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人贩子的名字,她从5岁记到30多岁……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突发!乌克兰遭袭 ·  1 周前  
新华社  ·  夜读|人生的三种境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的老人全都忘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但他们过着最自由,最快乐的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0 20:32

正文

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但是这个地方让我不再那么害怕。


本文转载授权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好报(haobaonet)


1

25年前,

Yvonne van Amerongen 突然接到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消息,

一阵惊愕、难受之后,

她的第一反应是:

感谢上帝,保佑他不用住进养老院。


Yvonne van Amerongen 


我是养老院的管理者,

却不希望我的父亲来到这里。

事后,Yvonne开始反思。

当她了解到,

她的同事也有类似的想法时,

Yvonne不得不陷入了思考:

“以后,

母亲失能失智了怎么办?

自己失能失智了怎么办?

怎样才能让养老院值得一住?

 

2

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全世界范围内有将近4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

而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他们记忆减退,

认知、判断、表达等能力下降,

其中65%的患者会因到处走动而迷路、走丢。

这对患者是一种灾难,

特殊的看护要求对家属也是沉重的负担。


很多人选择了护理机构,

但正如Yvonne所看到的那样,

老人们被局限在重重铁窗门禁之内,

或被安全绳固定在立锥之区域,

或20人围着一台电视,

除了等待吃饭和吃药,什么也不做,

“没有生活,这是一种死亡”。

在陌生、压抑的环境里,

患者的病情往往加速恶化。



“我不希望这样度过最后的时光,

所以我们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该如何生活?”

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智的老年,

难道只有失去尊严、失去自由地等待死亡吗?

Yvonne用6年的实际行动,

对这个问题说“不!”



3

2009年,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霍格威失智村”开业了,

152名入住者成了霍格威村民,

这块4英亩的土地上,

曾是Yvonne工作过的养老院。

但是,

它没有了标准病房,

没有了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没有了贴在墙上的规章制度。

现在,

创造日常感,

是霍格威最重要的目标。



进入霍格威,

老人们可以自由走动,

没有人担心他们会走丢。

所到之处,

经过培训的250名工作人员,

会以店员、园丁、路人等身份出现在他们身边。



在这个封闭社区里,

餐厅、邮局、理发店、剧院、花园等设施一应俱全,

只是,

超市里的商品统统没有价签,

结账也只是走过场儿。



人需要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需要一个他能理解的环境和世界。

霍格威就是要通过真实的体验,

让老人们能够继续他们的生活,

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23套特别设计的公寓里,

按照相似背景、志同道合的原则,

每6—8人为一组室友,

他们都有独立的房间来保证隐私。 



为了增强适应性,

霍格威调查了荷兰、乃至欧洲痴呆症患者的情况,

打造出了7种不同的居室风格。

针对患者越近的事越容易遗忘,

但对陈年旧事记得清楚的特点,

他们的房间被装饰成20世纪50年代的样子。



比如,

拥有简单、标准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都市风房间,

是为那些普通都市市民而建。

贵族风的房间里,

则住着曾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村民,

护理人员会在其中扮演“管家”的角色。



印尼风的房间,

则是专为那些与印尼或曾经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有渊源的人而设计,

他们拥有热情、友善的“职业邻居”,

为他们做出唤起童年回忆的印尼菜。

此外,

教徒、艺术家等类别的居民的生活习性,

也会在对应的房间内得到尊重。



这是一种怀旧疗法,

用全天全景式的生活回忆,

唤起、保留他们残存的记忆,

人生不至于一片空白。 



4

在家中,

工作人员和老人们一起聊天、做家务,

这里没有命令式的指派、没有同情式的帮忙,

我帮你洗洗衣服,

你帮我择择菜,

他负责采购,

你负责清洁,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

日常事务就这样被一起分担。



走出家门,

公共区域的工作人员,

则在等着参与老人们的社会生活。

他们可以逛逛超市买几样小时候喜欢的零食,

可以到邮局里给六十年前的恋人寄一封情书,

可以去广场吹吹风,

也可以到酒吧或者咖啡馆,

和趣味相投的邻居喝一杯。

就是这么自在、欢快。



如果村民们想玩点别的,

那么霍格威社团欢迎你。

音乐、绘画、烘焙等25个可供选择的社团,

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其兴趣、爱好,

并找到或志同道合,或两老无猜的的老伙伴。



总之,

这是一个热情、积极的生活环境,

而不是等死环境。

在一切活动中,

工作人员都不必把他们当病人,

只需做个优秀的演员,

尽可能真实、自然地参与他们的生活,

认真倾听他们说的那些根本不存在的,

或者反复念叨无数遍的东西。



5

一位痴呆症老太太,

其老伴看了四家养老院之后,

把她送到了自由、开放的霍格威,

他每天都会来看她、陪她,

他们可以一起散步,一起去喝咖啡,

而不用在意他人的目光,

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走散了。 



一对爱好音乐的老夫妻,

丈夫住进霍格威后,

妻子每天来弹琴给他听,

失语的他会随着节奏点头、拍手,

那是他们最幸福的交流方式。



公益团体和学校的孩子们也时常进村,

走心的一通海聊,

比吃药还管用。

为了减缓痴呆症状,

专业的治疗师会经常问他们一些问题,

帮助进行简单的思考。



事实证明,

比起一般护理中心,

霍格威的居民们药吃的少,饭吃的多,

焦躁闹腾减少,平均寿命延长。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

他们有了更活跃、更自由、更舒心的生活。



 6

这么人性、这么逆天的养老院固然很好,

但大部分群众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霍格威确实造价不低,

在它1930万欧元的总费用中,

1780万来自荷兰政府,

其余150万则来自社会组织和赞助,

现在,

每位入住者每月的费用在5000欧元左右,

经过政府不同程度地补贴,

每人每月实际花费为3000多欧元。



霍格威针对痴呆老人的护理模式,

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自创立以来,

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痴呆症专家、社会学家,

纷纷涌向了这个荷兰小村,

希望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

受其启发,

英国的一家养老院为其入住者建了一座20世纪50年代的村庄,

挪威奥斯陆市郊的失智社区也已运营,

瑞士也在进行类似的项目。


奥斯陆某养老院的老奶奶们


世界需要更多霍格威,

我们还没有找到治愈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但我们可以换一种看护方式,

让他们有尊严地度过那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就像霍格威一位居民的女儿说的那样:

“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但是这个地方让我不再那么害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奇葩国产女团“血泪史”:曾经30个女生只有20个真爱粉

点击图片阅读 | 被车撞倒没人扶?既不是人性扭曲也不是道德沦丧

点击图片阅读 | 《欢乐颂》就是一部中华渣男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