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香港与蟑螂的两次遭遇。第一次是在宿舍初见蟑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第二次是目睹了宿舍里的蟑螂大军幼年体,深受震撼,并提醒读者如何预防与对抗蟑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在香港的两次蟑螂遭遇。
作者在香港的宿舍中第一次遇到蟑螂,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战斗。随后,作者又目睹了宿舍里的蟑螂大军幼年体,深受震撼。
关键观点2: 对蟑螂战斗的描述。
作者详细描述了与蟑螂的战斗过程,包括使用各种工具试图消灭蟑螂,但最终未能成功。
关键观点3: 对预防与对抗蟑螂的建议。
作者提醒读者如何预防与对抗蟑螂,包括家中常备杀虫剂、放蟑螂胶、避免在床上或卧室吃东西等建议。
正文
在香港,有那么一种存在,它们十分关心你的起居饮食。
当你睡下它们会开始收拾你的残羹剩饭,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飞扑过来给你抱抱,在你每个晚归的夜晚在家默默等你回家,在开灯的一瞬间给你生活的惊喜
(xia)
。
那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打开了宿舍门。
只见新搬来的室友正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死死盯着某处,表情极度扭曲,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名状之物。
(神秘声音:请过一个70侦查鉴定:1d100=98 是大失败!)
我试探性地打了个招呼,她依然没有移动;接着我很自然地和往常一样走过去,打算回到自己的房间,丝毫没有注意到
潜伏在阴暗角落里扭曲爬行的恐惧
。
就在我准备换鞋的时候突然看到,我所站立之处的旁边,有一个棕褐色纺锤状的异物,大约15公分长,做工精致,但看不出用途。
本着
“这是什么,戳一下”
的好奇心,我抬起了脚...抬起了...woc它怎么爬得飞快啊?!!!!!!!
(神秘声音:sancheck65 成功-0 失败-1d6, 1d100=50 恭喜你,不需要大笑大跳啦!)
好在我迅速恢复了冷静,没有和室友抱成一团或者冲上门框,正目送着蟑螂于走廊绕场一周、险些进入我的房间之际,突然想起对广东蟑螂宝具:
拖鞋。
此时,我突然与室友用余光对视了0.1秒,准确判断出了对方潜在的意思:
“不要用我的拖鞋!!!!!!”
说时迟那时快,我灵光一闪换了个
广告册
,仗着我方占领高地,敌方尚未获得制空权,存在降维打击机会,对蟑螂预计路线进行了火力覆盖三连拍!
好耶!我拍到了!它似乎死了!好耶!!!!我胜利了!!!!
(神秘声音:抱歉,您的攻击未能击穿目标护甲)
这时,我们的战斗地点来到了空房间的门口,复活的蟑螂恶霸翻身钻进了这个空无一人的房间,找了个床和墙的狭窄缝隙挤了进去。
我们封锁了案发现场,用胶带贴上了所有缝隙,撒上了3包蟑螂药,关上了房间门,堵死了门缝,甚至贴了告示牌。
说起来曾经有位网友小姐姐,用手机盒子“封印”了蟑螂长达两年时间,应该没人敢解除封印吧?!
那时我还住在香港理工大学宿舍的时候,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事发地点理大学校宿舍,刚刚来到香港的我还是个社恐,但我亲爱的组友突然过来敲门,
问能不能借宿一宿
。
看来她遇到了永语言无法形容的境况,二话不说拽着我去到了她的房间。
当时的场面是这样的:她的床垫立在床架上,
床架上有一些密密麻麻褐色的小点
。当时的我,500度的近视、400度的眼镜,以为这是床架发霉形成的印象派抽象艺术。
为了看清那究竟是什么,我凑得更近了些,发现大一点的褐色斑点移动十分迅速,然后我又凑近了一点...
没错,是
密密麻麻的刚刚出生的蟑螂大军幼年体
。用去年的梗来说,大抵是“出生啊!”(
作者拒绝在此处放图,作者没有勇气再面对一次类似的画面)
我的大脑在恐惧之下迅速检索了相关新闻报道,而热爱吃瓜的我自然没有错过医院外科奇葩病例,并开始了循环播放:
“一男子觉得耳朵里有异物在爬,去医院检查发现一只活的蟑螂”
贴心穿插一个最新案例,有医生分享,曾有病患习惯将没吃完的食物放在床边,
导致耳朵里一共住了11只小强
QAQ
那天晚上,我和这位朋友看了一宿电影。说真的,和蟑螂比起来,鬼一点都不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