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秦朔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
的第
1378
篇原创首发
文章
关于万科,关于王石,我在秦朔朋友圈已经写过很多文章。6月21日,当王石在微信朋友圈表示,他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新一届董事会提名,而把接力棒交给郁亮带领下的团队时,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感言:
“王石是万科的创始人,也是新时期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文明的重要开拓者。他离开万科的姿态和他创立万科时矢志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的姿态一样令人尊敬。万科走到今天,经历了王石时代(1984-2001)、王石-郁亮时代(2001-2017),两个17年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是郁亮时代,他有足够的时间让万科这面商业文明的旗帜飘得更高。祝福万科的未来!”
昨天,6月30日,在万科股东大会上,王石正式告别董事会,郁亮接棒。王石最后说,
我给万科选择了一个行业,房地产;确定了一个制度,就是规范,就是透明,就是团队;建立规范的团队,一个品牌,一个制度,一直往下走。从辞去总经理的职务,我就在等着这一天,确定的时候,我是愉悦的。我说过我成功的时候就是万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时候,万科没我在的话会发展得更好,我很欣慰,我看到了。万科真正稳定的黄金发展期才开始。
我相信这是王石的真心话。从1984年创办万科、决定走现代企业之路起,王石就在努力践行透明、规范、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观,慎终如始,兑现诺言。世间无完人,王石亦然,但是他始终在追求光明的正道,倡导进步的观念,
他在公司内说的和公司外说的一个样,在小范围说的和大庭广众下说的一个样,对朋友说的和对对手说的一个样。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石昨天说的话,在1999年辞去万科总经理时基本都说过。那一年,他48岁。今年,他66岁。
1999年2月,
王石辞去万科总
经理,姚牧民接任。郁亮接姚牧民、代理总经理,是2000年,正式就任总经理是2001年。那时王石公开说,一个人无论有怎样神通广大的能力和用之不竭的精力,总有一天要离开,万科不能是王石在的时候红红火火,王石不在的时候就走下坡路,如果这样企业是不成熟的。“我不希望等到我做不下去了、眼睛看不到了才离开。越早放手,对我和万科都有利。只有当我不在,公司仍然运转得很好,才更能显示出我的成功。”
1999年,
王石在谈到他给万科留下了什么时,这样说:“我选定了一个行业,建设了一套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树立了一个品牌。万科的努力方向是团队、制度建设,而不单单是培养一两个接班人。一把手当然重要,但如果有制度保障,即便实践证明接班人不胜任,纠错换马还可以行之有效。所以,文化制度建设比培养接班人更稳妥。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有斯人也,有斯言也,18年后如出一辙!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8岁主动退居二线那阵子,王石也有过不适应和失落。再去上班,冷冷清清,问秘书人都跑哪儿去了,秘书回答,“去开总经理办公会了。”王石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抓耳挠腮,特别想冲过去看看,就当是旁听也行。但最终,他克制住了,他决定坚决不搞“垂帘听政”,要真交权。即使经营班子犯了错误,只要不是根本性、颠覆性的,就装傻,装不知道,否则退与不退就没有什么区别,新的接班人也不会得到成长。
王石选择郁亮担任总经理时,曾有个说法,他关心不确定的事,郁亮关心确定的事。事实上,很多不确定的事,比如这次股权之争,郁亮和管理层团队也在关心,他们也是中流砥柱,但是,
王石能自觉让渡出空间给郁亮,这种胸怀非常人所能及。郁亮哽咽接棒,万般真情,尽在不言中!
撼山易,撼万科难
万科股权之争卷进了多股力量,华润是央企,深铁是地方平台性的支柱企业,宝能、安邦、恒大是民企,但实力和背景都非比寻常。而今天的大结局,基本是按照王石、郁亮的预想实现的。无论是宝能、安邦、恒大的表态,还是深铁的力挺,都显示了万科管理团队的坚强力量。可以说,撼山易,撼万科难。
众所周知,
万科之争之所以峰回路转,是高层领导对一段时期的资本市场乱象有明确的态度,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倡言“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在这一大背景下,万科之争方向立判,一锤定音。
这里的关键是,为什么高层领导肯为万科、格力这样的企业表态?而不为那些在金融市场上一度风头强劲、兴风作浪的企业表态?这就是光明正派的力量,一切都可以放在桌面上,放到阳光下,这样才敢讲话,也才好讲话。
三种市场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有活力和增长性的大市场,也是新兴加转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这个市场很容易产生大企业、大富翁,但企业和企业家要始终坚持原则和理想,并不容易。
我把中国市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清水市场,看得清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不仅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法治化程度也高。在充分竞争的互联网、中国制造、消费、高科技等市场上,中国有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成长历程清晰的现代公司,不少已经具备世界级的竞争力。同时,中国有相当多行业存在着进入壁垒,以国企为主导,这些企业的效率有待提高,但从“看得清”这一点上说,也是比较规范的,不少兢兢业业的国企领导人也堪称优秀企业家,是管理企业的专家,把中国的军工、航天、高铁等带到了世界水平。
混水市场,看不明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场的手”和“权力的手”都在搅动,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并长期存在的机会。这是繁荣并畸形的市场,典型代表是房地产、矿产能源、影子金融、基建工程领域,以及“经营”牌照、许可证、特惠政策(如退税、补贴、容积率和红线)等等的领域。这一市场的鲜明特征是,有一大批敢闯、敢拼、敢赌,是钱就想挣,能“台上”也能“台底”的富豪,他们有独特的竞争力,但也往往会遭遇“机会”背后的陷阱。
污水市场,看不惯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充满了权力寻租,盗窃和抢夺,弄虚作假,不择手段的为富。
如果你闭上眼睛想一下,万科和王石在哪里,我估计绝大多数人会说,万科在房地产这一浑水领域做成了清水企业。
万科不是富豪的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
我无意说,房地产富豪都是浑水摸鱼之人,因为他们也是畸形市场下的蛋。不少房地产企业也在不断追求规范化。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万科和王石,与绝大多数的他们,气质不一样,追求不一样,从企业创办之初就不一样。
王石最爱读的书里有一本马克斯•韦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他多次提到过这本书。马克斯•韦伯强调的道路是这样的——
“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因为这种传统主义趋向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来追求经济成功”。
我相信王石创办万科的思想源泉中,就有这样的影子。怎么办企业?怎么成功?走什么路?不走什么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想好了。而且他永远活在理想主义的80年代。
万科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市场化公司的成长与发展道路启示我们,在机会多、规模大、法治与人治并存、市场与政策同在的中国市场上,求仁得仁,清者自清,既抓住市场机会证明商业上的成功,又恪守原则走正道,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三种才能
从王石看中国的商人和企业家阶层,又会有哪些启示呢?
商人并不天然就有一颗关心社会的心,诚实守信的心。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Veblen)在1904年提出,企业家是以机敏的和创造性的方法增加自己财富、权力和声望的人,然而却不能期望他们都会关心实现这些目标的某项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是有利的,甚至这项活动对生产有害他们也不在乎。
1990年,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鲍莫尔在一项开创性研究中提出,
企业家才能可以区分为生产性才能、非生产性才能和破坏性才能三种。
生产性活动一般指企业家创业、生产、创新、研发等增加社会产出的活动,由于创新扩大了真实产出,所以说是一种
“正和活动”
;非生产性活动一般指企业家为获得垄断特权、特殊政策而进行的游说等寻租活动,以及着眼于资源再分配的交易活动。这类活动只是产品和财富的转移,并不增加社会总产出,因此是一种
“零和活动”
;破坏性活动比非生产性活动“更坏”,他们不是把资本投入生产性企业,而是设计方法窃取他人资产,不仅不能提高社会总产出,还会减少社会总产出,是一种
“负和活动”
。
上述三种类型的活动都可以获利,成为富豪,但对社会总产出和真实价值的创造来说,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我并不否认套利和投机也是一种才能,在某种意义上也有价格发现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积极作用,但我坚持认为,通过价值创新,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真实产出的扩大,才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