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猜猜我是啥表情?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20-04-10 16:40

正文

实验室中的小鼠也是有表情的(当然)! 在一项于2020年4月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读懂了小鼠的面部表情。 在此基础上,神经学家有望精确定位大脑中的“情绪神经元”。

情绪的神经学基础,也就是情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一研究的前提是能准确地判断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并同时观察其大脑内的神经活动。但问题在于,如何快速、准确判断实验对象,尤其是像小鼠这种动物的情绪状态呢?
早在150年前,查尔斯·达尔文就曾给出过答案: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包括人)的面部表情了解它们的情绪状态。


嗯,类似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法挺好,但很难实现。

直到近年来,我们才集齐观察所需的“工具”——功能强大的显微镜、照相机以及(光)遗传技术。有了它们,我们才有可能捕捉和分析面部表情,并追踪大脑内的活动。
但仅有这几样工具还不够。虽然我们知道小鼠会通过移动耳朵、脸颊、鼻子、胡须、眼睛等组成不同的表情,但如此细微的变化很难靠传统的观察方法识别,而要将这些表情和不同的情绪匹配起来就更难了。毕竟,很多人连同类的脸色都不会看,就更别提看老鼠的了。除此之外,靠人判断,也很难避免观察者自身的偏见。
人类的世界还是更复杂一些

于是,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选择让人工智能来完成这项任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感官刺激(如喂食甜水或苦水)诱发小鼠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愉悦或厌恶),并同时记录下它们的面部表情。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小鼠面部肌肉群运动的变化来识别不同的表情,并将这些表情和不同的情绪对应起来。比如,当小鼠高兴时,鼻头会向下靠近嘴巴,耳朵和下巴则会向前伸。而如果感受到疼痛,小鼠会拉回耳朵,鼓起脸颊,有时还会眯起眼睛。

我发现了,小鼠的胡子方向是关键!
图片/链接论文

如此一来,便能实现在毫秒量级的时间尺度上客观、定量地分析小鼠的情绪状态。
随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双光子钙成像技术观测小鼠特定脑区的神经元活动。最终,发现在小鼠大脑的岛叶(皮质)内有一些特殊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单独对应不同的情绪(面部表情)。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情绪状态和面部表情被激发时,对应的神经元才会启动。这些“情绪神经元”将帮我们更好地回答“情绪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这一问题。

论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6/89
参考文章: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02-7



点击下图链接,立即订阅杂志哦~



回复“ 订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