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春节就看到到处都贴窗花,很喜庆。”
陷入对儿时春节回忆的闻德荣,并没有耽误手上的“功夫”——几剪刀下来,一张寓意吉祥安康的窗花剪纸便呈现眼前,引得周围好友一阵赞叹。
闻德荣在小学时便对非遗文化感兴趣,学会了剪窗花。他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更是走出了国门,让美国、澳洲等海外国家国际友人对剪纸艺术惊叹不已。
如今85岁的闻德荣居住在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剪纸这项兴趣爱好不仅给他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快乐,也成了他和周围老友们交流的方式。
闻德荣与他的剪纸作品
养老社区里的非遗技艺秀
笔墨在宣纸上挥洒、堆绣的针线穿梭于布料之间……这些非遗技艺为老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一扇别样的大门。
近日,大家保险在北京、天津、江西、山东四省市的六家城心社区举办了《大家乙起繁花巳锦—感受非遗传承之美》系列社区活动,邀请活字印刷术、皮影戏、兔爷彩绘、剪纸、新彩瓷画、烧箔画等非遗文化专业讲师走进社区,与老人和亲子志愿者共同体验非遗文化之美,在代际同乐中共迎蛇年新春。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堆绣作品,要先读懂相关画作,在创作过程中反复调整纠正。”在北京朝阳城心社区,任秀敏细心地绣着一朵牡丹花。她手中的针线在横向布艺条纹上穿梭,她边绣边观察、调整花的姿态,力求让每一朵花都灵动而鲜活。
任秀敏有扎实的国画基础,对画面构图有独特的感受,因此在刚接触布艺堆绣时就展现出了天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学习,她不仅成为了“高产”的创作者,更让自己的享老生活因堆绣而变得五彩斑斓。
任秀敏与她的布艺堆绣作品
老人们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融入日常,不仅丰富了养老生活,更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指出,“典型”的老年人并不存在。过时的陈旧观念、刻板的生命历程划分、没有任何生理基础的社会建构,掩盖了老年人保持参与社会积极性的能力和愿望。
在大家保险城心社区,老人们不仅能在这份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而且还在传承老手艺的路上,找到了新搭子。
老手艺,新搭子
打破人们对“衰老”的负面刻板印象,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老年群体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大家保险发起了公益行动,招募员工志愿者,邀请员工带着孩子走进社区,与老人们一起参与非遗技艺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员工们为老人们提供贴心的协助,帮助他们共同完成非遗作品;而小朋友们则满怀好奇地向老人们询问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并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
老手艺有了新搭子,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活动,更是一次在非遗传承中寻找新乐趣与价值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老年生活。
老人与小朋友一起做手工
此外,在新春来临之际,大家保险还在线上发布#大家都爱八段锦#八段锦舞蹈挑战赛、#一家一味#微博话题互动等活动,为这个春节增添无尽的温情与文化底蕴,传递积极养老、快乐养老的正能量。
看见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随着预期寿命的普遍增长,人们对于老有所乐的憧憬,不只是增加生命的长度,还有拓展生命的宽度。
高忠明年幼之时便开启了书法的启蒙。成年后,因忙于工作家庭稍有搁置,但对书法的热爱却始终深埋心底。退休后,他重拾旧爱,先后在三所老年大学深入学习,苦练20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如今,他不仅在北京朝阳城心社区上书法课从不缺课,还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孙女,希望这门古典艺术能够代代相传。对高忠明而言,书法不仅是一种热爱,更是坚守与传承的象征,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
高忠明与他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