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社群评分的重要性及其多样性。社群评分不是单一的数值,而是一系列数值,反映了不同社群的不同特点和趋势。文章以阿那亚、麓湖和聚龙为例,说明了社群评分差异的原因在于主导部门的不同,并提出了假设:物业公司主导的社群可以有效提升社群的下限值,而品牌或营销公司主导的社群则主要提升上限值。同时,文章还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不同社群活动的特点。
文章提出假设,物业公司主导的社群可以有效提升社群的下限值,而品牌公司主导的社群则主要提升上限值。这种差异可以从物业公司关注业主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品牌公司关注精神需求层面来解释。
文章指出,不同的社群活动特点可以看作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体现,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社群活动会给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而其他社群活动则更加接地气。
社群有好有坏,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评分,把大家的评分汇总在一起,你会发觉社群的分数它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数值,它应该是一连串的数值,有高有底,有上限也有下限。比如某个社群的分值,它可能是60-120分之间,另外一个社群它的分值可能是80-90分之间。
不同的社群,在评分上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趋向,比如阿那亚和麓湖,他们就会表现得上限特别高,举个例子,麓湖的渔获节你可能会评个150分,阿那亚的戏剧节可能你会评个200分。而聚龙,则下限相对较高,可能它的最高分达不到120分,但是它的最低分也能有个75分。
这里面的区别,我个人分析可能就在于社群的主导部门不同,聚龙社群的主导部门是在物业及下面的社区文化部,而阿那亚则是文化公司,麓湖是以基金会及社群联合会为主体。
所以,归纳起来的一个规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物业公司主导做社群,它可以有效提升社群的下限值,品牌或者营销或者商业运营公司为主导做社群,它主要是提升社群的上限值。
或者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理解,物业公司为主导做社群,更多的接触面是业主日常那个生活需求面临的问题。而品牌公司,则会在生活日常之外的精神需求层面上着力更多,而这些不同的需求在马斯洛需求中的层级的不同导致了感受分值上的差异,这也是为何大家会觉得阿那亚的社群活动最高端大气上档次,麓湖的社群活动审美在线有活力,而聚龙则老少皆宜接地气。
所以,无论是哪个部门来主导做社群都具备可行性,阶段性的取决于你要提高社群的上限还是下限,当然,资源足够的话,可以双管齐下,上限下限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