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ppl. Mater.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艾邦东南亚新材料论坛(4月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杨忠强课题组 Matte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经济第一大省,悬了!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6-01 16:00

正文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撰文:熊志


相较于广东的两极分化,江苏是全国均衡发展的典型,它的城市梯队结构组成了一种群狼式的完美阵型。粤苏的你追我赶和交出的成绩单,不是取决于模式优劣,而是取决于自身调整能力。


持续多年的“粤苏之争”,出现了一些悬念。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江苏的GDP增量和增速双双超越广东。其中,GDP增速领先了1.8个百分点;在江苏猛追下,粤苏季度GDP差额,缩小到只有500亿元左右。


一时间,江苏赶超广东的声音不绝于耳。


自1989年开始,广东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34年保持第一。如今,经济第一大省的称号,就要易主了?



历史上,广东并非一直都是经济第一大省。


1978年,广东经济排在全国第五,而彼时的江苏位列全国第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一路超车,在十年后的1989年,开始拿下GDP霸主的头衔。


尽管在超越江苏之后,广东一路狂奔,稳坐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三十多年,但粤苏之争的故事,并没有走向终结。两大经济强省的你追我赶,也成了坊间这些年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网友甚至吵得不可开交。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广东能否持续保持领先,变数更大了。


而回顾近几十年的数据会发现, 江苏反超广东,并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


比如,在2013年到2015年,江苏和广东的差距,一度缩小到3000亿元上下。不过,在新冠爆发前的2019年,广东再次发力,将差距扩大到9000亿元规模。


但2019年,也成为粤苏之争一个小小的拐点。


此后几年,江苏的GDP增速连年领先广东,二者的差距逐渐缩小,一直到今年一季度,广东只剩下500亿元的领先优势,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


▲深圳盐田港(图/图虫创意)

广东这几年没跑赢江苏,原因并不复杂: 新冠以来,全球供应链被切断,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的经济首当其冲。


现在,新冠虽已结束,但经济全球化遭遇“脱钩断链”冲击,供应链重构,这给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广东,依旧造成了不小冲击。


这一点,我们看看广东几个头部城市的进出口数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今年一季度,除了深圳同比增长高达28.8%外,东莞同比增长只有0.6%,广州是1.7%,佛山则是同比减少33.1%,堪称断崖式下滑。


当然,还是那句话,一季度数据的参考意义有限,不排除下半年广东发力,继续拉开优势。不过,至少从当前数据看,江苏离反超广东确实又近了一步。



粤苏之争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一哥”之争天然具有话题度,更在于,广东和江苏所代表的两种发展模式,在全国有相当强的代表性。


粤苏之争,也是模式之争。


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在城市首位度的层面,可以看到二者的明显差异。


经济强劲的广东,坐拥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拥有珠三角这个强大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虹吸全国的经济资源,实现集聚效应。


在产值的空间分布上,广东是高度集中的,珠三角九市的GDP全省占比达到八成左右。但与此同时,粤东西北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成为了发展的洼地。


像河源、云浮这些城市,GDP只有千亿出头, 广东省内的贫富分化程度,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没有之一。 为此,省会广州不得不进行持续的财政输血,扶持兄弟城市的发展。


相较于广东的两极分化,江苏则是全国均衡发展的典型,它的城市梯队结构,组成了一种群狼式的完美阵型。


▲江苏省苏州市(图/图虫创意)

作为经济第二大省,江苏没有一线城市,但拥有五个GDP万亿城市,数量全国最多。


2万亿档有苏州,1.5万亿档有南京和无锡,万亿档有南通和常州。GDP倒数第一的连云港,也有4000亿多,放在广东的21市中,可以排到第六名。

如今的江苏,被称为是最散装的省份,苏南、苏中、苏北等地能形成散装的分立格局,前提是它们的发展水平都不差。苏中、苏北的GDP全省占比都超过20%,谁都有不服气的资本。


所以,不像苏南苏北人那样“掐来掐去”,广东的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根本就“打”不起来,毕竟经济层面是全面碾压——经济上没有话语权,本地人都跑去珠三角打工了,怎么可能会散装得起来呢?



为什么广东和江苏,一个集中到过头,一个均衡到极致?


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粤东西北有地理阻隔,广州历史上就是通商口岸,深圳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拥有先天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经济产值自然集聚到广深领衔的珠三角。


改革开放后,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的逐渐成型让江苏经济驶上快车道,同时也造就了发达的县域经济。


江苏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仅仅是昆山一地的GDP,就超过了5000亿元,直追广东的惠州。


可以这样说,同样是改革开放,同样是招引外资, 广东是以珠三角单核驱动,尤其是广州和深圳,来作为资源配置中心,吸引全球的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


▲广东省广州市(图/图虫创意)

江苏则完全不同,省内没有这样一个强大的资源配置中心。县域经济发达的城市,自身实力都不弱,接入全球分工,全凭各自的本事。就算需要一个中间枢纽,那也是上海,而不是南京或者苏州。


这种集中、均衡的差异,跟两省所处的区位相关。


江苏所在的长三角,上海是绝对的龙头,江苏的众多城市,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位置上,其实是相对平等的,它们都为上海做产业配套,都接受上海的辐射。


这也意味着, 江苏缺少足够多的链主企业,链主企业往往都在上海。


所以我们看到,县域经济强大的江苏,民企500强数量能远超广东,2023年江苏入围企业是89个,广东是50个,但江苏位于全国塔尖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不像广东那样,拥有腾讯、万科、比亚迪、正威等众多响当当的民企。

也因为有龙头企业撑着,广东民企500强的入围企业虽然要少很多,它们的营收总规模却只比江苏少2000亿元左右。


由此可见,江苏的散装,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区域落差小,城市间的实力旗鼓相当,就连头部民企的实力,看上去也更加均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