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综合闽南网(mnwmnwmnw)、海峡都市报、新华网、都市快报
转载已授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刚出生40多天的男婴,因为嘴唇、牙床较白,外婆听信姐妹伴称这样的孩子不好养,便带去让人“放血”。没想到婴儿全身上下被扎了30多个针眼后,渗血不止,送到医院一度病危,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PICU治疗5天,转入普通病房治疗2天后,于近日出院。
16日晚,记者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病房内,看到了从PICU转入普通病房2天的男婴小潘潘。小家伙肚脐周边,多个被“土医生”扎出的针眼清晰可见,反复挤压放血的腹部呈紫色。父亲潘先生说,孩子的上牙床、脖子、腹部及脚、手指被扎了30多个用于放血的针眼。当前虽脱离生命危险,但是否会因此留下后遗症,还不能确定。
听信“土方法”
外婆找人给孙子放血
潘女士在丈夫潘先生的老家南安坐月子期间,母亲从德化赶到南安看望外孙。发现外孙嘴唇、牙床较白,回家后跟姐妹伴一说,对方称这是“中柏”(音),要按当地传统方法放放血,否则孩子不好抚养,还说自己的婆婆“专业”给孩子放血多年,只要花50块钱就可以。孩子的外婆深信不疑。
3月10日上午10时许,刚出生40多天的婴儿随父母到了德化的外婆家。刚到不久,老人家就坚持要带外孙去姐妹伴家里接受“放血”,孩子的父母担心老人不高兴,便答应了。
当天下午2时许,一家人坐了5分钟左右的车,带孩子抵达德化县城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中。“刚见面不久,老人就拿针去扎孩子嘴里的上牙床内侧。”潘女士说,针刚扎下去孩子就痛哭不已,她跟丈夫听着痛心,不忍在现场看,就一起到门外去了。
之后半个多小时时间里,孩子的啼哭声不曾中断,直到最后都变声了,扎针放血的过程才结束。陪同扎针的外婆说,孩子的牙床内侧、脖子、腹部、手指、脚趾被扎了30几个针眼,“医生”还在扎针的地方反复挤压,给孩子放血。
针眼渗血不止
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
当晚11时许,孩子被扎过针的地方不断渗血,一直停不下来。一家人都慌了,赶紧带着孩子到德化当地诊治,却不见好转。
3月11日上午7时许,家人将孩子转到泉州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医院也查不出原因。此时,孩子衣服上好几个地方都被血渗成红色,脸色发紫。在医生建议下,孩子被挂上氧气瓶,紧急转到泉州市第一医院。
综合各项检查情况,医院认为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潘先生与潘女士忍不住都哭了。随后,孩子被安排进了PICU治疗长达5天。那5天时间里,夫妻俩度日如年,每天都守在PICU的门口,盼望着孩子能渡过这一难关。
直到16日,小潘潘的状况才有所好转,从PICU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观察,17日中午终于出院。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小潘潘都要到医院随访检查。是否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医生表示当前尚不明确。
医生:缺乏维生素K1 有个针眼都会血流不止
“‘中柏’是什么意思,听都没听过。”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王清海副主任医师是小潘潘的主治医生,他说,20年前有很多原本健康的新生儿,被不具备行医资质的人用“土方法”折腾出病来,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罕见了,没想到还有人相信。
王医生说,小潘潘入院时,针眼处不断渗血,导致其血色素掉到6克多,正常的血色素都在13克以上。而导致渗血的原因,很快被确诊为缺乏维生素K1,且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有颅内出血等症状。针对小潘潘的身体状况,医院迅速采取了相应治疗措施。
王医生解释,维生素K是通过参与肝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修饰,使肝内这4种凝血因子合成有凝血活性的蛋白质。缺乏维生素K1,会造成凝血障碍,初期不会有显性的特征,后期却会有严重的后果。小潘潘因被扎了那么多针眼,才致其血色素严重缺失。医院一般会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建议父母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为孩子补充维生素K。
王医生建议,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特别是纯母乳喂养儿,3月龄内每月注射一剂维生素K1,或口服一次维生素K1。对于小潘潘嘴唇、牙床较白的情况,王医生认为,那可能是奶渍。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用棉签蘸下温开水,就可以擦掉。
另外,健康的孩子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及周岁时,在当地社区接受常规体检即可;早产儿或存在遗传代谢病等基础疾病婴幼儿,应遵医嘱定期随访。王医生提醒家长,只要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卫生,如果睡眠、进食、大小便没出现异常,孩子的健康大都没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家长应给予重视,找正规的专科医生咨询治疗。
可怜这孩子,
才来到人世40多天
就受了这么多苦!
迷信偏方害死人
还有这些偏方也都不靠谱↓↓↓
危险系数:★★★★☆
发烧让人不舒服,特别是高烧,会给人体带来极大不适。发烧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病理过程。人体出汗本身就是一个散热的过程。因此,如果在发烧的时候盖上棉被捂汗,出不出汗都很受伤。发烧了盖上棉被捂汗,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不出汗
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捂出了汗
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出现虚脱。
发烧不能“捂”,“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当体温在38.5℃之下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让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在补水和物理降温双管齐下的同时,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物,达到降温的目的。
危险系数:★★☆☆☆
关节扭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老一辈人常告诉我们崴脚了热敷一下就会舒服很多,其实并非如此。这时绝不能热敷,以免加重出血肿胀和炎症。
扭伤后应该及时冰敷,让身体局部温度降低,皮下的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达到降低新陈代谢、止血消肿的效果。当扭伤过了急性损伤期(24-48小时)后,可采取热敷来减轻疼痛,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受伤部位的代谢速度,让发炎物质迅速排出,提升组织自愈力。
危险系数:★★★★★
身边有人在进食时被异物呛到或卡住喉咙,民间的急救方法是拍拍背又或是大口吞咽馒头米饭希望能把异物“带下去”,但其实这些做法都存在危险,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异物卡喉后拍背,如果胡乱拍一通,很可能会导致异物越陷越深,特别是当患者自己有呼吸,同时在主动、大声咳嗽排出异物的时候,拍背会干扰患者自主咳嗽的节奏,不利于异物咳出。这样的方法很容易让异物在气管里越陷越深,甚至会危及生命!
出现异物卡喉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海氏急救法:
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至异物排出。
危险系数:★★★☆☆
用熏醋的方法杀灭房间的病菌,来预防感冒,是很多人熟悉的“偏方”。民间确实有醋可以消毒、杀菌的说法。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不仅如此,熏醋不但不能预防感冒,熏醋的醋酸味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尤其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病情加重。
专家提醒,预防感冒出来可以使用消毒液消毒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和畅通。
危险系数:★★★★☆
流鼻血仰头不但不能止血,还造成不适感。因为仰头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并无真正止血效果。不仅如此,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此外,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
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到呼吸的气流。
危险系数:★★☆☆☆
对于烫伤,民间的方法多如牛毛,常见的比如涂牙膏、酱油、菜油、风油精等,但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烫伤后不建议在创面上使用冷水以外的任何东西。如果你涂抹牙膏等其他东西,到医院后医生还是要帮你洗掉,还加重痛苦和存在污染创面风险。
烫伤后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如果条件不允许,用冷水浸泡;时间需持续在15至30分钟以上。冷水处理完,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盖上,免得再次污染,然后迅速前往正规医院的烧伤专科就诊。如果伤口较小可以自行涂抹烫伤膏
危险系数:★★★★★
身边人晕倒后,很多人都会习惯性的去掐人中。然而掐人中并不能起到急救的作用,掐不对反而会害人。其实,掐人中也只是起到了一个疼痛刺激的作用,对患者的意识有判断价值,没有救治价值。很多人掐人中一旦掐得不对路,往往会造成致命性错误。
晕倒后缀正确的方法是保持患者通风,有经验的可以施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避免错过抢救时机。
无知的外婆!无知的家长!
很多父母怕家里的老人不高兴,就随着老人肆意妄为!
请问这是谁的孩子?这幸好是救回来啦!
如果是没救回来,请问这两位家长,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科学养娃,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意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