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6月23日,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立即停止播出“苗仙咳喘方”等40条违规广告的通知》,点名“苗医鲜药·苗仙咳喘方”、“时尚与健康消脂瘦身汤”等40条广告存在以节目形态变相发布、时长超时等严重违规行为。
来源:财经女记者部落
(ID:cjnjzbl) 已获授权
继神医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之后,近日小编又听说一位“神医”。不过这位“神医”,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演员。
啧啧,九种身份切换自如,真是厉害了!
言归正传,让我们来就看看这位实力派演员——刘洪斌(有时也叫刘洪滨)是如何在成为一代神医的道路上前进的。
视频中,刘洪斌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却好的不得了,游刃有余的以专家的身份向你介绍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助眠晚餐等产品。
刘洪斌作品混剪(来源:澎湃新闻)
这这这,看的小编眼都要花了!
可是,这不是同一个人吗?(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可是,她卖的药,都无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系统中查询,部分还被通报为违法广告。
所以,这位演技精湛的老太太就是一个江湖骗子。
据红星新闻报道称,“刘洪斌”不是老太太的真名,就是个老群演,让哭就哭。她人在北京,退休后,就一直当群演。
此事一经披露,舆论一片哗然。
网友戏称其为“著名表演专家”,专治各种有钱没处花、奥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更有“大V”表示“感谢各种TV ”,“中国演技最好的都在各大TV卖假药”。
另据相关调查显示,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刘洪滨“代言”的一个产品就曾卖出近两百万的销售额,这坑害了多少消费者。那些糖尿病、心脑血管患者吃了假药,要么贻误病情要么加重病情。
讲真,赚这种钱,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然而,刘洪斌并不是个例。
微博博主@长春新国贸 发现,像刘洪滨一样的“卖药广告表演艺术家”,还有三个,他们被称为“四大‘神医’”。
先说李炽明。
先看看头衔:
这么多头衔,能卖多少药啊,但李炽明代言的 “一子三叶茶”,早在2014年就被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严重违法广告。
王志金(今)不仅卖安第斯玛咖片,也卖冠心病类药物……他的头衔也很多: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解放军465医院少校军医……
但他主推的“波尔特细胞用糖疗法”,被网友打假。
最后一个名医是高振宗(忠),他一时会看手纹,是全国著名手诊专家;又一时会看高血压;还会看眼病,名号变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但“代言”的“蒙药名目二十五味丸”,被河北省药监局和广州工商局查处过,原因是宣传不真实误导消费者。
说到这,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这些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名医,就是在不同的电视台,换不同的身份和名字,用不同的头衔卖不同功能的药。
当电视台露陷了,他们就转换战场,去淘宝,去网站。
其实早在魏则西事件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令禁止电视台在开办养生类节目的时候,不得夸大夸张或者虚假宣传,而且养生类节目在聘请专家作为嘉宾的时候,该嘉宾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资质或者职称。
但很显然,这样的现象并没有杜绝。这是因为,背后的黑色利益链实在太大。
刘洪斌们充其量是个演员,那些为他提供舞台,制作并导演这些广告的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那些无视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药品生产厂家也无法置身事外。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此前,某人成立专门做电视购物经营的公司,实际出资隐藏幕后,聘请他人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经理,负责日常管理。
然后购入“药品”并更名,再通过传播公司到电视台做养生节目推广“药品”,同时留下联系电话。一旦有人上钩来电,就由经过套路培训的“健康顾问”大肆忽悠、兜售。
但毕竟制作虚假广告的违法风险太高,还有更高明的玩法,就是广告代理商收集厂家现成的广告素材,然后找到可以播放的电视台广告渠道,一旦出现问题,由于用于推广的广告宣传片来自供货方、厂家,公司可以以“并不知情,公司也没有制作过这样的视频,自己不认识骗子”为由推脱责任。
红星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广告是由药店负责人与新晃县电视台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签订。包含唐通在内的6则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在县级电视台播出,6个月广告费为7000元,但药房负责人因此被罚10500元。
这真是为了赚钱无所不用。
那如此卖力的刘洪斌们又能赚到多少?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一段20分钟左右的广告片,涉及专家、主持人、观众和患者等角色,报价各不相同,总预算10万元。“有行医资质的专家,一场最低5000起。而本次引发争议的刘洪斌,因为“形象好”,加上能说会道,报价要高出不少,平均在2万至3万之间”。
另据北青报援引某广告公司导演报道称,药片广告这种宣传片一般都是10至15分钟,全套下来的费用是10万元,而专家和主持人的费用单算,专家的费用通常是一次5000元,由演员假扮的专家每次1000元。
这位导演还介绍了药片广告的潜规则:一般拍三期、广告样片不少于70个、分现场讲座版和炒作版。
虽然广告价格不菲,但对于药品生产商家和代理商来说,回报还是很“喜人”的。
据悉,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仅刘洪滨“代言”的一个产品就曾卖出近两百万的销售额。
显而易见,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唯一的受害者就是购买这些药品的老年人。
吃瓜群众在围观这场“捉妖记”的同时,不仅要提醒身边老人,更要发出声音,让“神医老戏骨”们,彻底结束他们的表演。
正如人民日报的官微所发出的诘问:这其中操纵者是谁?提供舞台者是谁?为其大开方便之门的又是谁?不依法处理每个涉事环节,这场戏就很难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