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CTV《对话》邀请七位光伏大佬参与录制节目,
在节目播出前七位大佬写给光伏业内的7封信已对外公布。
这七位分别是分别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
今晚21点30分,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节目将通过进一步分析业内市场环境,为光伏未来之路提供指引。不仅有七位嘉宾出席《对话》,还有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朱彤、中创碳投董事长唐人虎一同观察对话。
节目统计了部分光伏行业现状关键词:业绩暴雷、风险远胜过往、变卖资产、光伏裁员、全行业亏损、谁将出局、抱团取暖、行业大洗牌、冰火两重天等。
针对以上关键词,嘉宾作答如下:
李仙德:
供需失衡,产品的价格下降,肯定会给行业的盈利水平带来下滑,这也是行业的现状,但我们还是相信行业未来的发展。当然也有外部的原因,美国对东南亚的双反,印度跟土耳其的贸易壁垒,还有各个国家未来要推出的本土化,肯定对这个行业也是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今年的光伏整个需求相比去年还会有20%的增长,我认为随着技术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以及储能广泛的应用,光伏将会成为主力的能源,在未来会有大有发展。
陆川:
我想本质上其实它反映了一部分目前光伏行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光伏行业的周期其实不是今天一个周期,历史上已经遇过好几个周期,那我把它归结为光伏20年是成长的烦恼。从20年的周期来看,中国光伏行业全球的光伏行业仍然是在青春期,仍然在成长,所以我想有这样的关键词不奇怪,其实是鼓励我们能把未来做的更好。
七位嘉宾针对企业中报业绩作出点评:
朱共山:
在最高位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周期的到来,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协鑫这一次在科技、工艺、技术等方面抗御周期能力应该是可以。
李东生:
今年TCL中环的业绩是过去那么多年表现最差的,面对如此大的亏损,最直接的改变是我自己跳到第一线来。更重要的我们要看我们自己,在过往的经营决策中,哪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哪些事情是没有做对,怎么去能够调整未来做得更好。
但是另一个方面,我还是坚定的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前景是有信心的。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清洁能源绿色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一个高成长的产业市场,它能够比较快地去消化产能。另外一个呢,企业通过自身的这种技术创新,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够保持住,或者是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就能够走得更远,所以,困难是暂时的,未来是光明的。
刘汉元:
这是我们在A股市场上市23年来的首亏,也是今年我创业42年来的首亏,所以确实可怕。不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个行业才开始,现在顶多才处于青少年时期,如果说有问题,那也是少年维特的烦恼。任何一个行业我们经常说市场都有起伏,市场条件下的过剩是常态,短缺是暂常态,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周而复始有高有低,我们认为正常,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大浪淘沙,重新取得新的平衡,我们对未来事实上仍然充满信心。
钟宝申:
今年上半年也是我们近十年的首亏,其实我们主要就是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们的存货,BC电池和组件的存货,另一件就是美国回运的存货,这两部分存货的减值。那么到今天呢,我们又变成另外一种局面了,现在已经BC二代上市了,客户有非常好的反馈,隆基现在正在最大规模的去投入到产能里边,明年一季度就会大量的BC二代上市,客户的反映以及给出的价格都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它能够带动企业经营的好转,所以我说我们的三九天已经过去了,虽然冬天很漫长,但是我们的未来度过接下来冬天的这个步骤已经很清晰了。
陆川:
正泰做得比较稳健可能跟我们过去两三年前就是考虑到行业周期性的布局有一些关系吧。一方面是我们正泰电器的上市公司里边既含了传统的电器业务,又含了新能源业务,所以两个业务是双轮在驱动。光伏行业确实受到了一些压力,我们在提前做了一些安排以后,还是能够比较好的去穿越;另一方面,我们的上市公司业务里边更多是一些下游的业务,随着上游成本的下降,下游比较好的平衡了这一块的利润的减少,整体来讲就实现了比较好的一个平稳过渡。
李仙德:
相比同行晶科这个财务数据还算能接受,但是跟我们的预期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差距。晶科上半年通过ESG体系的建设,在销售方面肯定是有品牌的议价的。晶科上半年70%以上的销售是来自于国外,我们没有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红海市场来做充分的一个竞争。那业绩由于外部的因素,美国对东南亚的双反以及红海的战争来增加我们物流的成本,所以呢这块呢对我们业绩呢也是有比较大的影响。
高纪凡:
天合光能上半年的业绩虽然是红的,但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当然有这个正的利润,是和我们一个长期战略是分不开的。行业的龙头实际上在过去的周期中间还是通过教训和经验,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能够穿越周期的一个办法。所以面向未来,我还是坚信这个周期穿越是肯定可以做到的,并且天合过去的发展历史在每一次周期以后,它都会走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李东生: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主要是赔着本卖的。以中国光伏市场来算,没有一个企业是赚钱的,因为这个市场体系被扭曲了。不卖也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大家应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销售,整个市场就不会有这种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出现。
刘汉元:
由于今年行业的发展增量和前两年速度相比有明显下降,但是生产的规模仍然有明显上升,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供需的错配,价格自然而然就下去了,下去之后由于内卷程度的加剧,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亏损,所以销得越多,亏得越多,产业链越长也亏得越多,就成了今天的现象和事实。
朱共山: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是因为我们这20年,产品同质化、模式同质化、制造同质化、知识产权不受保护,进的门槛比较低,这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钟宝申:
本质还是供需的不平衡,供大于求,第二就是同质化。两条路,一方面通过创新走差异化道路,另一方面就是行业自律,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才能使行业整个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不仅是对企业的伤害, 对行业也是伤害。
李仙德:
关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我想说的是四个字:没有必要。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为这个行业的周期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需要的是保存实力,为未来更长的一个周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亏损,但是不能亏现金流还做。
高纪凡:
现在状况的形成就是过去四年行业发展太好了,市场增长很快,所以行业内原来的企业也是快速的扩张,跨界光伏的企业大量融入,就造成了产业规模很大,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每家企业都想把东西卖出去,所以造成了过度的竞争,价格越来越低。现在一家企业甚至说几家企业目前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是比较困难的。
陆川:
很多企业亏现金流做,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目前错配的需求和供应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光伏行业最终产品不是一个消耗品。光伏是一个发电资产,它是一个长期固定资产,最终产生的效益是电价。很多刚进来的企业或有一种心态,就是我亏了可能过段时间就会好了。但恰恰相反,光伏行业最终降下来的成本被电价消化了,因为成本越低的时候,发电电价越低,电价越低是所有的行业都喜闻乐见的状态,最终这个差额被电费给消化掉了,最终其实制造端企业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好处,所以并不是说简单地想亏一段时间可能行业就会转,在光伏行业周期可能会非常长。
同时反过来,好处是可能降到一定的成本,产品差异化到一定程度会拉动终端对于这一类产品发电,光伏发电需求的上升,但目前碰到的问题更多可能是电网消纳的一些问题,这除了光伏企业自身要加强自律,可能还需要政府的引导,才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走出这个环节。
对话第二问:就在这样的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之下,您是选择进攻呢还是选择防守呢,或者换句话说您会依然坚守在这个领域呢
高纪凡:
在行业周期底部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个让自己通过做变革、科技创新变得更加强大的时候,进攻主要聚焦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在研发和科技创新方面加大力度。第二方面是加大光伏产品以外新业务的发展力度,目标包括集中式分布式智慧能源,储能和智能跟踪支架方面,在未来发展中尽快能够达到50%以上营收占比,甚至是未来走向更高的营收占比。
天合光能还要守好风险的底线,这个是一个防守。
第一个特别是经营现金流,今年二季度我们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了将近50个亿,未来的三季度、四季度应该说比较好的经营现金流。第二个,保证我们的现金存量,二季末我们的现金存量在250亿左右,我们未来会持续保持这个水平的现金存量,来应对不确定环境带来的风险。
李东生:
首先我刚刚自己操盘这个产业,还有很多的要学习。
从行业经营来看,现在简单的进攻,或者防守,其实可能都是不对的。
因为目前整个行业环境,已经是一个非正常不理性的状态,所以进攻方向是什么呢,市场产品、制造能力、新的技术,这些领域都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所以企业在决定经营战略的时候,单纯以一个进攻的思维是不现实的。但是防守也是不对的,做企业经营守是永远守不住的,我经常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钟宝申:
我觉得最好的还是攻守兼备。
对隆基来讲呢,虽然冬天很长,但隆基的主要脉络、布局以及长远设想都非常清晰。首先攻是坚持BC技术路线,因为二代BC效率较高,在市场上反响非常好,明年一季度产能会大量释放,以此来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守则是在这个寒冬中企业一定要保持现金稳定、财务稳健,把资源聚焦到核心焦点上;同时我们今年上半年也采取了精兵简政,降本增效,然后投向能够产生效益的方向,这就叫攻守兼备。
刘汉元:
其实攻守兼备是对的,也许上半年是攻,下半年是防,也许下半年是守,明天的上半年就是进。
我相信,行业随着波澜起伏的上和下,可能会让我们增加更多的理性,增加更多的判断,什么时候、什么分工、什么协作能够协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好等于我好,我好等于你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你好等于我不好,我好等于你不好。这种商业生态下,在攻防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做一些取舍,而攻与守互相之间可能是一个妥协和平衡,这需要多方共同商讨,然后扬其长而避其短。
朱共山:
一个产品、一个制造业的品质成本等于市场。我们颗粒硅在全球目前这么大的规模就我一家,本月份我们全部开满。全球硅烷我已经做到了65万吨,也是我一家,所以我现在感谢我们钟总,今年大概用了10万吨的规模,晶科今年2万多吨,老高大概一万多吨,我们李总这边也接近十万吨,八万多吨吧,所以我们今年目前没有什么库存。我们今年下半年的Q4应该很快会进到红队阵营,
所以对协鑫来讲,我们肯定是要扩大产能,不会是守。
李仙德:
晶科战略非常清晰,我们既要进攻又要防守。
进攻,首先是拓展新兴市场,例如今年我们在巴基斯坦、东南亚做的非常好,我们今年也要去完成一百个GW的出货量,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行业历史性的一个事件。第二个,晶科是N型TOPCon的推动者和实践者,那我们今年计划转化效率要达26.5,并且我们计划未来三年0.5%效率的这样的一个提升。第三个是我们要坚持数字化的转型,晶科也在推动一体化的项目,为在未来的ESG,包括到数字的交付,我认为这将是未来中国光伏制造的一个趋势。
从防守的角度来说,第一个我们必须在开工率跟出货量跟盈利要做到平衡。第二个,我们要加快资产转换的速度,来降低我们的资产负债率。第三个希望我们今年的经营现金流必须是正的,这就是我们的防守。
陆川:
我选择叫防守反击
,我想当下的选择是一种战术的选择。防守反击其实大家应该也都比较了解,其实一开始还是固守自己的半场,找机会。在当下错配的需求和供给行情下,我们的防守是三条线:第一条线是一条红线,就是我们的合规性红线,做任何事情还是要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去做。第二条是我们固守的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我们的负债率,就是我们不管是光伏业务,还是传统电器业务,我们都有内部严格控制的负债率要求。第三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那就是我们的现金流。
反击,并不是对同行进行进攻,我认为我们反击的是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客户,就接近到什么样的客户那里去。
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我是否应该再从简单同质化的光伏集中式电站客户,走向一些更加分散的,更加有系统选择的,带储能混动场景的这些市场,包括非洲,包括巴基斯坦,这些市场的成长。我想我们在修炼好内功之后,应该更好地去走向这些市场,贴近这些新兴的客户,来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
对话第三问,与四位观察员展开对话:技术遥遥领先,为什么依然
喜忧参半?
李俊峰:
第一就是技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技术遥遥领先但它并没有带来技术投入的效益,要学会把握节奏,不要“走明天的路,让自己明天无路可走”;第二做减法,少做一点。整体而言,不是喜忧参半的问题,喜的东西很多,比如市场在增加,只是我们要把握一个节奏,不给自己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