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高中生随便出手,做了个折叠手机?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马斯克刚发的地表最强AI,拉胯了吗?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有什么好怕的?”引导娃大胆,千万别说这句话!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8-08-23 09:45

正文



瓜妈说:


文章开始前先回答一下昨天颜料团购的事情哦, 很多妈妈问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用Gittobebe的手指画颜料? 其实宝宝在7、8个月能坐着的时候就可以玩了,颜料通过欧盟最高安全标准,检测数据甚至显示比标准还严格太多,甚至是吃到嘴里都没关系(当然没过口欲期的宝宝最好还是父母看着哦,毕竟不是食物),在 土根的托班里,这款手指画颜料是小宝宝们每周必玩的艺术启蒙工具,所以妈妈们尽管放心给宝宝使用。 关于艺术启蒙的重要性,Cindy曾经写过: 关乎孩子一生,这件事真的比学区房更重要! 哪怕只是鼓励宝宝涂鸦,让娃尽情表达内心,就是件很快乐的事啊。




好啦,回到正题。最近很多妈妈问我关于宝宝胆子小的问题: 别人叫他的名字,宝宝总是不看对方,是不是因为宝宝太胆小了? 还宝宝见了家里的男性长辈会哭,是不是也是因为宝宝胆小?



我之前写过一篇宝宝性格的文章: 了解娃的4种气质类型,育儿真的省一半力气!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类型, 像瓜瓜和土根都是属于比较热情外向的, 有些宝宝在我们眼中的“胆小”,也许只是性格比较慢热,他需要观察,需要更多时间慢慢融入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互动。这是种性格特质,并不是什么“性格缺陷”。


我的一个好朋友,她的宝宝小时候“胆子很小”,从来不会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一看到陌生人就躲在妈妈身后。 现在她的宝宝4岁多了, 爱打招呼,懂礼貌,能开心地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社交力也有明显变化。 我的这位朋友的做法,或许能给认为自己宝宝胆小的妈妈一些启发。



文/Annie


我们家孩子一岁多时,我带他去附近的早教中心玩。碰到一个19个月大的小女孩,小女孩胖嘟嘟的,很活泼,见人就打招呼,很热情地喊我阿姨,让我们跟她一起玩玩具。


我的内心是有点崩溃的,因为我们家孩子的情况跟她恰好相反。 虽然快一岁半了,基本上不跟不熟悉的孩子玩,如果有不认识的小朋友在玩滑梯,虽然他很想玩,也会远远地看着,不靠近。 见到陌生人不会打招呼,会赶紧躲到我身后。


记得孩子当时在早教课上,学了一个手指歌,事先排练得很好,等到圣诞节那天正式表演时,他完全乱了节奏,只知道盯着旁边的观众看,而跟他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完成度就很高。早教中心有位菲律宾男老师,面容和善,但每次他一靠近孩子,跟孩子打招呼,孩子就会哭起来。


这让我一直思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秉性, 对于我们家这种腼腆型,或者说是慢热型、观察型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宝宝之所以胆小,有这些原因


在分享引导胆小宝宝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宝宝胆小,可能存在的几个原因:


1.遗传因素?

No!内向型的父母一样可以培养出外向的孩子


我跟孩子爸爸都是内向型的人,不那么外向大方,他或许在潜意识里受到了我们的一些影响,虽然我们并不觉得内向是一个问题。畅销书作家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指出, 这个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内向不是缺陷,内向者一样有天赋,能取得成就。如果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一样做得很好。


但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按上一个胆小内向的标签是不合适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环境、年龄的增长,接受的教育等慢慢改变, 内向型的父母一样可以培养出外向的孩子。 我们首要的是接受孩子的个性气质,个性没有好坏之分。


2.父母约束太多?

很有可能!


如果家人对孩子限制约束太多,给孩子过多的保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怯懦。


我们小区就有家长给孩子限定活动范围,只在小区里玩,不让孩子到过天桥就能到的对面小区,不让孩子跑,孩子玩沙嫌脏…… 对孩子保护太细,让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有些畏缩。


3.自我防御的需求?

嗯,大人也是这样哦!


另一方面,胆怯是人际交往中的正常表现。想想我们成年人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常常都会有些无所适从。到一个新单位上班,也总要花上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去别的国家旅游,很难开口用自己不流利的外语问路,宁肯借助google地图。 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有胆怯心理,再正常不过了。


周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成年人可以凭借经验判断,孩子做不到。对孩子来说,陌生人和不熟悉的环境充满了不安全感。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不让陌生人抱,这正表明孩子的 自我意识比较强。 如果孩子毫无顾忌,才更危险。 胆小也是一种防御。



我们可以从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了解宝宝“胆小”的原因, 只要加以引导,孩子 即便是内向的, 他们在待人处事上也可以变得“落落大方”。




宝宝胆小,我们可以这样做


我们家孩子现在四岁多了,虽然并没有变得开朗外向,但是遇见熟悉的老师同学会打招呼,在游乐场会跟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遇到一些情境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我看来,这些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我自己是从以下方面努力和引导的:


1,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


遇到有客人来,我们会礼貌性地让孩子打招呼,叫叔叔阿姨,这时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称呼别人时,我们常会抱歉地说一句:“ 这孩子就是比较认生,不喜欢喊人。 ” 不要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当着他的面否定他。


我们或许只是在为孩子的行为找借口,但一个经常被指称为“慢热型”的孩子,会越来越不与人招呼,躲躲闪闪。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自证预言”,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小,还没有定见,一旦接受自己是个“慢热型”的孩子,潜意识中就会做出这种被标签的行为。


家长不应该刻意强化孩子的这些表现,而应该帮助他们改善这些行为。 首先 父母要主动与人打招呼 ,让孩子慢慢掌握常见的问候语。其次,先 让孩子与自己喜欢的人打招呼 。常与我们家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都会大声叫对方的名字。


很多孩子胆小,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以外的人相处。我们可以 在小区内帮孩子找同龄的玩伴,鼓励孩子跟他们玩耍,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用干预太多。家长还应多抽时间带孩子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见识更广,心理准备更足。


2,有时候抱抱比斥责更有用,及时鼓励宝宝,哪怕只是一点小变化



在孩子表示害怕,不愿意参加活动,或者不愿意表演节目时,不要对孩子表示出不满的情绪,不要对孩子说: 有什么好怕的?这句话其实会给娃很大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不够好。


有次带孩子上体验课,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话做动作,他的妈妈不停地责骂,孩子便哭哭啼啼,妈妈便再发怒。整节课反复再三。我们应该都不想做这样的妈妈。只要耐心地对孩子说,抱抱孩子,他便能明白道理。 温柔与爱意远胜过责骂


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试想,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别人强迫自己做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害怕的时候不要硬推出去,抱抱孩子,拍拍他的肩膀。比如孩子想去玩秋千,又不敢,家长可以陪着他, 可以说“妈妈陪你,你可以先摸一摸……”等等。


孩子自己一个人爬上滑梯的台阶,帮别的小朋友捡球等等行为,都要 及时给予鼓励,别小看这些鼓励,这会让他下一次更有信心去尝试。


3,认生是宝宝认知和社交发展的一个阶段,给足孩子安全感,慢慢来


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孩子是不认生的,这个时候谁抱都可以,等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时,孩子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这时陌生人抱,孩子就会哭,但如果让孩子跟这个陌生人相处一段时间,孩子就不会那么排斥这个人抱他了。 认生是孩子认知和社交发展的一个阶段。等环境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时,他就不会怕陌生人。


小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一步一步来。如果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给予帮助, 等人少的时候带他去游乐场,多熟悉环境。 或者先跟孩子一起玩,等他自在些,再退到旁边,看他是否愿意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要让小孩子知道父母是一直在他身边的。 我要独自出门办事情时,都会提前告诉他,让他明白妈妈不是扔下他不管。后来,我有段时间早上出门锻炼,不在家,他也很能接受,不吵不闹。



4,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爱孩子,孩子才会更自信,更勇敢。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听话,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好做什么都能比别的孩子做得更好,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可是这样的愿望现实吗?


比如我们要孩子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或许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别人看到自己把孩子教育得“懂礼貌”。 先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和爱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变得胆大、有礼貌。


大人有时都会情绪失控,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小朋友比大人更理智。小宝宝的情绪更是波浪型的,起起伏伏,常常会为一个大人难以理喻的原因而不愿意配合。 孩子大了,有了社交需求,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我也是从敏感内向慢慢走过来的,慢慢建立自信,到现在性格也没怎么变,只是因为 成为了大人,会有更成熟地应对人际关系和情绪的处理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必要拿别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比。孩子也许没法成为我们想象中那种聪明伶俐的孩子, 但我们给他空间,对他温柔以待, 让他慢慢活出自己的样子,不是很好吗?



瓜妈最后说: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外向的孩子总是比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其实不然。美国女作家苏珊凯恩写过一本书,叫《安静》,说的就是内向的力量, 内向性格的人安静稳重,默默地改变着世界。


我好友里面,Cindy也是内向的性格,她说,她小时候几乎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但这并不妨碍她慢慢学会与人相处,不妨碍她长大后去看更大的世界,结交更多朋友,热爱生活;但内向的性格也让她爱看书,爱思考,更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的满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3 天前
午夜漫画站  ·  中国诡实录《电梯》
7 年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618”电商大战“开撕”,你“剁手”了吗?
7 年前
海运仓内参  ·  实名举报无反馈?这个省再下狠招!
7 年前
24小时全球守望祷告中心  ·  「圣经对疾病、受苦的观念」正解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