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地理分布。在过去的200年间,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预计气温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约0.8°C ~1.2°C。全球变暖的危害之一就是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1,2】
。因此,解析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于未来提高农业生产总量,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乙烯作为一种植物内源激素,参与调控从种子萌发到组织衰老的许多生理和发育过程
【3】
。除了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外,乙烯还参与了对各种胁迫的反应,包括热胁迫
【4-6】
。然而,乙烯参与热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近期,美国Salk研究所
Joanne Chory
团队在
The Plant Cell
发表了题为
Two Interacting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s Regulate Heat Stress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
揭示了
两个相互作用的乙烯响应因子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
参与调控植物基础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在研究中,作者首先以乙烯信号通路中多个调控因子的突变体为材料,检测了它们的基础热耐受表型。结果显示,
ein2-5
和
ein3 eil1
的存活率低于Col-0,而
ctr1-1
突变体或EIN3ox的存活率远高于Col-0,表明乙烯信号通路正调控拟南芥的基础热耐受。已有的研究表明,过表达
ERF
基因可以提高植物对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7】
。作者也发现,
p35S:ERF95
转基因株系耐热性增强。通过IP-MS分析发现,ERF95可以与ERF97形成异源二聚体,且突变体
erfq
对热处理更敏感。
作者
进一步
通过分析
p35S:ERF95/ein3 eil1
和
p35S:ERF97/ein3 eil1
的表型发现,ERF95/97在
EIN3的下游发挥作用,
调控拟南芥的基础耐热性。RNA-seq分析表明,热处理后,ERF95/97共同调控的115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包括
HSFA2
。对
hsfa2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发现,
hsfa2
幼苗对热处理更敏感。通过ChIP-seq和EMSA实验证明,ERF95/97通过GCC-box结合
HSFA2
的启动子来调控其表达。
ERF95和ERF97在植物热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模型图
总之,该研究发现了两个相互作用的乙烯响应因子,ERF95和ERF97。EIN3-ERF95/97-HSFA2级联模块参与调控植物的基础耐热性。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
ERF95
和
ERF97
或可用于作物的耐热性改良,以降低热胁迫对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Lobell, D.B., Schlenker, W., and Costa-Roberts, J. (2011). Climate trends and global crop production since 1980. Science 333: 6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