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周围神经缺损伴随着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其在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至今,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仍然是釆用自体周围神经移植。由于自体周围神经移植物的获取不可避免地造成机体额外损伤,因此需要模拟周围神经的组织结构设计合成一种类似周围神经移植物,解
决获取自体周围神经不足的临床问题。同时可以探讨该神经移植物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互作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转化前景。
近年来,由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釆用合成的脑类器官、脊髓类器官和脊髓类组织修复中枢神经的研究报道,但是缺少有关设计合成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类器官/类组织的文献。因此, 本研究遵循组织工程模拟设计理念,采用合成生物技术在含有天然均匀纵向通道的脱细胞视神经支架(富含细胞外基质)内负载过表达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
的基因工程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 SCs),在体外模拟周围神经组织结构制造一种富集层黏连蛋白(laminin, LAM 或 LN)和NT-3等生物活性因子的周围神经类组织(peripheral nerve tissueoid, PNT),然后将其移植到坐骨神经的缺损处,试图诱导含有LAM或 LN受体和NT-3受体的神经元轴突在其中纵向穿越再生长,恢复瘫痪后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并且探讨PNT移植物诱导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在前期改良经典脱细胞技术的基础上,将新鲜猪视神经和猪坐骨神经分别制备成脱细胞视神经(decellularized optic nerve,DON)及脱细胞坐骨神经(decellularized sciatic nerve, DSN),并比较这两种神经支架的结构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DON横切面上具有大小及分布较为均一的多孔状结构,纵切面显示纵向直行通道,通道之间呈现横向小孔互通连,为通道间的物质交换提供可能;然而,DSN横切面上则为大小及分布较为不均一的多孔结构
,纵切面上多显示出分布不规则、宽窄不一的纵向和斜向通道。此外,DON的平均孔径率要比DSN大,这可使到DON有更多的基因工程雪旺细胞定植和诱导神经元轴突集束再生长的空间。借助蛋白组学技术分别对DON和DSN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发现在DON和DSN中与促进轴突再生高度相关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成分相类似,表明DON也具有DSN那样的ECM。然而有趣的是,在DON中却含有特异性高水平的层黏连蛋白C3(LAMC3)及四型胶原A6(collagen IVA6,COL4A6)。据后续分析揭示LAMC3可以黏附再生的轴突继续生长(图1)。
图1.猪脱细胞视神经(DON)和猪脱细胞坐骨神经(DSN)支架的制备及其结构和主要蛋白成分特征。a)示意DON和DSN制备的流程图。b)呈现DON和DSN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c)示意DON和DSN蛋白组学的检测图。d和e)呈现D
ON和DSN中与分子黏附(红色)和轴突再生(绿色)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GO亚型富集图,其中纵坐标红色方框内为重点关注的蛋白亚型,横坐标表示各蛋白亚型的数量。
通过分析设计合成的PNT发现,其中的DON纵向通道管壁独特的生物活性基质成分LAMC3或LN,能够通过与基因工程雪旺细胞(NT-3-SCs)分泌的NT-3结合,形成一种富集NT-3沉积区域。位于PNT的NT-3-SCs亦可以通过其细胞表面的NT-3受体TrkC结合自分泌的NT-3: 一方面促使NT-3-SCs能够
更好地定植在沉积NT-3的区域内,形成一种PNT的动态生物活性龛位; 另一方面NT-3与TrkC(配体与受体)的互作进一步激活NT-3-SCs更好地存活并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形成诱导神经元轴突集束再生长的微环境和结构基础(图2)。
图2. 基因工程雪旺细胞(NT-3-SCs)以及设计合成的周围神经类组织(PNT)。a)示意在体外将NT-3-SCs种植到含有纵向通道的脱细胞视神经支架内合成PNT的模式图。b)和c)呈现NT-3-SCs在PNT的分布状态,白色箭头示定植的NT-3-SCs成束样或聚集成串珠样生长。d)
在PNT纵切面上显示其纵向通道管壁的层黏连蛋白(LN,红色箭头示)。e) 可见NT-3-SCs的周围分布着LN与NT-3共定位的荧光染色条索状沉积物(紫色箭头示)。f)呈现NT-3-SCs在PNT内分泌NT-3的状态,白色箭头示NT-3沉积在NT-3-SCs的周围。g) 表达TrkC的NT-3-SCs周围分布有LN。h) 示LAMC3或LN与NT-3结合的计算机模拟图。l)在PNT的扫描电镜图中,红色箭头示定植的NT-3-SCs。j)展示PNT内NT-3沉积在LN上,以及NT-3-SCs通过表达的TrkC与NT-3结合定植在LN上的模式图。
随后,将上述的PNT移植到大鼠坐骨神经1 cm长的缺损处,移植手术后动物存活8周。通过对动物的行为学测试和神经相关组织及其功能检测,结果显示,PNT移植组的坐骨神经指数、患肢旋转角度和机械痛觉敏感度测试值接近于自体周围神经移植组(P > 0.05),与其它移植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
的改善(P < 0.05)。PNT移植组的神经电生理潜伏期检测值接近于自体周围神经移植组,波幅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值与自体周围神经移植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但是, 与其它移植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神经相关组织检测表明,与其它移植对照组比较,PNT移植组能够促使再生轴突较快穿越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处到达靶组织并重新形成髓鞘,从而改善由于失去神经支配的靶皮肤以及肌肉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顺行和逆行示踪神经组织表明,移植的PNT与宿主坐骨神经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无论在移植物内还是在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处的远端,腺相关病毒(AVV)标记的背根节(DRG)神经元及其再生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轴突均能够特异性表达TrkC。
将PNT移植组和单纯脱细胞视神经(DON)移植组支配后肢坐骨神经缺损/移植侧的DRG进行转录组学检测,分析其神经元轴突再生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结果揭示PNT移植物在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处提供生物物理桥接诱导DRG神经元轴突再生长的基础上,其中的基因工程雪旺细胞分泌的NT-3富集
在纵向通道管壁层黏连蛋白(LN或LAMC3)上,这两种蛋白分子分别诱导DRG神经元及其轴突表达与它们相结合的受体TrkC和整合素aVβ6(Integrin aVβ6),由此激活神经元与内在驱动轴突再生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图3),提升轴突长距离再生的效能。
图3. PNT移植促进感觉神经元轴突长距离定向再生的潜在分
子作用机
制
。a)显
示PNT移植组和DON移植组的L4−L6 脊髓节段背根节(DRG)mRNA组学分析韦恩图。b)显示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PNT移植组比DON移植组评分较高的关键分子信号通路图。c)显示PNT移植组和DON移植组中霍乱毒素亚
单位 B(CTB)标记神经元(白色箭)中表达TrkC(白色箭示)和c-fos(红色箭示)。d)显示LN与Integrin aVβ6结合的计算机模拟图以及PNT移植物中LN和Integrin aVβ6的表达状况。e)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上述三大模块相关的关键分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气泡图。f)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与蛋白互作网络图。
总而言之,本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周围神经类组织可以修复缺损的坐骨神经结构与功能, 这时空可能涉及诱发NT-3与受体TrkC细胞以及层黏连蛋白与受体整合素aVβ6轴突互作与信号转导的周围神经类组织在促进神经元轴突靶向再生中的趋化、黏附和内在驱动三重机制:(1)周围神经类组织中的层黏连蛋白可以与NT-3结合形成富集NT-3沉积区域,创建有利于表达TrkC的基因工程雪旺细胞定植和生长的生态位。同时,周围神经类组织持续分
泌NT-3,可诱导表达TrkC的神经元轴突再生进入到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处。(2)在缺损/移植处的周围神经类组织内,其中的层黏连蛋白也可以直接黏附再生轴突上的整合素aVβ6,继续引导轴突的靶向再生。(3)再生轴突与周围神经类组织之间TrkC与NT-3以及整合素aVβ6与层黏连蛋白的互作与信号转导,协同激活发出再生轴突的神经元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其内在驱动轴突再生的能力,实现轴突长距离定向生长并促使靶组织重新获得神经支配,恢复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