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1965年
► 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听天阁画谈随笔》
►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
——1965年对辑者语
► 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统系的代表。
——1957年《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 每一个国家民族,应有自己独立的文艺,以为国家民族的光辉。民族绘画的发展,对培养民族独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
——1959年《谈谈祖国目前的国画情况》
► 民族遗产,是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的因素。因为我们的现实主义,是中国民族的现实主义。
——1955年在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 我相信,今后的新中国画,一定会在不远的时间中,蓬勃而且美丽地长成。
——1955年在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 扬长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趋人之长,久之,恐失己之长耳。民族艺术之前途,不可不注意于此。
——读《孙子兵法》眉批
► 盖吾国文字之组织,以线为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而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太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氤氲于天地,气之氤氲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
——《听天阁画谈随笔》
► 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两者虽情形不同,而流弊则一。
——《听天阁画谈随笔》
►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
——《听天阁画谈随笔》
►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
——论画残稿
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与国画系学生 摄于杭州景云村寓所
► 艺事可求师于千年百世之前,可求知于千年百世之后。
——论画残稿
► 美有如火之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规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极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
——论画残稿
► 无灵感,即无创造。无技巧,即无绘画。故灵感为绘画之灵魂,技巧为绘画之父母。然须以气血运行而生存之,气血者何?思想意识是也。画事须勇于「不敢」之敢。
——《听天阁画谈随笔》
► 艺术之常,源于人心之常;艺术之变,发于人心之变。常其不能不常,变其不能不变,是为有识。常变之道,终归于自然也。
——论画残稿
► 画事源于古,通于今,审于物,发于学问品德,辄能不落凡近矣。
——论画残稿
►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学作画之道。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名利之心,不应不死,学术之心,不应不活。名利,私欲也,用心死,人性长矣。画事,学术也,用心活,画亦活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 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1961年中国画讲座
► 艺术有其真、善、美之最高境地,然此全从真实之现有世界而来。故不通世务、不明人情物理者,不能踏入其堂奥。
——论画残稿
►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作大画亦然。反之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
——《听天阁画谈随笔》
► 治学,一勤勉,二终身不辍,三志趣高远,四着眼须空阔,五虚心以求多见多闻,六有独立精神而不依赖,七做人态度要乐观向前。
——1943年5月致国立艺专学生信
► 野战,须以霸悍之笔出之。
——题《墨竹》
► 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谛。
——《听天阁画谈随笔》
1963年潘天寿给国画系花鸟班学生上课
► 画事难于用繁,尤难于用简。简之可贵,在于纯炼。须老辣慎密、迹简意远,方为上品。
——论画残稿
► 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论画残稿
► 湿笔取韵,枯笔取气。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吾国绘画,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骨气者,骨之质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在生生活力之基础也。故张爱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
——《听天阁画谈随笔》
► 用笔忌浮滑。浮乃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有金刚杵乃佳。
——论画残稿
► 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
——论画残稿
► 舍取,必须合于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须出于画人之艺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后可以谈写生,谈布置。
——《听天阁画谈随笔》
► 置陈布势,要得画内之景,兼要得画外之景。然得画内之景易,得画外之景难。多读书多行路,多看古名作,自能有得。
——《听天阁画谈随笔》
► 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对物写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
——《听天阁画谈随笔》
► 毛笔画,笔到易,意到难。指头画,意到易,指到难。故指头画,须注意于意到指不到之间。
——《听天阁画谈随笔》
► 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
——1936年《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
► 艺术与科学不同。艺术在求各民族各个人特殊精神与特殊情趣之贡献,科学在求全人类共同应用效能之增进。
——论画残稿
► 学术须先研究而后批评,方不失批评之价值。近时风气,专喜批评,不加研究,是学术精神颓废之表征。
——论画残稿
► 练笔在课堂,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思想)。
——转引自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 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做人一定要老实,实事求是。但画画不能太老实,否则就没有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
► 画画要用眼,又要用心。西画用眼多,中画用心多。
——20世纪40年代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 谁有创造,谁就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谁没有创造,谁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你们不要以学像我为满足。
——20世纪40年代对学生语
► 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
——对辑者语
► 要记住: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20世纪40年代在国立艺专对学生语
1964年潘天寿在杭州华侨饭店作大画
► 古人云:艺者,德之华。艺专学生,一须求技巧学问之长进,二须求道德人格之建立,方可望成一真正之艺术家。
——1947年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 画贵自立。
——论画残稿
► 画宜有清峻之气,古朴之风,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华贵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躁气、土气、作气、甜俗之气。
——20世纪40年代在国立艺专对学生语
► 既贵有所承,亦贵能跋扈。
——《潘天寿诗存·论诗》
► 艺术是自我,亦是他我。
——论画残稿
► 画格,即人格之投影。故传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论画残稿
► 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是也。
——《听天阁画谈随笔》
► 文与可画竹,胸中先有成竹,治印亦须胸中先有成印。
——1945年《治印丛谈》稿
► 不读书,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传统。
——1961年4月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上的发言
►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家仍然要凭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来作画,不作造化的奴隶,而要造化在心,变化在手,能察自然变化之神奇,有化天地万物之手段。
——转引自1981年《新美术》第一期
► 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山无云不灵,山无石不奇,山无树不秀,山无水不活。
——《听天阁画谈随笔》
► 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之艺术,有同有不同。同者,人类之本性、艺术之本质;不同者,环境之相异、传习之相殊。故艺事,须在同中求不同,不同间求同。
——论画残稿
编辑|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