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学生会
武汉大学学生会官方平台。做同学们满意的学生会,向建设成为全国学生会标兵迈进更大一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学生会

师道风范|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胡斌老师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3-29 22: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优秀教师推送


胡斌,男,1965年2月出生,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武汉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6-1998.1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2001.7-2001.9德国Duisburg大学化学系客座教授,2002.7-2002.11、2005.6-2005.8德国GKSS政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多个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编委和顾问编委等职。在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nal Chem等国外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40多篇,H index 74;连续9年入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科研方向

胡斌教授是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带头人,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一直从事等离子体光谱/质谱(ICP-OES/MS)分析及联用技术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电热蒸发(ETV)-ICP-OES/MS联用技术研究,在氟化ETV-ICP-OES/MS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创新性与实用性强。率先开展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痕量元素与形态分析研究,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系统地开展了基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固相萃取及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开拓了一系列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新型萃取技术,受到了同行的高度关注;系统地开展了色谱-ICP-MS联用技术与形态分析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环境和生物体系中元素形态分析新方法;率先提出了基于元素标记ICP-MS的生物医学分析新策略,创立了细胞内痕量元素及形态分析新技术、及液滴芯片单细胞分析新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从金属组学的角度开展含金属纳米粒子生物安全性研究新思路。

胡斌教授代表性科研成果

胡斌教授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教学方向

1

以身作则

胡斌教授始终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讲求奉献和实干。努力探索和推进教学改革,探索稳重又不失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治学严谨,求实创新,注重培养和提携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有力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繁荣发展。

2

言传身教

胡斌教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积极参与疫情期间的值守等志愿者工作,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优秀示范。

3

教学成果

胡斌教授主讲的《分析化学02》课程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主编的《分析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了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并且结题优秀,曾获多项国家、湖北省及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得了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教师、武汉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


胡斌教授教学相关荣誉

春风“化”雨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胡斌教授坚守岗位三十余载。走进教室,可见胡斌教授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导;实验室内,一睹胡斌教授攻坚克难有条不紊。一篇篇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是对他学术水平的肯定,一项项教学成果的斩获是对他教学能力的赞颂。

-END-



来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小帮形象设计:珞珈创意设计工作室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图片
武汉大学学生会
最丰富最好玩的校园资讯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