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金融服务业,从『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离真正的世外桃源,还差十万个乌托邦。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教育医疗不要钱….『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财富神话持续了半个世纪。
最新数据显示,
2016
年华西集团总资产533.88亿
元
,总负债
357.37
亿
元
,负债率
66.94%
。
其实早在《纽约时报》对华西村的报道中,就
有华西村领导承认村上有些企业靠贷款融资,负债率高达企业总资产的
60%
。
行业、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不同,负债率只能作为企业经营健康与否的参考。但华西村有点不一样,
它脱离正常的自由市场经济,表面的繁华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绑架银行的基础之上。银行对华西村的持续输血,让很多依靠高利贷生存的企业深感无奈。
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金融服务业,从『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还能持续多久?
从90年代开始,吴仁宝瞅准机会,分别在江阴和唐山投资钢铁厂,赶上了中国钢铁的『黄金年代』,几十年『实业报村』发展下来,钢铁成为华西村财富神话的支柱。
1999年华西集团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但近几年,实业低迷,钢铁产业更是断崖式下滑。作为地方企业,华西钢铁在整个钢铁行业中,既不具备规模效应,又缺乏技术引导,几乎都是『大路货』工厂,旗下的博丰钢铁、华西北钢和华西南钢已全面亏损,钢铁厂的官网主页甚至一年没有更新。
华西钢铁厂车间
按照华西村的解释,早在2003年二代吴协恩接班后,华西村就转型进入『钱生钱』的金融领域。通过入股多家银行、证券和期货公司,成立属于华西的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
吴协恩表示:『能拿到的金融牌照都拿到』,从『实业报村』摇身一变为『
投机报村』。
比如,时下创投圈最火的共享单车,就有华西村的身影。草绿色的优拜单车A轮融资
1.5
亿,领投方就是华西股份。华西也成立了房地产投资公司,在江阴和武汉投资房地产。还花了
30
亿在西藏林芝建设光伏项目。
钢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华西钢铁有员工2.5万人,转型到金融和服务业的华西村,如何妥善安置这批人,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性问题。
『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间天堂』,二代吴协恩给村子规划,为『人间天堂』的旅游业建设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景点。
但『人间天堂』更像一个强行的人造景点。华西村推出『工业观光游』和『三农基地游』,这里有山寨版的天安门、长城、凯旋门,大量国内外的景点星罗棋布,毫无美感。吃农家土菜,唱红色的《华西村歌》,听村领导讲华西村致富故事,俨然一个『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中国乡村。
2011年,华西村修建了龙希国际大酒店,海拔328米,造价30亿元,是当时中国第八大高楼。位于大楼60层的金会所,矗立着一头用一吨黄金铸造的金牛,传言金牛如今估值3亿元。
除此之外,华西村还花费9000万元购买直升机,1000多万元修建停机坪,推出『空中看华西』项目。但酒店和直升飞机的客人,大多数时候就是华西村村民,华西村村民说,即便你不去『享受』,也会从你的股金里面扣。
每年有近200万游客前来参观华西村,曾经仅仅一个不入眼的后山景点,半年就可以收入6亿元
。但如果你细心留意,大多数游客都是来『考察』和『学习』的国有单位工作人员。
按照老书记吴仁宝对『幸福』的定义——华西村有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和面子,这样一个『幸福』的地方,当然就是乌托邦、世外桃源和美丽新世界。
老书记吴仁宝
在华西村,有一个天才的资金管理链,让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系统的齿轮。在这个资金管理链下,村民的收入,有三个来源。
一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
《村规民约》要求村民『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即奖金收入只兑现20%, 其余80%参股。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华西村的现金被严格控制。
二是『按需分配各项福利待遇』。
比如,村民可以以优惠价一元一斤认购大米,超出市场价的部分,就等于村里给的口粮款。
三是『资本分红』。
村民拥有的华西村股份,能参与分红,但往往钱是看不到的,一分红就直接缴纳别墅的『租赁费』了。教育和医疗同样如此。
别墅和汽车,需要村民用集体资产中的家庭股份进行充抵兑换,且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买卖。 美国一位政治学家说过:『能给你一切的政府,更有可能抢走你的一切』。
华西村民一旦离开华西,或者不在村办企业工作,包括房子、奖金与分红全部收归集体。所以数十年来,敢于舍弃一切离开华西村的人不超过5个。
除了经济上的严格控制,华西村在思想上也要求统一。比如奇怪的『奖猫罚狗』规定,猫可以抓耗子,所以养猫受到奖励;禁令养狗,村里有几百名安保拱卫,狗多了反而有咬人危险。
华西村还一度禁止夜生活,老书记吴仁宝曾说:『在华西赌钱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年龄,你到了60岁退休了;第二是时间,晚上只能到八点钟,八点钟以后要罚款,这是为了你的身体;第三是价钱,只能是一块钱,如果成百上千输得多了,有思想负担。』
马斯洛需求有五个层次,但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都无法代替精神上的需求。
在华西,只见集体,没有个人。
房屋统一建造,家具统一购买,车辆统一采购,集体性的『喜气洋洋』取代了个体的喜怒哀乐,活在华西村的村民就像一群没有灵魂和自由的蚂蚁。
在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从『金字塔』的顶端数下来,吴家有22人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2003年华西村党委改选,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以175票获得了100%的得票率。据《党委及集团公司人员分工》名单显示:村党委的51人名单中,有11个是吴仁宝家人,如果把家人的直接下属也算上,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
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2004年的研究数据,吴
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总量的90.7% 。
有人质疑,吴仁宝在搞『家天下』,已走上了大邱庄禹作敏的老路。
吴仁宝退休后,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给各地来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人做讲座,旁边还要带个普通话翻译,他讲一句江阴方言,翻译就翻译一句。
华西村
50
周年庆,
仅仅一个村庆活动出动了
1.5
万人,江阴市公安局
不得不从全市调来
500
名警察
进行安全疏导,晚宴还特别到人民大会堂『借』了一批厨师。
一名外国记者参加了这场庆典,并
写下一篇名为《
Adventures in Huaxi
》的文章。 文章里说:
『华西村举办这个庆典的目的,看起来完全像在拍上层的马屁。他们对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也有极大兴趣,
所有的这一切,极其符合中国第
12
个五年发展计划。
』
《江阴日报》报道,水均益在晚会上采访完吴仁宝,说了句:『老书记,我做过好几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采访,但今天您说的话,是我听到最启发、最朴实、最有启迪意义的一次讲话!』
有人说:『华西村的成功,是由于特殊历史情况下,政治正确的一个怪胎,别人很难复制。』比如,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也有华西村的身影。『华西』香烟由淮阴卷烟厂生产,华西村宝昌化纤公司总经销,再由江阴市烟草专卖局专卖。华西村不投入一分钱,可以得到每年
大约
2000
万元的纯利润。
作为新农村的实践标兵,自
1968
年以来,华西
村成为中国农村出镜率最高的村庄。镇政府、江阴市政府,乃至苏州市政府都颇有照顾,华西村因此获得了诸多优越于他村的特殊荣誉和社会资本。
这些方面,吴仁宝解释为『与上面保持一致』,比如
328
米
高的
龙希国际大酒店,是因为彼时北京最高的楼就是
328
米
。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苏南乡镇就响应国家的工业化号召,率先办起了社队企业,成为
集体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之一
。198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小城镇再探索》中首次提出『苏南模式』,于是一个个『苏南模式』下的集体经济试点『样板村』,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