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当UP主随机选择一个日子结婚 ·  昨天  
哔哩哔哩  ·  这届UP主,用语文教材刀哭1000多万人 ·  昨天  
哔哩哔哩  ·  哔哩哔哩视频号招实习生了!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首期舞台化妆造型高级人才研修班即将在中国国家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马思纯的文艺腔翻车了,不过翻车的也不止她一个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18-12-16 21:24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许鞍华要拍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编剧里有王安忆,选角当然引人关注。


早前有传说女主是马思纯,现在全网都知道是马思纯了,以这种方式↓


昨天下午马思纯发了这么一篇《第一炉香》读后感,说张爱玲卑微换不来爱人,最后总结:“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这个读后感大概会让其他张爱玲的读者有点错愕了,燕公子转发了她的微博叹了口气。


继而吐槽,马思纯这相当于从《色,戒》里看出不能当第三者,把哈姆雷特看成了哈利波特。


如果事情仅仅是这样估计很快就过去了,没想到马思纯主动到燕公子微博下留言,认为读后感可以提到书里某一点,可以和书无关,不必讽刺。



相互辩论了两轮↓


马思纯的读后感,肯定是没读到点子上,有了这互怼上热搜的戏码,关注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张爱玲读者开的微博@张迷客厅 提出了新问题:马思纯还发过张爱玲的伪语录。


张迷的diss,相当精彩:“少看假语录,多读原著。直接宣布接新角色的好消息,少写读后感。”


该博主列举了马思纯分别在2011年和2015年发过的两条张爱玲伪语录。


2011年时马思纯23岁,大学毕业一年整,这条微博里的伪语录有错别字(是描金「绣」凤,不是「锈」),整个文风也完全不张爱玲,最后一句“拱手河山讨你欢”,听过李丽芬《爱不释手》的人,应该直接要唱出来了。


2015年这条微博,是为了张爱玲逝世20周年发的,为了作者的祭日发微博,怎么都该是资深读者多的事情,然而马思纯发的还是伪语录。另外请注意三年前她对张爱玲的理解就是:“家族显赫的你,却在爱情中卑微到尘埃里”。



这位张迷还附上马思纯旗袍装照片一张;


以及网友说她骨架大不适合穿旗袍的截图一张,这是嘲讽她不合适角色。


这还没完,后面还有连环击打。


整理假语录以正视听;


点赞这条说“拱手河山讨你欢”伪语录荒谬的吐槽。


发了条真语录意有所指:“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咳咳。



马思纯坐不住了出来表态,说“书本来就是要越读越明”,可是发伪语录不就是因为没读过书吗?



张迷客厅的回复是:抄送正版语录给她,送上正能量鼓励一句:“加油!一起学习。”


微博上的文艺腔本来是马思纯的标志,这次网友拿起放大镜仔细一看,原来她语文也不怎么好,曾经让关晓彤福泽天下,可折煞关晓彤了。


顺便我发现,马思纯的电影观后感一样有问题啊,张雪迎为《狗十三》回忆了一段青春期记忆,马思纯来了一句:“那曾经让你悲伤的一切,也一定是你深爱的。”这句话放在《狗十三》这个主题里不合适吧???


明星发伪语录的事故,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靳东;


不止靳东和马思纯,很多明星都犯过类似错误。


舒淇分享过令人啼笑皆非的“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最后一句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杨绛去世时,着急点蜡的明星,发的几乎都是伪语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就辟谣过一批伪造的杨绛语录↓


杨绛去世那天,井柏然发的是自己手写的伪语录;


孙俪发错了


李湘发错了


于正发错了


张雨绮不但发了伪语录还说这是“手稿”。



此外,号称高中就熟读钱钟书《管锥编》的韩寒也发错了。


央视导演哈文和“最强大脑”王昱珩也都发了伪语录。


可见“不懂还非要发”,也不只是明星会犯的错。


其实在我这里,马思纯的人设没崩:一个特别渴求文艺的女青年,表达欲充沛但不一定能表达出啥来,文化储备赶不上她的输出热情。


转念一想吧,女人装文艺还是比男人装文艺可爱些,女人装文艺是努着劲儿地心向艺术,男人装文艺就直接奔着好为人师去了。


马思纯在明星里已经算挺上进的了,主动阅读语录体(难免读到伪语录),发微博就想憋出点腔调;一接角色了,哎呀我要读书,我读书还要写读后感……好过演了《红楼梦》角色还不会读判词的那位吧。


我国明星的文化水平,上次(→ 明星们的没文化翻车现场 )已经发过合辑,绝大多数也就那么回事了,资深文青明星也会掉链子,明星们写的专栏多半干涩而没有实际内容,大家也不好意思真去评论这文笔到底如何,毕竟术业有专攻。


外国经常有名校毕业的知名演员,卷福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小雀斑是剑桥的,憨豆先生是牛津电机工程学硕士,朱迪·福斯特是耶鲁大学文学院的,梅里尔·斯特里普是耶鲁大学的戏剧硕士。


中国的明星则常常让我想起《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那句话:“你平时这么俗气,这么十三点,到了镜头前面,就是这么精致,这么有气质,不可思议啊。”本片导演和编剧程耳真是太懂了。


考虑到现在世风日下审美崩坏,不少镜头前俗气十三点的人照样有人气;能在镜头前变成精致有气质的艺人,已属可造之材。


如果马思纯发的只是看什么都疼痛青春的读后感,没准还有另一种可爱。但发伪语录则失之于不够真诚,明明没看过书不了解作者,还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


建议艺人“藏拙”也是徒劳,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拙在何处。


被贴上文化人标签的老几位里,有人开口一样是灾难,好在他们除了演戏就不出来,综艺超级赚钱的年代也基本上熬住了,少挣或者不挣这份钱。老前辈们还是比每天都在微博暴露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明星明智些。


————————


这场马思纯乱读张爱玲的纷争中,更让我意外的是,相当数量兴致勃勃在发声的网友,并不知道张爱玲是谁,也不知道《第一炉香》或者葛薇龙意味着什么;“读书”二字在他们概念里也可以指读网文畅销书一类。


请看,有这么多人把《第一炉香》打成了《第一香炉》。


知名媒体的编辑弄错了。

爱问“你支持谁”的娱乐大号弄错了。


假模假式爆料说项目女主没敲定的,直接把《第一炉香》缩写成《香炉》,口气还一副“你们不懂就我懂”的样子。


“我读过两遍《第一香炉》,因为自身文学素养不高……”文学素养高不高先放一边,读两遍还是没看清是《第一炉香》?


一个单纯的心愿:希望找到读过《第一香炉》原著的人演葛薇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