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上班的人而言,春节假期延后,让我们工作后难得的过了个寒假。宅在家里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就过去了。
然而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
这个春节真的特别难熬...
不能上班,公司没有了收入不说;
员工的工资,得照发;
场地的房租,得照交吧;
银行的贷款利息,得照还吧。
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公司到底能撑1个月还是能撑3个月。
特别是培训和旅游行业:
除了员工工资和场地租金以外,
客户的退款有可能会是压垮这些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制造业而言,很多小的企业主一个月的开支就在100多万。客户没有订单,工人不来上班,这些开支可是一分都少不了。
餐饮行业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领域很多人都是拿10年的积蓄,赌上了全家人的希望。
春节前装修好了,等着过年赚它一笔,结果没想到不仅没赚反而亏了,年后大概率只能背上自己的行囊出去打工。
不仅是餐饮、培训、旅游这几个行业,其他行业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这次疫情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不受影响。
在《创业维艰》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创业很难,接下来几个月创业者会更难。
毕竟我们创业也不是为了求得谁的理解,而是要找到出路。
未来几个月,很多创业公司的困难原因主要是两个:
-收入来源单一,基本上没有线上营收
-公司的人均营收偏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问题就算解决了一半。
针对培训行业和旅游行业的创业者而言,如果你的收入还是只依靠线下,在未来半年,大概率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我给我学员当中的老师们说,在未来的半年里,这是一段很好的
修炼内功的时期
,你可以沉下心来,在知乎和公号上认真写作。
对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一样,你可以用半年时间来整理一下你的旅行攻略,争取让自己在抖音,知乎或是马蜂窝这样的内容平台上,让自己变成一个旅游类的KOL,产生线上的业务收入。
当你不仅有线下业务,而且有线上收入的时候,你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变得更强。
当线上业务不行的时候,你还有线下;
当线下不行的时候,你还有线上。
第二个困难就是人均产值低。
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我身边的很多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发展的还行。
但是,一年下来没有赚到太多的钱。
为什么呢?
问题就在于
人均产值太低
,只有十几万。
这样一来,营收的大部分都被拿来发工资了。
包括有很多小公司的五险一金,并不是足额交纳的。
不是他们不想交,是他们交不起。
一旦企业的经营碰上什么事,比如这次的疫情。
公司倒闭,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华为2019年的预计销售收入大概是8500亿,除以他最近公布的19.4万的员工数,我们可以得出,华为的人均产值大概是438万。
对于像美的这类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18年的营收大概是2600亿,10万左右的员工数,人均产值大概是260万。
人均产值越高,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如何搭建线上
营收体系?
很多人有疑问,我不是自媒体也不是在线教育,
我也能够去搭建我自己的线上获客体系吗?
答案是可以的。
我的学员里面之前有做香港保险的,和做国内高端的医疗险。
他们在没有任何客户的情况下通过在知乎上分享自己领域的干货,通过知乎的引流找到了自己的前几十个客户,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淘宝上有一个定位大胸女生内衣的品牌叫“奶糖派”,创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年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500万。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的最早一批种子用户是那个男创始人,在知乎上回答一些跟大胸相关的问题引来的。
旅游行业线上引流体系:
教育行业线上引流体系:
对于培训行业的同学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训练营的方式,让之前客户至少有东西可以学。
另外一方面呢,也让潜在的用户,先去体验你的产品和服务,等后续线下课程恢复之后,再把它们倒回到线下。
特别是在当下的关键时期,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内容来实现吸引用户和线上蓄客的目的。
因为很多行业都有这种
报复性的消费
,今年没出去旅游,明年大概率还是会出去的。
如何提高公司的人均营收?
人均营收=员工的意愿x人才素质x员工能力
首先要
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的发展目标进行绑定,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从“我要他干活”到他自己“要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