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媒体都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吃虾虎鱼中毒,这不是第一起。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报道说湛江有21人吃“跳跳鱼”中毒,1人病危。而且当时就提到了,“此前有先例”。
不过,后面这个报道中有个很大的问题——
跳跳鱼是弹涂鱼的俗称
,这种鱼是一种安全的食材。不信请搜索下2013年3月14日之前的新闻,吃“跳跳鱼”中毒的新闻不算多,并且早有报道指出,说“吃跳跳鱼中毒”是鉴定错了种,罪魁不是弹涂鱼。如果你去学术论文网站(万方、知网、谷歌学术随意)上搜索“跳跳鱼+中毒”、“弹涂鱼+中毒”、“mudskipper+poison”,肯定找不到案例报道。
——没错,和今年的中毒事件一样,罪魁祸首是
云斑裸颊虾虎鱼
(
Yongeichthys criniger
)。
最可能的肇事者:云斑裸颊虾虎鱼(图片来自aquariumreference.org)
云斑裸颊虾虎鱼,是虾虎科裸颊虾虎鱼属分布在中国的成员。这种鱼体内可能含有
河豚毒素
,鱼皮、鱼鳍、鱼头尤慎。
说河豚毒素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厉害。河豚毒素是
鱼类、贝类从亚历山大藻等有毒的藻类中给富集过来的
。这就是说,
一条鱼的毒性有多大并不确定
。云斑虾虎就是这个样子,它的毒性和季节有关,和地域有关,再加上其个体真算不上大,成体的体长一般约150mm(有时可能达到180),
可能有人吃了没啥事儿,更容易让人忽视其危害
。但如果万一中奖了……
躺枪的大弹涂鱼(图片来自mudskipper.it)
而弹涂鱼,尤其是容易和云斑虾虎弄混的大弹涂鱼(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那是
大大的良民
。后者不但没有毒,还很好吃,是有人饲养的!
此前,亦有报道称“吃跳跳鱼中河豚毒”。但香港特区政府食品安全中心和江门市海洋与渔业信息网都对这事儿做过分析,描述了弹涂鱼为啥没毒,有毒的是云斑虾虎,弹涂鱼是安全可食用的。
分不清弹涂鱼和虾虎鱼,万一把有毒的当成没毒的,受苦的可是自己;把没毒的当成有毒的,坑到弹涂鱼养殖户也是不好的。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鱼呢?
必须要说,
虾虎不好鉴定
。云斑虾虎放一堆一般的虾虎里真难认。但如何和常见的弹涂鱼尤其是大弹涂鱼比,那就好办多了。
第一,弹涂鱼体色灰色、棕色、蓝褐色,而云斑虾虎通体呈淡白色;
第二,云斑虾虎身上有几大块褐色的大斑点;
(下面还有更重要的第三点。)
云斑虾虎的图片请看上图,下面是中国常见的弹涂鱼包括但绝不仅限于以下三种:
银线弹涂鱼(
Periophthalmus argentilineatus
,图片来自wetwebmedia.com)
广东弹涂鱼(
Periophthalmus modestus
,图片来自wikipedia)
青弹涂鱼(
Scartelaos viridis
,图片来自mudskipper.it)
非专业人士想要区分云斑虾虎和弹涂鱼,最容易看的一个特征是这
第三点差异:眼睛。
作为背眼虾虎鱼亚科的成员,
弹涂鱼的眼睛是突起于头顶的
,从正面看就像是蛤蟆一样。而云斑虾虎不一样,它们的眼睛在头部中间。通过这些图片,你也能看出来了。
注意:
以上三点,
是用来区分弹涂鱼和云斑虾虎的。
如果你想在海边抓、或是买弹涂鱼吃,那么以上说的这几点,基本上能够帮你确定手中的这条疑似弹涂鱼的鱼不是云斑虾虎。但是如果你想随便从水里抓点什么鱼,但又怕它们是云斑虾虎,那这些鉴别特征就没法用了。
事实上,有毒且分布在中国的虾虎鱼还有几种,例如
犬牙僵虾虎鱼
和
拟矛尾虾虎鱼
等等。但云斑裸颊虾虎鱼最出名、造成的中毒事件最多,在2007年湛江就发生过云斑裸颊虾虎鱼群体中毒事件。
2013年中毒事件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网站称,他们抽样检查了当地18个品种的虾虎鱼,发现犬牙僵虾虎鱼和拟矛尾虾虎鱼二种虾虎鱼同时含有河豚毒素和雪卡毒素,
小鳞沟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和触角沟虾虎鱼
三种虾虎鱼疑似含有雪卡毒素。
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吃的是什么,欢迎戳@果壳自然控 或者微博上其他鉴定达人问一问。不过呢,我们在微博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求鉴定……
(我来模拟一下场景,只是模拟啊……)
“妈妈在超市里买了这种鱼,请问这是啥啊?”
举手!我认识!这是带鱼块!(图片来自7net.com.tw)
“老湿,这是啥鱼啊!”
……(图片来自douguo.net)
如果真到这个地步了,就真没法鉴定你的鱼有没有毒了!所以,
请在烹饪之前就看好!
1、禁止任何人捕捞、销售和食用河豚鱼、有毒的虾虎鱼、瓜螺等有毒水产品;
2、渔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要密切注意,如发现有此类有毒水产品,可依法没收,禁止其上市销售。并告知食用的危害性,以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3、如有群众误吃中毒后要及时用手抠吐、导泻,立即送中毒者到医院抢救。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