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国家周刊
传播财经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从成分升级到场景革命:抖音护肤白皮书揭示20 ... ·  12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20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20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国家周刊

“蛇”我其谁!

财经国家周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23 13:36

正文


“无足而行,无鳍而游,不翼而飞” ,这句谜语准确而精炼地概括了蛇类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在让人害怕或厌恶的动物评选中,蛇往往位于前列。究其原因,一来可能是因为部分蛇类有毒,人被蛇咬伤后会受伤甚至死亡,二来可能因为蛇类是冷血动物,且身体细长容易藏匿,多出现在隐秘之处,容易惊吓到人。
在我国的成语或谚语中,与蛇有关的词往往也没有好的寓意,例如杯弓蛇影、龙蛇混杂、蛇蝎心肠、蛇头鼠眼、牛鬼蛇神、封豕长蛇、画蛇添足、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


不过,在生肖文化中,蛇与 密切相关,被称为“小龙”,代表着力量、智慧和祥瑞。


这是《乙巳年》特种邮票图稿,左图名为“蛇呈丰稔”,右图名为“福纳百祥”。新华社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蛇年即至,我们来看一看,蛇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文 | 胡运彪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世界蛇类有多少?


在生物分类学上,蛇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动物。目前认为,最早的蛇类可以追溯到 1.4亿 - 1.67亿年前,在英国、葡萄牙和美国都发现了 化石标本。恐龙灭绝后 6500万年前) ,蛇的种类可能迎来了一个大爆发。

根据爬行动物数据库(The Reptile Database)的数据, 地球上的现生蛇类有4145种 (截至2024年8月)。学界对一些新种的划分尚未达成一致,不同数据库收录的种类数并不太一致,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亚种也逐渐提升为种,蛇的种类整体呈增加趋势。

蛇类几乎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地区,从高山到峡谷,从荒漠到雨林,从内陆到海洋,从乡村到城市,都有其身影。我国是蛇类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在王江等(2023)发表的《中国蛇类形态、生活史和生态学特征数据集》一文中,收录了312种,目前这一数字也呈增加趋势。


热带雨林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专业的生物分类体系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对大多数人来说, 可以根据是否有毒,将其分为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 其中,毒蛇大约有600种,来自眼镜蛇科、蝰科、穴蝰科以及部分游蛇科的种类,其代表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蛇、蝮蛇、响尾蛇等。其余3500余种都属于无毒蛇,例如体型巨大的各类蟒蛇和体型纤小的各种盲蛇。

2
奇特的蛇


世界上最小的蛇类是卡拉细盲蛇 Leptotyphlops carlae),平均体长仅有10厘米左右,目前已知最长的个体也仅 10.4厘米。此外,我国境内也有分布的钩盲蛇也属于最小的蛇类之一,体长5 - 10.2厘米,但 15厘米长的记录,因此在最小的蛇类评比中只能屈居第二。这两种盲蛇外形和蚯蚓类似,几乎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最长或最大的蛇目前尚存争议。分布在亚洲的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印度蟒(Python molurus),南美洲的森蚺(Eunectes murinus)、北方绿森蚺(Eunectes akayima),非洲的非洲岩蟒(Python sebae),澳洲的澳洲灌木蟒(Simalia kinghorni)都可以参与竞争这一荣誉。这几种蛇类体长都有6米左右的可靠记录,部分种类还有7米,甚至10米左右的记录(绿森蚺,9.8米;网纹蟒,10.05米),但可信度存疑。


单以长度而言,眼镜王蛇或许也可一战,其有5.85米长的记录。但如果以体重来衡量的话,也只有森蚺和网纹蟒可以PK了,这两种巨蛇都有100公斤以上的可靠记录,其他几种基本上就退出了角逐。

在日本东京的蛇咖啡馆内,顾客拍摄餐桌上的蛇(2015年8月14日摄)。这家咖啡馆内展示有20个品种35条无毒蛇,顾客可以花上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46元)挑选一条蛇摆放在餐桌上,还可加钱近距离触摸它们。新华社/路透

爬行动物中,大多数类群都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例如龟鳖类、鳄鱼,但蛇类所在的有鳞目,则有卵生和胎生(含卵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蛇类的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相对来说,卵生的种类更多,且卵生属于原始性状。卵生的雌蛇产下未孵化或半孵化的卵,让卵在体外继续孵化,幼蛇发育完全后会破壳而出。卵生的蛇类中,部分种类产卵后并不会照看卵,而是利用植物腐烂产生的热量将卵孵化,而有些种类则有类似于鸟类的孵卵行为,例如蟒蛇、眼镜王蛇等,靠蠕动身体产热为卵提供热量。


胎生的种类大约占20%,主要是水生的蚺、海蛇、美洲的水游蛇,以及响尾蛇和绝大多数蝰蛇等,小蛇出生时全身包裹在一层透明的卵膜中,卵膜很快破裂,小蛇就可以直接接触外面的世界。


3
人类为何怕蛇?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40万人被蛇咬伤(含毒蛇和无毒蛇),其中中毒病例180万到270万例,每年约有81410至137880人因蛇咬伤而死亡,还有约三倍的人因为蛇咬而截肢或留下其他永久性残疾。在历史上,最有名的被蛇咬伤中毒而死的人当属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有种说法认为她是被屋大维俘虏后,利用毒蛇自杀。

蛇通常不会捕食或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惊吓或受伤。 除了大型蟒蛇外,无毒蛇对人类没有威胁,若不幸被咬伤,则可能造成感染和组织损伤,危害比毒蛇小得多。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类对蛇的恐惧到底是后天的经验积累还是先天的本能呢?在以婴儿、成年人以及猴子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图像测试实验中,实验对象基本上都能更快地发现有蛇的图像,并引发更强烈的大脑反应。对此,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怕蛇可能是演化出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从古猿到现在的人类,我们演化的不同时期几乎都会与蛇有交集,我们学会通过趋利避害获得生存优势从而更好地繁衍后代。因此,在一代又一代的演化中人类将对蛇的敏感性写入了基因。


捕蛇者 英国画家查尔斯·多伊利(Charles D'Oyly, 1781-1845)绘。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害怕蛇。 在印度、中东以及埃及等地,有各种耍蛇的民间表演,耍蛇人基于对蛇类习性的了解,做出很多大胆的逗蛇动作。 此外,还有些蛇类成为人类的宠物,深得爬宠爱好者的喜欢。常见的宠物蛇以黄金蟒(白化缅甸蟒)、球蟒、玉米蛇为主,人工繁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4
毒蛇的一体两面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开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白话文简单翻译一下为:“永州之地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和白色的花纹,奇毒无比,如果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人被该蛇咬了,几乎只能等死。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做成药饵,却可以治愈麻风、手足屈曲不能伸展、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等。”从柳宗元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毒蛇对人类不利和有利的两面。

根据后人考证, 《捕蛇者说》中提到的“异蛇”应该是剧毒的尖吻蝮,即五步蛇。 毒蛇之名来自其分泌的蛇毒——由不同的蛋白毒素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作用是制服猎物。


蛇毒的种类可以分为神经毒素(如眼镜蛇科的大多数种类)、血液毒素(如蝰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和眼镜蛇科的部分种类)、肌肉毒素(主要为海蛇)、细胞毒素(大型蝰蛇以及喷毒眼镜蛇等)以及其他毒素。正常情况下,毒蛇不会将蛇毒作为防御手段。


治疗毒蛇咬伤,注射抗蛇毒血清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在世界上蛇咬伤多发的不发达地区,抗蛇毒血清并不容易获取,亟须开发一些替代疗法。

柳宗元所描述的毒蛇的功效,真实性尚存不确定性。不过, 蛇毒中的几种化合物确实已经被应用在临床上 ,比如从矛头蝮、西伯利亚蝮、尖吻蝮等蛇类中提取的蛇毒血凝酶用于手术中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此外,蛇毒还作为治疗或预防疼痛、癌症、关节炎、中风、心脏病、血友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潜在药物被研究。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以一些毒蛇或无毒蛇的身体部位入药的药材或制剂也有数种,最常见的是使用蛇胆汁的蛇胆川贝软胶囊或者是胶囊、液、片、散等,其他的则有各类蛇的蛇蜕等。


5
文化中的蛇形象


长久的相处,让蛇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在不同地区的神话和传说中有着不一样的角色和象征意义。这体现了世界各地的人类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理解。

在我国,神话中的伏羲和女娲都有着人首蛇身的形象,民间故事《白蛇传》也广为人知,北京“四大仙儿”中的青大仙儿便是指蛇。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可能都会有“蛇有灵气”的民间故事。 在生肖文化中,蛇与龙密切相关,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小龙”,代表着力量、智慧和祥瑞。


唐伏羲女娲像页绢本 出土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西方世界,蛇在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神话故事,以及宗教故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有时代表邪恶,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美杜莎,北欧神话中的耶梦加得,伊甸园中诱惑夏娃吃下苹果的蛇;有时代表正义,例如医神的蛇杖(如今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摩西制作的铜蛇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