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尔沁都市报
关注科尔沁都市报 通辽新闻早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尔沁都市报

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了!通辽有3个,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科尔沁都市报  · 公众号  · 内蒙古  · 2017-03-19 13:12

正文

听说最近内蒙古公布了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那小编就带你一起来看看它们为何能够获此殊荣?



牙克石市博克图镇

博克图是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行政区域面积1049平方公里,居住着11个民族。镇区具有典型的山城特色,地势南低北高,境内地势险要且多隘口,历来为战略要塞。其资源富饶,景色怡人。旅游业及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

沿革考据:

"嫩江以上,直至岭顶,河岔纵横,不宜网获。"——《北方游猎民族史》

先秦--属东胡地。

西汉初--匈奴击败东胡,建奴隶制政权,为左贤王辖地。

东汉--在大兴安岭北部深山密林中游猎的鲜卑拓跋部南迁大泽(今呼伦湖),此地为鲜卑部落领地。

隋--属辽西室韦部落地。

唐--归河北道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辖。

元--实行领户分封制,岭东为合赤温`额勒赤封地。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东归中书省泰宁路辖。

明--岭东归卓尔河卫辖。

清--岭以东归黑龙江部特哈地区总管衙门辖。

民国--1912年,岭以东归布西设治局辖。1929年,岭东归雅鲁县辖。

伪满洲国--1931年,东北划十九省,岭东归兴安东分省辖。

1934年,岭东归兴安东省布特哈旗辖。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联合政府成立,岭东归纳文慕仁盟政府管辖。

1949年4月--岭东归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布特哈旗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以牙克石街为基础,划出索伦旗所辖扎罗木得、免渡河努图克,布特哈旗所辖博克图努图克,成立喜桂图旗人民政府,隶属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1953年4月,喜桂图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

1954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员会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合并,称喜桂图旗大兴安岭林区人民政府。1962年8月分设,复称喜桂图旗人民政府。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图旗革命委员会,隶属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喜桂图旗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1月,撤喜桂图旗革命委员会,建喜桂图旗人民政府。

198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喜桂图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博克图隶属于牙克石市博克图镇。


正蓝旗上都镇


上都镇因元上都而得名,是正蓝旗政府所在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曾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这里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察哈尔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上都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境内有四郎城古城(金桓州城)、噶丹丰吉灵庙(前身之一为“玛拉日图庙”)等历史遗迹,元上都遗址位于上都镇东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由遗存占地2287公顷的城市遗址遗迹和墓葬群组成,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遗址,1988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内蒙古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敖汉旗四家子镇

四家子镇位于敖汉旗最南端,是敖汉旗的南大门,西接建平县,东、南与朝阳县相邻,距朝阳市区35公里,距县城新惠镇60公里。四家子镇出产的杂粮与烟花较为知名,尤其是四家子烟花远销全国各地,东北地区最大的黑火药生产企业万强黑火药厂即位于本镇。四家子镇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根据众多资料表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核心素材便来自热河战役期间驻扎在四家子镇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战士们的《义勇军誓词歌》。

青泉谷自然风景区位于敖汉旗四家子镇秋杖子村境内,是一个风光优美的天然次生林区。沟内景色奇绝、美不胜收;两则山峦耸峙,似虎踞龙盘,连绵不绝;植物林草茂盛翠绿,蓊蓊郁郁。天然植物群落与动物资源保存完好,青泉谷风景区是燕山山脉最东段末端的天然次生林区,这里生长着五角枫、蒙古栎、黑桦、山杏、核桃、柞树等30多种乔灌树种,对研究次生林生态植被具有重要意义。野兔、狐狸、野鸡、王干哥等10多种飞禽走兽在山间溪边穿梭嬉戏,带来勃勃生机。景区以真林、奇水、怪石为胜,更以神奇、优美的传说而远近闻名。沟内林木葱茏、溪水潺潺、怪石层叠。石被水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水被石激荡出万种风情,点缀穿越在绿树红花之中,别有一番情趣。景点杏花溪内,更有蘑菇石、阎王鼻子、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山水画,可谓“青山石上走,人在画中游”。

青城寺位于敖汉旗四家镇牛夕河村,是内蒙古自治区保留较好的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原为歇山式建筑,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被毁。1924年(民国十三年)在原地重建,重建后的寺庙分前、中、后三重院落,均为五间滚龙脊式的砖木结构房屋。建国前,后殿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1967年前殿被扒掉,1994年中殿毁于火灾。后经赤峰市宗教局审核登记,允许保留下来。



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

孝庄故里花吐古拉镇境内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这里是孝庄故里,人文旅游资源独一无二;这里有90%的蒙古族居民,民俗文化颇具特色;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及玛曾在这里讲经传法,宗教色彩浓厚。

花吐古拉镇西北部的浩日彦艾勒嘎查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

花吐古拉镇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丰富,现有孝庄园旅游区、唐格尔庙、千亩古榆林等景观,2015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总局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科尔沁沙地、古榆林更是引来全国各地的自驾游客领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1880年达尔罕王爷属民包额木和呼日乐喇嘛到此定居,称花吐古拉屯。1932年设努图克时为舍伯吐努图克三家子,1938年为乌力吉吐努图克管辖,1947年6月为乌力吉吐努图克所辖,1959年8月为乌力吉吐人民公社花吐古拉管理区,1963年设花吐古拉人民公社,1984年9月花吐古拉人民公社改为花吐古拉苏木。2000年4月,改设花吐古拉镇。


开鲁县开鲁镇




特色旅游开鲁县开鲁镇。1946年六月开鲁解放,建立了第


开鲁县开鲁镇


特色旅游开鲁县开鲁镇。1946年六月开鲁解放,建立了第一区政府。1958年成立了明仁公社,1984年改为开鲁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鲁镇致力于打造区域美食品牌,传承美食技艺,形成本地区人文、生态美景相匹配的美食名城,营造开鲁镇旅游新形象,传承开鲁百年历史香飘万里,百年经典佳肴再焕荣光,促进开鲁县美食旅游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开鲁镇自然与人文底蕴深厚。这里留存了十三世纪初蒙古民族逐渐强盛的历史见证——元代佛塔;白塔公园建有麦新烈士纪念馆。

辽代琉璃砖贵族墓和麦新纪念馆(AAA级)、牵手草原度假村、富豪山庄、田园水上乐园、如霖度假村(赛马场)、菁华度假村、白塔公园、世纪广场、人民广场、商业步行街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草原度假村开鲁镇美食多不胜数,其中以杀猪菜系列、小米豆角饭系列、黏食系列、古榆圣水豆腐系列、全羊宴、全猪宴、全牛宴系列最具特色,都是开鲁镇的代表名作。


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



吉尔嘎郎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因僧格林沁王府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僧格林沁王府(又称博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5年(1740年),是清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居所,距今已有270余年历史。1994年被列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本地优秀文化遗产,僧格林沁王府保护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原址复建、恢复原貌”的原则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规划总投资约3.3亿元,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66平方米;该旗还计划打造占地400余亩的王府花园,并对吉尔嘎朗镇进行综合改造,以全面提升王府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截至2016年底,已投资2.15亿元,完成全部主体建筑工程。王府修复和吉尔嘎朗镇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促进该旗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对提升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观光承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敖汉旗下洼镇河西村

敖汉旗下洼镇河西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4公里处,全村拥有8万多亩水草丰茂、美丽富饶的平原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养育了勤劳勇敢、聪明睿智、淳朴善良的4600多河西人。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国道111线横贯东西。水源条件丰富,人均水浇地5.5亩。曾靠企业占地和集体发包耕地,集体经济年逾收入20万元以上,最多时累计达到70万元。由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河西村一度被誉为“敖汉第一村”。


额尔古纳市奇乾乡奇乾村


奇乾村地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畔,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早在公元九至十世纪,奇乾村依额尔古纳河流域就已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乞颜部落生活繁衍生息之地。后来,蒙古族先人乞颜部落从这里走出大山、森林,走向呼伦贝尔大草原,以至后来,创造不朽的伟业。19世纪,奇乾乡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又一次得到更新,奇乾村所在区域盛产黄金,森林茂密,水草丰美。沙俄军人、群众越过界河采金、伐木、放牧、经商,与中国“闯关东”的人群长期生产生活在一起,形成婚姻,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华俄后裔,并长期定居下来。今天村容村貌完全都是中西方文化合璧交融的俄罗斯族“木刻楞”房屋,及错落有致的木刻楞特色的建筑群街区。

奇乾村是一个多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衍生息的发源地,现又是一个俄罗斯族特色鲜明的村庄。同时古遗迹等又增添无限的历史文化价值空间的考证,越来越吸引了史学界的目光。特别是全世界蒙古学者都在寻找的“额尔古涅.昆”,都在奇乾村小孤山地穴遗址得到了新的发现。目前,奇乾村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个。

奇乾乡主要形成于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几代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奇乾乡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原始森林是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一部分,至今尚未开采,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次生林范围较小。山地林区野生浆果、珍贵野生动物较多。

近年来,为加强奇乾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发扬奇乾村的历史文化影响力,额尔古纳市制定了奇乾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奇乾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以及奇乾村特色景观旅游规划等相关规定。2014年奇乾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自治区第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录。

这个小村里仅有11户人家,他们与大自然握手言欢。村旁是一个驻军的军营,守护着国土的边境。对于我们来说,奇乾村犹如一个童话世界一般。草地、小木屋、屋前的木栅栏、屋边的牛、狗,很不真实。一条大河、一大片的草地、一大片群山和一个小村庄。在这里,手机沒信号,没电话,晚上也只有接军营的电几个小时,你大可以抛掉城市那些繁重的压力和念头,与世隔绝地住上两天,仿若世外,人生难得偷得半生闲。

这是一个隔着一条河就可见到俄国的小村庄,河的对面便是俄罗斯的森林。你能想象么,中俄界河在眼前流淌,大地倾斜,原野无边,村庄静谧,羊群牛群安详散步,桦木垛子高高地砌在屋后,散发树木清香。

你能想象么,这里有着独特的寒冷又灿烂的气候:晨曦的奇乾一片白茫茫,雾与霜的结合,等到太阳出来雾汽散尽,深秋的奇乾小村色彩显的更丰富,树上及草原上都穿上了白白的衣裳。


来源:活力内蒙古综合整理自内蒙古人民政府网站、人民网、新华网、正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