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成年人的世界,勇气比能力更重要

插座APP  · 公众号  ·  · 2024-07-28 12:37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插座APP



这是我四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最近和很多同学交流,觉得有必要再重新发一次,无论你是否看过,都值得认真再看一遍。


以下,Enjoy:




无论一家公司,还是一个团队,都有那么一小拨人,活好话少,不抢功,能抗事。作为老板,作为负责人,我们一定要发现这些人,绝对不能辜负这些人。


如何发现这些人?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耐心观察。尤其是在逆境中观察,在压力下观察。从过程上观察,更从结果上观察。


因为这样的人,经常在过程中赋能别人,但他们不爱表达,也觉得无所谓。他们的价值,远远不是数据可以体现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大部分工作,很容易就能做到85分,但却很少有可以做到95分。从85分到95分,就是从合格到优秀的过程。当然,只有更少人能从95分做到105分。这个过程,就是从优秀到顶尖的过程。


从合格到优秀,需要的是耐心,加强刻意练习就可以,也就是从熟练到精通。


从优秀到顶尖,需要的是雄心。


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细节看整体、跳出岗位看公司、跳出公司看市场、跳出行业看时势、跳出目标看使命。




经常有读者提醒我文章有错字,而且还不止一个,但我其实很少当回事儿。为什么我不重视这么明显的错误呢?


因为我真的没时间,也不想把时间花在检查错字上。这是真的,不是矫情。


我不需要再校对上证明自己了。


其实,很多时候,这是思维的不同。如果你忍不了我的错字,是因为你的出发点是不能犯错误。我能忍受错字,是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完成。不是有句鸡汤吗?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前天我写文章: 先决定干不干。


说的我们一个年轻负责人,在面对一些不熟悉的工作上,下意识地「畏难」。我写了一篇文章提醒他,以后要纠正一下思维:先决定干不干,再讨论怎么干。


今天下班前遇到他,问他最新进展如何?他面带喜悦,有点兴奋地对我说:


比想象中有效很多。


你看,很多事情我们搞不定,都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怕,一怕就会绕着走,绕着走,自然就是弯路。那什么是捷径呢?捷径就是走直线,该怎么走怎么走。


别怕,挺过去就是捷径。




接着前面的内容,我想再强调一点:


成年人的世界,勇气比能力更重要。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有一个学员,离职待业,参加了我的「升职加薪实战训练营」,然后说:


在找工作的面试过程中,按照课程里的知识点,主动询问了新公司的绩效评价、晋升体系,没想到面试官反而给自己加分了。现在,他找了满意的新工作。




还有一个学员,基层主管,参加了「升职加薪实战训练营」,然后和我说:


课程中讲到向上争取资源,就想给同事争取一个涨薪机会,每个人只要涨500元就可以。但他以前根本不敢提。现在,他选择相信我,鼓足勇气和领导提了。


没想到,领导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其实,很多运气也是因为勇气。




还有一些同学,在直播间问我:何老师,我想创业,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其实,创业就是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追求更高目标过程。创业充满了不确定,没有绝对标准的方法。如果你愿意相信我,我可以和你分享三句话:


首先,不要试图什么都想明白。


其次,先管理自己再管理员工。


第三,小学数学成绩一定要好。


为什么小学数学成绩要好?咱后面讲。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


何川老师,怎么才可以做到,像你一样自律地生活与工作呢?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我该说实话?还是不说实话?


想了想,还是说实话吧!


我说,我一点儿都不自律啊。我是一个完全不按套路生活与工作的人。


而且,我也很不认同那句“自律给我自由”的鸡汤。因为,自律给不了我自由。


真正给我自由的,其实是自我管理。


很多人对自律的理解,就是能自控且有规律,再深一点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然后,做一个时间表、计划表,每天每周每月,按时吃饭睡觉上班下班健身。尤其是健身这一项,必须每天坚持,哪怕只坚持发一张照片,也要证明自律。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披着自律的外衣,比谁都努力,也比谁都空虚。


为什么呢?因为你没重点啊。


你以为人生是一台机器,拧上几圈发条,就可以不动脑子,越飞越高了?


根本不可能啊。


无论经营一份工作,还是经营一份生活,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有了重点,你才能集中精力,集中优势,集中资源,你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地超越大部分人。你以为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天赋好吗?不是的,他们是数学很好。


你用10小时做10件事,他们用10小时做1件事。当然,他们物理也很好,你用双手推大象。他们用一根针推大象。


大象怕疼,更容易被针推走。


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把这种思维,叫产品创新思维。华为总裁任正非,把这种思维,叫压强原则。





这些 年,我带过不少员工,也服务过很多学员。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越容易找到学习的榜样。


他们绝对不只是从书本上学习,而是从生活中学习,遇到哪个人,只要有闪光点,都会被触动。他们也绝对不只是从课堂上学习,而是从同学中学习。


慢慢地,我总结出一条感悟: 发现别人的优秀,而不是比较谁更优秀。





2024年只剩40%,你的小目标完成多少了?



何川老师2025全年直播大课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来了!新闻早班车
8 年前
投资数据库  ·  中国服装电商行业报告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