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酸奶,带风味字样的慎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酸奶成为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每天早餐喝上一杯,既补充蛋白质又补充钙质,一举两得~但现在超市里,奶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往往让人挑花了眼。
小编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哪个牌子的,若是以下几种情况的则要犹豫一下了:
真正的牛奶、酸奶,配料表第一位一定是生牛乳
,也就是新鲜牛乳,它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但如果配料表第一名是“水”,可能就是糖水加奶粉的饮料。
若产品名称中带有“饮品”、“饮料”字样的,基本可以判定它们并不是牛奶。
它们其中大概只有30%的奶成分,蛋白质只要大于0.7%就够了,而含糖量却可能极高。
另外,
还有带“风味”字样的发酵乳或酸乳,不仅糖含量高,还可能会添加一些果酱、谷物、食品添加剂等。
这就大大提高了脂肪量和热量,长期喝会增加肥胖风险。
酸奶的优选顺序依次是:
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牛排
含“食用胶、卡拉胶”的是合成的
很多朋友们由于牛排店的价格贵而选择买冷冻牛排,自己在家做,既省钱又省时。但我们在选择牛排时会发现:都是牛排,价格差距却非常大,有的一块牛排100多元,有的甚至才十几块钱。
很多朋友们都会说便宜的肯定是合成的“假牛排”。那我们选择牛排时具体应该怎么挑选呢?什么样的牛排会是合成牛排呢?
市面上的牛排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合成牛排”。
原切牛排
都是从牛肉上直接切割下来的一整块牛肉。
合成牛排
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
配料表上面有“食用胶、卡拉胶”这些字的就是合成牛排,这种牛排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需要注意的是,
碎肉并不等于劣质肉,借助肉类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重组肉也不等于劣质肉制品。
重组牛排与原切牛排只是基于加工方式进行的分类,重组牛排并非“不安全”的代名词。
另外,卡拉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作食品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只要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是安全无害的,大家不必担心。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
巧克力
含“代可可脂”的是“假”的
吃甜食能让人心情愉悦,而巧克力更是受到很多人喜爱。尤其是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巧克力更是送人礼物的佳品。
但敢说你吃到的巧克力,都是“真”巧克力吗?
只要巧克力的包装上是“代可可脂”字样,不管什么牌子,都不是巧克力。
真正的巧克力含有的应该是“可可脂”
——它是以纯可可豆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制程的,但因为产量有限且不易保存,所以价格偏贵;而且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有抗氧化功能。
代可可脂,是一种以植物油为原料,用氢化或非氢化方法制成口感近似于可可脂的配料。它的成本较低,价格不贵,其中还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还会伤害心血管健康。
不只是代可可脂,像植脂末、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这类物质的摄入越少越好,最好不吃。
火腿肠,淀粉含量大于10%最好别买
火腿肠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食材之一,直接吃、炒菜、煮面等都可以。
大家应该都知道,火腿肠是一种人工加工合成的食品,一般主要有鸡肉、猪肉再配上淀粉、植物蛋白等一些辅助的原料制成。
而火腿里面的选择配方料会决定火腿的好吃与否。尤其是含淀粉量越高,口感越差、毫无弹性,吃起来和面一样,这类淀粉量大于10%的也可以被称为“假火腿”。
小贴士:
根据火腿肠国标,依据淀粉含量将其分为无淀粉、特级、优级和普通级四类。
淀粉含量≤1%,代表无淀粉级火腿肠;
淀粉含量≤6%,代表特级火腿肠;
淀粉含量≤8%,代表优级火腿肠;
淀粉含量≤10%,代表普通级火腿肠。
日常购买,最好选择前两种,肉类成分更多,口感更好。
薯片,含“马铃薯粉”的不正宗
如果你也喜欢吃零食,那么薯片绝对是你的零食框里不可或缺的一种,吃起来嘎嘣脆,越嚼越香,一开吃就停不下来。
而超市卖的薯片特别多,各种品牌、各种价位、各种包装,但想买到货真价实的薯片还得好好辨别。
和牛排一样,薯片也分为“原切”和“合成”的,而合成薯片就是不正宗的薯片。
原切薯片就是直接把土豆切成薄片,加上调料,再经过油炸或烘烤等方式制成的薯片;
合成薯片则是马铃薯粉加上其他调料,压成薄片制成,大小统一,口感更酥脆。而市面上不少盒装薯片都是合成薯片。
不过,不管是哪种都不建议常吃、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