总了所有的消息。
他们很多人都说很多信息网上是没有的,都是他们积累多年的经验,我不能写,但对于这件事情的感受可以写一些。
我不是房产方面的投资专家,可以说是门外汉,但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比买第一套房子时还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倒了,是思维方式限制了我们,而不是自己没有机会,不够努力。
从2016年开始,北上深都笼罩在高房价的阴影下,全国很多城市也开始限购,一套房子动不动上千万,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被吓倒了。
当我告诉身边朋友,我的首套房70平,地段还不错,316万,他们给我的反应:“这么便宜,北京的房子比上海贵。”
其实,这可能是假象,讨论房价高或者低,这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买或者怎么才能买?
我给大家说一组数据,2016年上海成交的房子,90%的房子低于500万,300—500万的房子40%,300万以下的房子50%,我们首套房都算第二梯队了。
哪怕房价这么高,大多数房子还是300万以下,这样首付不到100万,对于在上海工作5年,有买房资格的人,双方的存款+可以周转的资金,差不多是能够买的。
问题的关键是在高房价面前,我们就慌了,而不去行动了。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能够在上海买了第一套房子,真是很幸运了。按理说,我应该天天在家里偷着乐,怎么还能异想天开考虑第二套房子呢?自家老公都说了,觉得我就是奇葩。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件事情上我思维转变的过程。随着成长,我们会改变,不能被当下的思维限制了。
这一路走来,我的很多想法都改变了,最明显的就是结婚这件事情。25岁之前,我是不婚族,大学了解了法国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我就想像他们一样,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谈恋爱,允许彼此找情人。大学室友都知道,我当时的理想就是一辈子找10个情人。
但过了25岁,我的心态就改变了,我想找一个喜欢的人过一辈子。然后,我就和刘先生恋爱2年领证了,刚结婚时我俩是丁克一族。
我们就想,要什么孩子,一点自由没有;可我们俩现在开始注意养生了,今年家里事情多,缓一年,明年准备造人。从这些变化中,我就知道自己是俗人一个,既然是俗人,就会有规律可循。
我以前看到哪个妈妈为了孩子上好学校,真是求爷爷告奶奶,几百万买一个20-—30平的学区房时,我就很不屑,觉得自己不会变成这样的人。现在,幼儿园不是面试嘛,一些好的国际幼儿园面试家长,第一轮是中英文面试,第二轮是全英文;那么好的公立学校呢,必须有学区房。
我身边就有很多榜样,为了孩子置换房子,苦学英语,我知道以后自己有可能走这条路。既然5年之后我可能会选择,何不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就学英语,免得到时候孩子因为我上不了学。学区房,现在就可以提上日程。
一路走来,我打脸的时候太多了,大学不化妆,现在也开始重视外表了;以前觉得男人喜欢美女没有内涵,现在发现美女自己也喜欢,看到很有气质的姐姐,我也忍不住想要靠近。
所以,现在我对于过来人的经验,都会认真听,但并不是全盘接收;我会去实地考察,去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
我们对抗一件事情时,就失去了一切可能的机会;等到事情来临时,别人已经跑了很远。
如果在上海买第二套房子,可能没办法写我的名字了。因为我是外地户口,限购,只能写刘先生一个人的名字,但我可以办理贷款。
那么,我什么时候能够拿到上海户口呢?我35周岁以后,并且结婚10年。这些信息,以前我都没了解过。
第一套房子,当时我社保交的基数最低的,只交了3个月,没有资格公积金贷款,刘先生一个人是主贷人。有朋友提醒我,你的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太低了,最起码要按上海平均水平吧,6500元左右,要不然办什么事情都不容易。
以前,我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一次一查才发现,社保和公积金这件事情,以前不看重,现在觉得很重要,尤其医疗和公积金。
假如我按1万的基数缴纳,我个人缴纳2145元(包括395元的个税),而公司要替我缴纳4200元。其实,好的企业,真的为员工付出了很多,你自己交一部分,公司给你交的更多。
辞职想从事自由职业的小伙伴,也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靠自己,相当于自己一个月自己承担6000多,公司部分也是个人承担。这就是公司给我们的隐形福利。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赶快给一个在上海做自由职业者,没有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朋友说了,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房子限购了,但是5年后有机会。先按最低基数交,免得以后想补都没有机会。
最近,我社保和公积金基数也从最低基数提到了平均水平,要不然太低了。
这只是我了解的冰山一角,我请教的一个老师告诉我,做任何事情,你要先有思路,比如我觉得应该买二套房,然后有套路,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你可以按图索骥,最后才能找到出路。
“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当我问上海的房子值不值得投资时,他跟我讲了这句话。他觉得我好学,给我讲了3个小时,把我整个思想颠覆了。他不让我写,我只能告诉大家方法论的东西。
关于买房等任何事情,不要先否定自己,先去自己做功课,找人了解,不要急着判断,了解清楚后,无论别人怎么说,你都不慌了。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很固执,改变很难。哪怕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收获都不一样。我的经验,就是我第一步讲的,不要对抗世俗意义上大家走的路,过来人的建议,尤其是已经取得成绩人的建议。
你一定要去行动,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就拿上海北京房价来说,到底有多高?你跟着中介看了几套房子?你找别人分享了多少经验?.......
我一个同学,在青岛,从房价9000元看到房价2万多,都没有下手,现在更买不起了,怨气很大。我为她感到惋惜,建议她重新思考,放低要求,比如以前买120平的房子,现在考虑80平的房子,之前考虑市中区,现在考虑往外一些。
不过,我被嘲讽了一顿,我想起那句话了,“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吓得我不敢再乱给建议了。
我们的认知就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前进,看待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和想法是互相作用的,既然想法很固执,不如通过行动,倒逼想法的改变。
我和刘先生强调,咱不考虑买不起二套房子这件事情,咱这么思考:如何买第二套房子?把政策研究好,准备一切需要的东西。有了机会,咱就下手。
这样我们去做的时候,他的想法就改变了,加上他是工科男学霸,一旦思维转变,他的逻辑能力比我强,给我做了很好的补充。
认知的改变,需要日常每天的践行,我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而不能被各种夸张的新闻,自己的现状吓倒,要不然一点改变的机会都没有。
昨天,一个读者问我:“你觉得你逆袭最关键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会,最关键的不是执行力,而是认知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抗自己内心很多固有的思想。
当思想转变之后,后面才是行动。要不然,任何机会都是听听而已。
*作者介绍:杨小米:天秤座,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买房安家。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yujianxiaomi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