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南方某四非院校
专业:英语
排名:三年专业排名第一
获奖情况:国家励志奖学金、省人民政府奖学金、校级优秀一等奖学金、外研社杯英语写作特等奖(省级)、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省级翻译大赛二等奖、英语专四良好、CATTI三笔
实践经历:两项省级大创项目、参与卫生治理图书翻译、合同翻译、食品安全翻译(跟老师的团队或者兼职)等等
夏令营:海投,全部被拒
预推免:重庆大学、南京师大、湖南大学(复试排名较靠后)、暨南大学(未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未参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未参加)、北京邮电大学(未参加)......海投20+所,获得复试的有10所左右,不再一一列举。
最终录取:重庆大学
当时正处于一边备考期末、一边申请夏令营的焦灼时期,两手都不敢松懈,加上有一些赛事要参加,忙得手足无措,很考验心态。在尽量保证期末复习进度的前提下,海投了12所院校(有四五所投的是顶尖985)。
期末考试顺利结束,心想着我的重心终于可以更多放在夏令营的准备上了,没想到最后全部被拒。当时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如履薄冰备考期末、满怀期待筹备夏令营,晚上睡觉前都憧憬着入营的那一刻,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基本上是查看邮件或者系统的申请结果。但从最后结果来看,筹备夏令营的努力全部落空了。
我所理解的预推免是从夏令营结束一直到9月28日推免系统开放前。自夏令营被拒之后,我慢慢开始调整状态,因为知道前5个学期成绩都稳住了,第6个期末考试也正常发挥,保研的几率还是很大的,然后专心投入预推免,按计划进行复习。
我慢慢接受夏令营的惨败下场,认真分析原因,一方面夏令营的门槛相对于预推免会更高,刷人会刷的比较厉害;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院校、专业都比较边缘化,从综合实力、学科评估上看,在全国排名都比较靠后,优势不大(有时想到这些都会有点小沮丧),所以决定把精力放在预推免。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生方向可以粗略地分为:MTI、学科英语、翻译学、英美文学、语言学等等,选择还蛮多。结合实际和兴趣,我主要报考的笔译、翻译学和语言学,所以暑假的复习主要是集中在背单词、背英汉词条、看翻译理论类书籍、英语语言学概论、练二三笔实务等,零零散散看过一遍。
8月至9月初,可以说是预推免申请的高峰期了,夏令营的阴影真的让我很后怕,我怕没书读,所以赶紧整理材料,疯狂海投。以下我将以叙事的方式分享保研经历: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推免复试是视频面试。我一开始报的是笔译,临近面试前两天改到外国语言文学了,心里想读学硕的意愿比较强。但是重大外院的老师说这个方向竞争较激烈,劝我三思。我还是决定报外国语言文学,没想太多,只想好好准备视频面试。
面试先是2分钟左右英文自我介绍(言简意赅说出学校、专业、排名、突出奖项等等),因为之前申请材料投递过去,你的详细情况老师会看到的,时间有限,无需赘述。由于我之前模拟练习面试,所以这次自我介绍轻松很多。接着老师发给我一段英文,先完整念出来,然后马上视译(内容记不清了,跟医疗卫生沾点边)。
我当时懵了,虽然上过口译课,但我口译优势并不突出,视译训练欠缺。朗读英文感觉我语音、语调都还可以,比较顺畅,但翻译时出现了两三处卡壳,硬着头皮翻完了。最后老师根据我的个人材料、本科所学特色课程、感兴趣的方向,问了两三个问题。
大概两天左右结果出来了:报外国语言文学的人数多达80人,最后只录取15个,我以top 10的成绩拿到人生第一个985的offer。(当时一边走在校道上一边查看结果,眼眶湿了)
第一个offer的获得让心里的大石头落下,夏令营被拒的阴影也烟消云散。接着就是放平心态去参加南京师大的复试。前往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参加复试的考生真的超级多!一个会议厅座无虚席(老师说这个是外院最先进的会议室了),好多同学只能站着。
先是报到(当时老师念到:“南京大学xxx同学来了吗”,全场都吓懵了),然后按报考方向分批进行面试(没有笔试)。
然后志愿者学姐把大家分成三人一组,同时进入一间候考室,每人分到一张纸,一大段中文(内容跟白皮书、政府工作报告差不多,也可能就是从中抽取),限时4分钟浏览,在心里翻译,不准做笔记,时间一到收回。然后就是按序号进入面试的房间。
先是英文自我介绍(1分钟左右),然后老师继续发给你刚才的那张纸,看着内容,立刻视译,中翻英,限时(我没翻完,差一两句,被强行叫停)。
面试的老师有四位,其中三个向我提问,大概是“你觉得AI的发展对翻译行业会有什么影响?”“大数据时代会对翻译行业或译者带来什么影响?”“你觉得一名合格的译者应具备的三大品质是什么?(全英)”。
第二天下午出结果,我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是我被录取了,希望系统开放那一刻尽快选定南京师大。这是第二个offer。
湖南长沙这一趟十分仓促。考试前一天傍晚才到长沙,安顿住宿、解决晚饭、洗漱入睡、提前订机票之后已经差不多23:30了。第二天一大早出门坐公交前往湖大报到面试(无笔试,分上、下午两场,我是上午场)。
大致的流程是:简短的英文自我介绍,老师根据简历(我都会提前打印好发给老师)、成绩单、获奖材料等提问,问我为什么选择湖大外院、感兴趣的方向、未来研究生的规划,还有专业课问题(我被问到句法分析、句子歧义)。
前面的问题回答得还算轻松,后面的专业课知识就懵了,这就是不巩固复习的后果,没印象,也没答出来多少,最后以一句sorry, i have no idea收尾。(菜鸡落泪)
似乎当天晚上出结果了,我的排名比较靠后(果不其然),没有太大优势,感觉要被刷。加上在外漂泊的我已经有些身心俱疲,其他学校的复试也没再考虑了。
插播:考完湖大之后突然后悔早前没去参加广外的复试(据我认识的其他保研同学透露,参加广外复试的大部分都能录取...),我报的是高翻学院翻译学方向,心情复杂......
无需多说,前三年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各个学校的保研评选标准再怎么不一样,成绩依然都会占很大比重。
因为高考不尽人意,自己的学校在全国并不出名,四非院校,本专业也是学校边缘专业,但心里有点不甘心,想做出改变,因此我大一的时候就下决心好好对待学习,稳中求进,三年来绩点、综合排名总评均为第一。
与专业相关的比赛多参加。外研社杯一系列赛事(阅读、写作、演讲...)、全国大英赛、由不同主办方发起的翻译大赛(韩素音、许渊冲、普译...)等等可以按个人情况积极参与。
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多考。专四、六级、雅思、托福、BEC这些证书的考取对保研也是增加筹码的(专八是考研保研后的事了),条件允许的话刷高分,专四最好认真复习、积极备考,争取第一次就考高分(因为没人愿意考第二次...),对保研超级有用。
实践活动、学术科研尽量都围绕自己的专业所学,而且能从中学到东西。动用一切资源(老师、同学)或者主动出击网上找靠谱的兼职翻译、翻译实习等等,多锻炼自己;课题、大创之类的尽自所能地参加,有论文发表更好(先甭管普刊还是核心期刊了),为申请顶尖名校增加筹码(但我就是没有)。
最后就是,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戒骄戒躁,踏实上进,定下目标后无论无何都不轻易放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句我时常告诫自己的话送给各位学弟学妹:加油,只要你还没有抱怨外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