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高管会
一群浪漫的IT高管 宗旨:真诚互信 创新求实 分享互助 融合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昨天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昨天  
电动中国  ·  太蓝新能源2024年度盘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高管会

【高管头条】五大城市群撑起未来中国!

IT高管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10-13 06:35

正文



IT高管会(ITGGH13----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一部叫《辉煌中国》的纪录片火了。在其第三集《协调发展》中,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个变化:


中国的传统省域经济,正在向中心城市群转变。



而就在国庆前几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的概念正在中国迅速普及,并作为区域经济的代名词被广泛接受。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将呈现什么格局?京津冀如何晋升世至界级?



1

世界城市群格局



城市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提出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理论。


其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带动周边区域,而会同几个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的城市,共同组成区域中心、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的都市群,多个都市群又会形成一个“大都市带”。


因此,城市群被认为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最高组织形式。


从世界发展进程中看,城市群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前期,城市多为分散、均衡的点状分布,且相互之间联系松散;

第二阶段,工业化时期,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第三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中心城市的周边,相继出现一些次级中心城市,城市之间的联动效应增强;

第四阶段,后工业化时期,逐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布局,而随着信息化的出现,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呈现高频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一个城市群形成。


工业化进程较快的西方世界,城镇化程度要远高于目前的中国,以及第三世界。而城市群的发展,也领先于世界。


一直以来,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共有五个:



这五大城市群牢牢把控着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以及权力中心,可谓世界的发动机所在。但这已是旧秩序时代的格局,新的挑战者已经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攀升至世界第二,长三角城市群无论是人口、经济,都已跻身世界级城市群行列,而早在世纪初学术界已认可其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作为中国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已经完成对英伦城市群和欧洲西北城市群的超越,但人均GDP等指标还是落后太多。


一般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1) 区域内城市密集;

(2) 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

(3) 多个城市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 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贸易中转大港 (如纽约港、神户 港、鹿特丹港);

(5) 城镇人口至少达到 2500万;

(6) 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从这几个条件看,长三角全都符合,因此当选世界级城市群没什么争议。而与长三角几乎同时提出的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也早都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口号,他们该如何突破自身屏障,与世界城市群一较高下?



2

中国城市群格局



中国的城镇化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并于2014年明确将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和基调。


2008年以后,城市群规划文件正式进入“国字头”时代。国务院连续发布了长三角、珠三角规划,均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种称呼的城市群超过30个。在国家最初确定的国家级城市群中,只有3个——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又增加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达到5个。


“十三五”规划中对城市群的格局,基本定了调,进入国家视野的城市群共19个: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



但,真正从人口、经济等各方面比较,能撑起中国未来城市群框架的只有这五个: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



以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出发点,这五大城市群是三大战略叠加最明显的地区,也是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占国土面积11%、人口40%的五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55%,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3.6%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35%的国内生产总值,无疑是领头羊。


从人口吸引力看,五大城市群也领先国内。



从人口增量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受益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年常住人口增加近 700 万,人口凝聚力居首;珠三角城市虽然面临制造业向内陆转移的压力,但 2015 年人口规模相对 2010 年仍增长 4.6%,人口吸引力突出。


而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均超1亿人,虽然人均效益仍与发达城市群相差较远,但其依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也是带动整个中西部崛起的核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至于其余14个城市群,都是各自区域的发展核心,但由于规划滞后以及经济水平受限,尚无法与五大城市群争锋。



3

京津冀如何晋升世界级?



在国家提出打造三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中,长三角其实早已晋升世界级。而如今,京津冀再次正式喊出世界级的呼喊,但它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可以看到:

1、 从GDP看,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从人口看,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

2、 人均GDP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人均GDP平均值分别为京津冀平均值的1.7倍和1.4倍。

3、 河北省大部分城市人均GDP在三大城市群中排名靠后,且远低于京津冀平均水平。

4、 长三角江浙沪地区人均GDP水平最为均衡,京津冀分化明显。

5、 城镇化率上,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

6、 长三角、珠三角人均财政收入平均值均为京津冀平均值的1.3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