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主要来自房价下跌引发财产净收入下滑,居民部门贷款意愿下降、存款意愿提升。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来自资产泡沫破灭,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居民部门资产端缩水,这一过程主要是财产性收入下滑,而由于负债端刚性,当资产端增速小于负债端时,居民部门净资产缩水,居民部门目标也从追求收益最大化转为债务最小化,由此导致居民部门减少借贷消费。而由于居民部门的消费对应企业部门的收入,居民减少支出导致企业收入减少,从而企业通过减少工资或裁员等方式导致居民部门收入减少,最终导致居民部门资产端进一步受损。中国居民资产中住房占比最高(40.4%,2019年社科院数据,下同)、股票及股权(29.6%)、存款(19.5%)次之。近年来,中国居民资产端缩水主要来自房价下跌引发的可支配收入下滑,2019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从高点8.9%下行至当前5.2%,结构上看主要是财产净收入增速下滑显著,累计同比从19Q2的13.2%降至24Q3的1.2%,而财产净收入增速下滑的背后是房价下跌导致居民部门总资产占比最高的住房价值缩水。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望迎来修复。
化债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随着地方工资发放得到保证,以及企业端应收账款回笼,居民工资性收入改善有望支撑资产负债表修复。
11月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通过一揽子化债措施,我们认为随着地方化债的推进,对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路径可分两条,其一,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后,地方工资发放得到保证,由此带来收入回暖,资产端修复;其二,地方政府偿还企业欠款,企业部门应收账款回笼,资产端改善。
资产价格企稳,居民部门财产净收入改善,财富效应带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
9/26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发力下房价企稳有望扭转近年来居民部门住房资产缩水的拖累。此外,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包含较多围绕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股票市场受益明显,股价反弹有望通过财富效应带动居民资产端改善。同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缓解了居民负债压力,央行预计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
资产价格企稳→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改善有望形成正向循环,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
居民资产端改善后有望增加消费支出,而居民的支出对应企业的收入,企业部门资产端进一步修复,以就业、工资等形式进一步改善居民部门收入,由此形成私人部门内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而随着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的改善进一步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由此形成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正向循环。
外围不确定因素扰动,内需政策或持续发力。
特朗普表示考虑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20%的广泛关税,并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可能超过60%的关税,出口波动放大的风险较高,以促消费为代表的扩内需或将成为政策发力重点方向。9/26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从近期政策来看,对消费的支持方向一直未变,并且近期逐渐从引导转为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智库的发言也基本围绕政策目标展开,即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通过就业-收入-消费来传导。
我们沿着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和政策支持两大方向,筛选可能受益的消费行业。
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
居民部门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改善,负债端偿债压力减轻,有望刺激消费支出,这部分更多集中在传统消费领域,如白酒、医药、零售、餐饮旅游等。
政策支持方向关注两新、创新型服务业:
两新政策承接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关注汽车、家电销售改善;
人口老龄化包括托育和养老两条主线,托育包括母婴用品、早教等行业,养老产业包括医药健康、智能家居、家政服务等;
三中全会部署的重点改革方向,新型城镇化有望带来新的消费增量,关注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服务业:8/3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方面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包括餐饮住宿、旅游景区、文化娱乐、体育消费等,另一方面要求创新消费场景,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建议关注“互联网+”医疗服务、数字教育、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