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806|恐惧在哪里,钥匙就在哪里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5-04-03 07:2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作者内心的恐惧以及如何面对和克服这种恐惧。作者提到自己有一些事情一直拖延未做,并分析了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和对认可的渴望。作者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呼吁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同时,作者也谈到了完美主义设想的不实际性,并鼓励人们把握当下,不要被假设所束缚。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追求纯粹和独立思考的坚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内心的恐惧和拖延症

作者分析了自己一直拖延做某件事的原因,指出恐惧是主要原因之一。作者提到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会有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内心深藏恐惧难以被察觉和治愈。

关键观点2: 知行合一和自我认知

作者认为要想做到自然而然,必须要实现知行合一。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真实之处,从而去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恐惧。

关键观点3: 对待完美主义的看法

作者批评了完美主义的设想,认为一切想象的前提条件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后面的场景也会跟着实现。作者鼓励人们把握当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关键观点4: 生活态度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呼吁人们保持独立思考和原创精神,不被外界左右。同时表达了坚持爱国主义和理性客观表达的重要性。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ho:李千秋

有件事,拖了五个月都没做。
我还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绝大部分事情,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但也不是没有恐惧。
在我们的内心,不论是什么样的性格、种类,总会有一些自己不愿提及、不愿触碰的东西,甚至当脑海扫描到这个念头,都会立马跳离。
拖啊拖,但明明知道不对,有的时候还是很重要的事或人。
小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会对一些事情装作视而不见,不光是因为拖延和懒惰,而是没有办法面对内心的恐惧。
比如父母吵架或发脾气,真正可怕的时候并不是他们害怕得发抖或啜泣,而是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该说说,该笑笑。
事实上,内心已经划上了深深伤口,很难被大人察觉,也很难被什么温暖治愈,他们可能也都淡忘了,但隐约会感到关联的恐惧异化,然后要用一生去买单。
对成年人的心理疗愈,寻根溯源到了最后,往往找到的是发生在童年的一根骨刺,深深扎进一生,化脓、深入骨髓。
因此我在想,这件我一直不想去做但却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为什么有的事,比如写作,比如看书和思考,每天都愿意去做,甚至都成了生物钟。
其实要做的这件事,也不复杂。
我总在思考我的恐惧,因为它虽然披着各种外衣,躲在各种荒唐的借口后,但一定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我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变得自然而然,那前提必然是知行合一的“知”,我必须要知道它的源头是我性格哪一部分的弱点。
想了很久,觉得还是自己不够真实,不够成熟。
这件事没做,不是它不重要,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所以才总想把它做得“最好”,拿出来之后,都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不屑”。
可是,哪有那样的事情,不论你自己感觉做得多么好,总会有人不喜欢,而且,为什么又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喜欢呢?
付出型人格的背后,本身就暗含着一部分讨好型人格,只是在我这里,被刻意压下去了而已。
不够纯粹,说白了就是:说是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但是对于某一部分自己在意的人,依然会在意他们的想法,所以才有了不可察觉的小小恐惧,并以别的形式存在。
而在意,就有了畏首畏尾,无欲则刚,向来如此。
其实,完全没必要在意。
因为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你,不懂你的人,也不需要解释。
对于自己来说,总归是有限的能力,有限的眼界,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很简单。
此外,完美主义总容易设想一个场景。
假如要有大段的时间,我一定做什么什么事。
假如财富自由了,我一定快乐幸福。
假如升职了,我一定高兴。
似乎一切想象的前提条件实现,后面的场景也必然跟着实现。
我发现自己有好多这样的设想,从小到大。
记得年少时对着霸凌和欺负我的人,暗自下目标,总有一天混出个样子,然后再来找他们“报仇”。
其实,根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时刻,那都是电影桥段。
也没有什么假如。
想做的事,现在就去做,想见的人,尽量去做。
每个阶段都有某个阶段的保质期,过了,就不是那回事了。
有仇实在吞不下气、又明显具备能力的,一定要现世报,不要等因果,或许存在的“报应”即便存在,那也与你无关,不必当孔乙己。
幸福也很简单,不会高高悬挂远方的枝头,就是从一个幸福走到下一个幸福的过程。
安静的人,在哪儿都安静。
混乱的人,走到哪里都混乱。
如果能量真的不够,可以换个滋养的环境慢慢调理好心境,再回来继续净化污浊。
因为恐惧在哪里,答案就在哪里,钥匙就在哪里。
昨天我花了五个小时思考,然后用了一个小时集中精力,就基本把那件事干得七七八八,今天继续收尾。
没有激动,没有兴奋,也没有了恐惧,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
但我知道,紧锁的门已经打开了一道小缝。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