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瞭望》聚焦“一带一路”上的项目
,一组6篇,此为第一篇:
文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小鹏
坦桑尼亚姆万扎卫星城供水项目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民生工程。图为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米松圭,凯尔文(左二)与同事接通水管后赢得当地居民鼓掌欢呼(2023年6月13日摄)王冠森摄/本刊
从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文明交流融合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批令世人瞩目、展现中国基建实力的“硬核”项目落地开花。在“大基建”以“中国速度”改变共建国家面貌的同时,农业合作、教育培训、水利和卫生健康等领域的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亦稳步开展,改善了共建国家民众的生产生活。
2023年11月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扬帆再起航之际,中国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倡议各方稳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规模和效益,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合作优先事项,多搞投资小、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项目,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统筹“大基建”与“小而美”,结合“大写意”与“工笔画”。人们可以看到埃及新行政首都引人注目的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等重大工程正在扎实推进,菌草、鲁班工坊、水井、“光明行”等“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也在持续发展,遍地开花。
一株“幸福草”造福千万家。中国菌草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在脱贫、治沙、畜牧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成为造福世界的“幸福草”。
在卢旺达,自菌草技术引入以来,当地菌草产业发展迅速,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食用菌产品,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类似的成功案例在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非共和国等国也屡见不鲜。这些国家采用菌草技术后,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鲁班工坊搭建起“一带一路”上共同发展的“技术驿站”,成为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耀眼名片。
从2016年首个海外鲁班工坊在泰国设立,到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在非洲多国设立鲁班工坊,再到中亚地区鲁班工坊的陆续开设,已有30余个鲁班工坊在海外落地生根,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多年来,中国钻井技术让幸福水源源不断喷涌而出,不仅服务民众生活,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从西奈半岛到明亚省撒哈拉沙漠深处,从马特鲁省的锡瓦绿洲到阿斯旺考姆翁布沙漠,由中埃员工组成的水井施工队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埃及累计钻探沙漠水井540余口。在井水滋润下,荒芜的沙漠逐步变为良田。
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毗邻撒哈拉沙漠,其中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半沙漠地带,旱季气温高达45摄氏度。2017年3月,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启动,已解决塞内加尔诸多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传递爱心,送去光明,“光明行”义诊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在共建国家广受欢迎,架起国际友谊“民心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中国医疗队先后为蒙古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近千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这些“小而美”项目与每个人的个体命运紧密相连,多数项目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而且效果上“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迅速提升当地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受到共建国家民众一致欢迎。它们与重大标志性工程一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株株菌草、一个个工坊、一口口水井、一次次手术铺就了共建“一带一路”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阳光大道,是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右)在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菌草苑向来自卢旺达的马文博(中)、梅迪介绍菌草品种“绿洲一号”芦竹的生长情况(2024年8月26日摄)林善传摄/本刊
◇在阿希马纳看来,这项技术不仅能让自己致富,更是一种改变社区面貌的工具。“现在,我的邻居们都开始种植菌草,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加繁荣。”
◇卢旺达是菌草技术成功推广的典范。因为菌草技术的低成本、高效益,与卢旺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高度契合,受到卢旺达政府高度重视
◇菌草项目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小而美”的项目理念,打造了极具韧性的粮食生产周期,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为农民提供了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充足资源
◇2024年,林占熺带领团队再次踏上非洲土地,在卢旺达与当地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在埃及探讨菌草治理荒漠化的潜力。他感慨道:“看到菌草技术能够改变这么多人的生活,我感到很自豪。”
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在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学习的凯特调试展位上的的仪器设备(2024年11月22日摄)赵子硕摄/本刊
◇“鲁班工坊的入驻是我们泰国大城的骄傲。”玛悠丽说,与中国的合作让大城技术学院走在相关领域新技术的前沿
◇鲁班工坊毕业的学生不仅操作能力扎实,而且在语言方面有优势,这让他们在就业市场极具竞争力,就业机会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要多不少
◇鲁班工坊如同一条纽带,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中,鲁班工坊传播的不仅是工艺和技术,还有中国的匠人精神和睦邻友好情怀
工人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作业(2024年11月23日摄)隋先凯摄/本刊
◇已完工的水井旁,在大型喷灌设施覆盖的圆形区域内,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以前这里是干旱的沙漠,寸草不生。如今,在井水的浇灌下,小麦茁壮成长,充满生机和希望。”
◇这样不仅克服了井漏的难题,也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同时又保护了水层。后来,埃及当地的钻井公司也通过交流分享学习到了这种技术
◇中国在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水井项目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洁净的水源,也带来了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
“一带一路·光明行”为中蒙白内障患者送光明。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人民医院,医生为白内障患者做术后眼部清洁(资料照片)彭源摄/本刊
◇尤木吉日说,“非常高兴我这么大岁数还能看清楚,回到家乡后,我最想做的事是给孩子们熬奶茶、做顿饭,一起开心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