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7 月 11 日晚,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说句大实话,通篇未提及数量庞大的科硕和科博的去留,以及他们如何与现行的培训体制接轨。
到2020年,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
一、本科逐步实现一本招生
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已经实施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医学专业,提高生源质量。严格控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单点招生规模。鼓励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适度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加优质人才供给。
解读: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入门标准。难度在于提高质量的同时保证数量。
二、中职专业逐步转向和停止招生,严控高职规模
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要逐步缩减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逐步转向在岗乡村医生能力和学历提升。
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届时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确有需要举办的,应依据本地区村卫生室人员岗位需求,按照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有关开办区域、培养规模、执业地域范围等方面的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备案后招生。
根据行业需求,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重点为农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稳步发展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调整优化护理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
解读: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本科以下层次的招生,将受到更严格的管理。难度在于提高质量的同时保证数量。
三、夯实5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基础地位,8年制受严控
夯实5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基础地位。严格控制8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机制。
解读:8年制的招生受到严格的管控,但并未表明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在读的8年制如何与现行的住培专培衔接,在《意见》中并未提及。
四、5年制教育改革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统筹优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
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建设国家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建设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解读:本科教育可能会多几门课(我们猜的)要考试。
五、加强专硕的临床和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
专硕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加强专硕的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培养,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解读:专硕的春天,科硕的冬天。(我们猜的)
六、保证住培证书全国通用,扩大紧缺专业培训规模
保证住培证书全国通用;
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
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专科诊疗水平,探索和完善待遇保障、质量控制、使用激励等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积极探索和完善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取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办法。
解读:避免出现跨省就业之后出现重新培养的局面;专硕、专博和住培、专培关系更加紧密。
七、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八、强化医学教育质量评估
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院校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老年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
严格医学教育准入标准,规范医学专业办学,强化监督管理,新增医学类专业布点重点向中西部医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倾斜。
十、加强全科医师培养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教育培养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按照考生户籍以县为单位定向招生的办法,将本科毕业生全部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需求适度扩大培养规模。
对在岗基层卫生人员(含乡村医生)加强全科医学、中医学基本知识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
解读:难度在于提高质量的同时保证数量。
十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适度增加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中医类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
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
鼓励扶持民族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生教育。
解读:中医不能转西医,但西医能转中医,大力扶持中医发展。
十二、促进区域医学教育协调发展,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
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能力建设。
以新疆和西藏为重点,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部支援行动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西部地区支持计划。
解读:“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部支援行动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西部地区支持计划。”但并未提及具体实施方案。
十三、支持医学教育发展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级人民政府要共建一批医学院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与省级人民政府要共建若干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共建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和全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对医学院校和医学学科予以支持。
十四、领导班子引进更多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才
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组织领导,在现有领导职数限额内,逐步实现配备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副校长分管医学教育或兼任医学院(部)院长(主任),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探索由常务副校长分管医学教育或兼任医学院(部)院长(主任),或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医学院(部)书记。
十五、改革薪资待遇和晋升体制
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全科、儿科、精神科、公共卫生等紧缺专业。
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等艰苦边远地区可放宽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下同)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开招聘。
基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全科等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解读:提高全科、儿科等科室的待遇,亦或是通过拉低其他专业的收入最终缩小全科、儿科等科室与其他科室的收入差距?是否会改革现行的根据论文来晋升的体制?我们拭目以待。
十六、保障经费投入
根据财力、物价变动水平、培养成本等情况适时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标准,探索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机制,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合理确定医学门类专业学费标准,完善对贫困家庭医学生的资助政策。
解读:大家非常关心的专培待遇,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延伸阅读:
影响人生的二十本书
等我发了柳叶刀,我们就离婚吧!
刚刚,上海启用人脸识别抓医药代表!
中药研究课题设计难么?急,在线等......
本想建个群给科研单身狗谈谈情说说爱,却不料......
大家小心所谓的大龄科博住培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