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余思雨这位先天失聪的18岁女孩的故事。她通过坚持康复训练,重新获得听力并学会了说话。她渴望知识,努力上进,成功考入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充满期待,并制定了个人目标,希望通过考研深造后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余思雨的逆境与挑战
余思雨是一位先天失聪患者,但她通过坚持康复训练,重新获得听力并学会了说话。她和父母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痛苦,但她始终不放弃。
关键观点2: 余思雨的坚持与努力
余思雨渴望知识,对学习充满热情。她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和广泛的爱好。她喜欢看书,喜欢在图书馆里度过时间。
关键观点3: 余思雨的成就与未来计划
余思雨成功考入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充满期待。她制定了个人目标,打算考研深造后帮助更多听障人士。她的目标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文
并没有什么不同
1
2006年,余思雨出生在湖北咸宁通山县大路乡寺下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余思雨1岁9个月的时候,父亲余子元和母亲彭达艳发现她还不会说话,也听不见任何声音,怀疑其听力有问题。最终,余思雨被确诊双耳患有先天性耳聋。
听到这个结果,余子元夫妇顿时如遭雷击,他们十分担心女儿以后的生活,整个家庭一时陷入了痛苦中。有亲戚朋友劝他们放弃治疗,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然而彭达艳却不想放弃,夫妇俩还是希望女儿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
2008年,彭达艳带着余思雨来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首先是给孩子配置助听器。在助听器的帮助下,余思雨有了轻微的听力,在经过上万次练习后,她终于学会了发音。
学龄前,余思雨都在医院进行康复。除了康复训练,她还学会了拼音、速算、口语等。为了掌握一个拼音字母的发音,余思雨需要成百上千遍地重复练习,直到发音准确无误。
就这样,在自己和父母的坚持下,余思雨开启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无论如何,我要上学,还要上大学。”
余思雨对知识充满渴望,她没有放弃上学的机会。2012年,余思雨顺利上了小学。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兴趣广泛,喜欢书法、舞蹈、羽毛球等,还曾荣获多项荣誉奖项。
彭达艳说,女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上初中时,为了看更多的书,余思雨悄悄拿着妈妈的身份证,去县图书馆办理了会员卡。周末放假的时候,她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
在书海中,她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21年,余思雨考入通山县实验高中。相比其他听力正常的孩子,余思雨为课业付出了更多努力。课余时间,余思雨都在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各科的老师非常理解和照顾她,也都愿意悉心教导她。
“她特别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很好,并且总是很乐意为同学解答难题。她从不自卑,性格外向的她获得了很多朋友。”在班主任徐明亮眼里,余思雨不仅品学兼优,还乐于帮助他人。
每年寒暑假,余思雨总是在家里帮父母做农活和家务,空闲的时候就埋头读书。
“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这是余思雨最喜欢的一句话。“她有个性,在学习上,比别人更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年来,余思雨所有的努力付出,老师和父母都看在眼里。
在今年的高考中,余思雨考出505分。经过慎重考虑,她第一志愿填报了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
7月31日,余思雨收到了湖北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激动和高兴的。不过,想到要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又有些忐忑。”余思雨聊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好奇。
这个暑假,余思雨去学了驾驶小汽车,还提前预习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知识,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余子元和彭达艳都只有初中学历,女儿能考上大学,夫妇俩很兴奋,认为女儿是全家的骄傲。余子元说,他们知道女儿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最终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