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百万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做有趣的人,交有趣的朋友,去有趣的地方,过有趣的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14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2 天前  
洞见  ·  除夕:归零,重启,更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麦子熟了

你的朋友圈正在毁掉你

麦子熟了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10-26 23:23

正文



麦子导读:


别不把朋友圈当回事儿“朋友圈简历”是一份比你工作简历更重要的,更能展示你生命价值的简历。


文 | 国馆(ID:guoguan5000) 授权发布


1

被人删了


作家周周写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感觉自己有点不舒服,但又不想出门,想去找自己的一个医生朋友咨询一下,然后用微信给对方发信息,结果发现自己被删了。


周周一脸懵逼:


“我怎么就无缘无故被删了呢?”


周周找另外一个朋友吐槽:“真搞不懂,我哪里得罪她了?”

没想到朋友直言不讳:“说实话,我也想屏蔽你。”

周周惊愕不已:“为什么呀?”

朋友:“因为你老发鸡汤。受不了!”

周周:“我什么时候发鸡汤了?”

朋友:“你看看你朋友圈,每天至少2条鸡汤。”


周周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其实那不是鸡汤,是自己的读书笔记,记录下来的语句。但朋友一句话让她哑口无言:


“你读书笔记,你记在笔记本上就好了呀,为什么要发在朋友圈呀?而且每天还发那么多条。”


周周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发的朋友圈,很有可能是会打扰到他人的。


2

两个人合不合适,

看朋友圈就知道了

 

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肖杭,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收入、相貌都不错,三观也正。前段时间给她介绍了一个姑娘。


姑娘做咨询的,典型的职场精英,每天穿着精致的职业装,出入高级写字楼。谈吐、见识、收入颇佳。


我想,他们俩应该挺合适的。谁知道他们见了第一面,姑娘就撂下话:


“我们不合适。”


我问:“为什么呀?你不满意吗?”

姑娘:“性格不合,三观不合。”

我:“你们才见了一面,怎么就知道性格不合,三观不合了。”


姑娘白了我一眼:


“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你看看他的朋友圈不就知道了?”


我忙去看肖杭的朋友圈,第一条说说是前几天加班,团队一起撸串的照片,拍得那叫一个黑,满图噪点;


第二条说说是上次去广州一个五星级酒店游泳,比着剪刀手仰八叉在泳池里拍的。五星级酒店变成了大众游泳池。还有其它很多照片,都是这样。


我这才意识过来,虽然肖航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但从他的朋友圈来看,活生生一个理工屌丝男。


再看那姑娘的朋友圈,都是自己在某演讲、论坛、沙龙会上的图片,西装笔挺,清汤挂面发一溜儿顺,职场女精英的形象扑面而来;而生活类的说说,则是自己在家做的早餐图片,或者在某个咖啡馆吃饭的图片,色香味俱全。给人留下精致、职场、独立、追求品味生活的印象。


两个人合适不合适,通过朋友圈一下就比较出来了。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看一下朋友圈就知道了。”


甚至有人说,朋友圈比生辰八字准多了,因为一个人的朋友圈,就是这个人三观、品味、人品的集中体现。


3

朋友圈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小说《离歌》里有一个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


毛北刚认识飘飘的时候,飘飘惊呆了:


“我完全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清爽干净的人。”


毛北问她:“那你以为我是个什么人?”

飘飘:“我以为你挺邋遢粗犷的。”

毛北问:“为什么?”

飘飘:


“看你的朋友圈啊,图片那么粗糙,照片从来不修,而且完全没有构图和角度,你拍图的时候,都是随手一拍的吗?”


毛北说:“是啊。”

飘飘说:“难怪,一看就知道没有生活追求。”

毛北目瞪口呆:“你就看个朋友圈,就能判定一个人吗?”

飘飘:“当然啦,社交网络时代,查查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是个什么人。”


财经作家李笑来老师说:


“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我们会基于过往的交往经验评判一个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生人社会,网络发达,查查他的朋友圈,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的生活习性。”


为什么说朋友圈很重要?


在一个网络发达的生人社会中,当人们都习惯于通过朋友圈去了解一个人时,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代言人。


其实,朋友圈几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1. 朋友圈是你的名片

 

想一想,如果因为业务需要,有人把你的微信推荐给了客户,客户想要了解你这个人,第一时间会做什么?


肯定是打开朋友圈。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鸡汤,客户可能会觉得你太年轻;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养生文章,客户可能会觉得你太迷信;


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片,客户可能觉得你这个人就挺乱七八糟的。


你看,你的朋友圈,决定了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朋友圈就是你的名片。

 


2. 朋友圈里有你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自拍发到朋友圈。


有些人发自拍,能够很好的宣传自己的形象;有些人发自拍,完全是在自毁形象。不仅自毁形象,还在污染别人的朋友圈。


例如前面说的我朋友肖杭,他的每一张自拍,只管自己人上去了,而从不在乎拍得怎么样,不在图片清晰度,人的身材比例是否比较合适,直接往朋友圈发。


当然,也许你会说:“我的朋友圈我做主,我发自拍又不是取悦你的。”


这种话很可笑。如果你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给你的自拍点赞,那么,你干嘛要把自己的自拍发上去?


既然把自己的自拍放到朋友圈,当然要呈现最好的自己。



3. 朋友圈里有你的生活状态

 

一天发四五条朋友圈的人很无聊;总是发励志鸡血的朋友圈的人很弱小;每条说说必配自拍的人,其实内心很自恋。


还有一些,朋友圈和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相反。比如每天发看书照片的人,未必真的看书;每天发健身图照片的人,未必真的健身。


人际关系学家熊太行说:


“基于朋友圈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性格归因,每个人的朋友圈都隐藏着他的生活状态。”

 


4. 朋友圈里能看见你的未来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学习英语的人,先是打卡背单词,接着打卡阅读英文原著,然后他考雅思考了8.5的高分;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晒跑步里程的人,每天坚持跑3公里,再到每天坚持5公里,然后他拿到了北京马拉松长跑的奖牌,50多岁的人,一身肌肉;


我见过每天在朋友圈里坚持写作的人,先从小故事开始,接着是短篇小说,然后训练自己写长篇小说,我看着他做大一个公众号,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当然,我也见过每天在朋友圈晒老公孩子的人,然后她成了一个全职主妇;


每天在朋友圈晒明星追剧的人,然后她成了一个脑残粉。


朋友圈,

可以看见一个人的秉性,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坚持;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有趣;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偏执;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狭隘;

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目光短浅。


并从这个人的朋友圈看到他的未来。



5. 你的朋友圈,藏着你的最终归宿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每一条朋友圈,是展示给这个世界的,但更重要的,是展示给你自己的。


那些能被你写下来,拍下来发到朋友圈的时刻,一般都是特别的时刻,那个瞬间值得铭记和感慨。


于是,你的朋友圈,便是你过往人生值得铭记和感慨,万千特殊时刻的集合体。


想一想,你也可以试着做一做,当你翻开自己的朋友圈时,你是否会为朋友圈的单调而觉得自己辜负了时光,把生活过得太无聊;


你是否会因为朋友圈的世界太小而觉得自己格局太小,后悔没有多去看看这个世界;


或者,你是否会为了自己曾经的坚持而感动,为了自己曾经的拼搏而振奋?


很多人问,我的人生,归宿在哪里?去看看你的朋友圈,你大概能找到。


4

管理朋友圈,

就是在管理你的生活

 

作家林华华讲过自己学英语的经历,钟爱西方文学的她在不懂英语的时候,只能看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本,毛姆、劳伦斯、加缪。但她读起来,总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介绍起来那么有滋味儿,有人跟她说:


“很多好的英文小说,你不能看中文版的,要去看原著,只有你懂得了英文语系,才能看出最精华的滋味儿,你看翻译版本,就像拿着吸管吸顶尖的铁观音,吸不出什么味儿。”


林华华决定自己去学英文,一开始怕自己下定不了决心,决定在朋友圈每天打卡背单词,看英文文章。因为她觉得:


“如果每天到朋友圈打卡的话,会有被很多人监督的感觉,这样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她就这样坚持了2年,从打卡背单词,到看文章,再到看书。她的朋友圈多了一份每日打卡,她的生活多了一份坚持。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想健身,但怕坚持不下来,在朋友圈打卡,于是真的把自己练成了健身达人;


想学编程,怕坚持不下来,在朋友圈打卡,每天写一段小程序,然后进了腾讯,成了腾讯的工程师。


也许很多人会说:


“他们其实就是想发个朋友圈,和改变生活有什么关系?”


而事实是,他们也许正是因为想发个朋友圈,然后真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特别喜欢《猜火车》里面的一段话:


“选择朋友圈,选择更新主页,选择告诉世界你早饭吃了什么,选择告诉世界你今天又跑了多远,选择告诉世界你今天又看了多少书。


你知道有人关注,但随他们渐行渐远,你也知道,你的一部分也与他们一并消逝。但即使关注消失,即使朋友圈关闭,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真的变了。”


管理朋友圈,就是管理你的生活,你坚持在朋友圈打卡跑步,有一天你不再使用,你的生活,也离不开运动了。


5

管理朋友圈,

就是在管理你的形象

 

作家雪薇写过一篇职场文章,里面说,社交网络时代,人最忌讳的,就是在朋友圈里撒泼,发泄情绪。


她曾经是一位商务拓展,有一次和客户谈判,准备签一个合同,一起合作开发一款产品。当时她的婚姻状况不是很好,和丈夫正闹离婚,签合同的前一个晚上,她和丈夫吵了一架,然后实在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说说,长篇大论,痛骂丈夫。


情绪发泄完了。但第二天,合同也泡汤了。因为合作方觉得她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很容易情绪化,内心很不稳定,他们对这个项目不看好。


雪薇当时很郁闷,很不明白:


“明明是被丈夫逼成这样的,他们为什么会觉得是自己情绪化?”


直到后来她才明白,朋友圈是个个人化且公众化的空间,在朋友圈发泄情绪,其实就是把负能量传递给每个看到的人,以此分散自己内心的怨气。


而当别人接收到你的负能量时,便对你的印象形成了负面看法,你的形象定乎那一瞬间。


心理学家海德(Heider,1958)说,当我们给一个人描绘形象,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我们会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倾向于“情景归因。”


例如作家雪薇发朋友圈痛骂丈夫,她觉得自己是在当时忍无可忍,情绪才会发泄,是基于当时的情景出发的;


而看到的人,尤其是陌生人,会倾向于“性格归因”,他们会从你的情绪里判断你的性格。


有些人的朋友圈都是鸡汤,你认为自己的有感而发,别人认为你是内心矫情且弱小;


有些人的朋友圈都是自拍,你自己认为是当时心情很好,别人认为你自恋且空虚;


有些人的朋友圈图片太垃圾,你认为图片不值得去修调整,别人认为你邋遢且粗糙。


有人会说,我的朋友圈是我自己的啊,我爱怎么发就怎么发,为什么一定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理解朋友圈的人,幼稚而且天真。


只有自己最私密的日记,才是你自己的,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需要考虑别人看法的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朋友圈其实是一个公共空间,每个人都通过朋友圈,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人品、修养、爱好等等;每个人也都通过朋友圈,在了解他人的价值观、人品、修养、爱好等等。


别不把朋友圈当回事儿,管理好朋友圈,就是管理好你的形象。


6

管理好朋友圈,

就是管理好人生的终极归宿


认识一个旅行家,他从40岁开始,辞了工作,环游世界,足迹遍布七大洲,南极也去过。


辞职之前,他在投资银行工作,薪资福利资源都是顶尖级别的。我问他:


“你都已经有了这么多了。在别人眼里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要放下这一切,自讨苦吃,去旅行?”


他讲了他的故事。


一个很平常的晚上,他失眠,于是打开自己的朋友圈还有facebook,看看过往这十几年,自己都在做什么,后来越看越起劲,索性把之前自己存储在邮箱里的日记都看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失败。


他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旅行家,像哥伦布一样,去到每一个新世界,但这几十年来,他从未为此做过一件事。


他开始恐惧,如果自己明天就行将死亡,自己一定会后悔遗憾,于是他决定辞职,去看看这个世界。


他不希望自己离开人世的时候,自己的生命简历上,满是工作经历和那些做得特别成功的项目,他希望能在这个世上多留下一些足迹。


你是否也曾打开过自己的朋友圈,回看那些被自己记下来的时刻?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过于寡淡,而感觉自己的生活太无力?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偏离你的设想,而感觉自己在过分屈服于这个世界?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记载你曾经拼搏的过往,而感觉热血沸腾?


你是否因为这些时刻与你内心那个念头毫无关联,而感觉自己对不起生命?


美国思想家戴维·布鲁克斯说过一段话:


“世间存在两种美德——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前者指的是你拿到市场上的技能,后者指的是葬礼上谈到的品格——你友善、英勇、诚实、忠实吗?你有深爱的能力吗?”


简历美德,可以在你的工作简历中看到,悼词美德,可以在你的朋友圈看到。你这一生,都把时间花在哪里?那些被你记录在朋友圈的时刻,是否令你感觉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还是令你感觉荒度人生?


“朋友圈简历”是一份比你工作简历更重要的,更能展示你生命价值的简历。如果你对人生感到不满,你可以去看看你的朋友圈,你会找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然后去管理,去改变。


管理好你的朋友圈,就是为你找到人生的最终归宿。


7

对于朋友圈,

你应该知道这些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朋友圈?在逻辑思维,著名人际关系学家熊太行先生,提出了13点管理朋友圈,利用朋友圈管理生活,管理你的形象的方法:

 

1. 微信朋友圈是你在另一个空间的生存方式。它不是朋友圈,它就是你,是你的公众人格和隐形简历。


2. 最好的朋友圈状态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工作的时候,斗志满满;休息的时候,珍惜时光。天天晒吃喝玩乐,会显得玩物丧志;每天晒加班,则会令人生厌。要显示自己安排生活、管理时间的能力,而不是经常地抱怨。


3. 永远不要在朋友圈说自己不好的事情,哪怕是自嘲也尽量不要。同样,如果有人在朋友圈自嘲或者自黑,除非是能开得起玩笑的铁杆好友,你的回复一定应该是:“你不胖!”“挺好的呀!”


4. 观察并学习你喜欢的人的朋友圈。如果发现某个朋友写同一件事,见识比你高明,态度比你阳光,有更多的赞和评论,那就应该去学习和效仿。


5. 善用“分组提醒”功能。如果想加强和特定朋友的关系,就选择“@某好友”提醒他们看,这样对方会感受到,你是把他当作特殊的人来对待的。


6. 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最便捷的渠道。经常提醒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强化个人形象的好方法。


7. 不要在朋友圈发负能量,尤其不要发含含糊糊、指桑骂槐的负能量。对号入座,最容易群伤。就算没有得罪人,担心你的人一拥而上的关心和询问,也要浪费很多时间解释。


8. 谈论失败时,加点儿幽默感在里面。如果对自己的幽默感没有信心,就不要谈论失败。


9. 不要过多展示个人生活的细节。微信现在逐渐转向工具的属性,越来越多的生人出现在朋友圈里,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细节,是很不明智和很不得体的。


10. 展示一些独处的时间,会拉近和看朋友圈的好友的距离。夜跑、瑜伽、钓鱼、看花、放风筝、喝茶、做手工,都很像一个人在做,也是放空自己、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11. 硬要对比的话,晒宠物比晒娃强,晒娃比秀恩爱强。不要真觉得“撒狗粮”是温暖的事,没那么多人真正关心你的家庭生活。每次大家在看朋友圈收获你信息的同时,也都在重新评估你的价值。


12. 除了经营朋友圈的内容,也要积极经营朋友圈的“关系”——对别人朋友圈的内容要有反馈意识。具体可采用“三级反馈系统”:最简单的点赞、特定的内容评论,最大技巧在第三级:如果对方发出了比较特殊的内容,比如生病或者有大事,最好的方式是直接私信表示关心。


13. 请谨记,朋友圈状态只应有三条:我挺忙,但很好;我很强,且有用;我这人很有趣。


8


我知道朋友圈会逝去,我知道你留下来的一张张图片和一句句文字会被信息淹没,我知道也有人会从你的朋友圈离开。


但我一样知道,即使朋友圈被淘汰,你不再在上面发你健身跑步学习的状态,但你的肌肉已经练成,你的学习习惯已经塑造;


即使有人从你的朋友圈离开,你不再和他有联系,但你必须相信,你在他心中通过朋友圈留下的印象,一定是你当初管理朋友圈时,对外输出的良好形象。


管理好你的朋友圈,因为那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简历,你的形象,甚至,那就是你的人生。


* 作者介绍: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微信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中。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 THE END —


推荐阅读

关注「麦子熟了」,回复数字209,查看9月8篇热门阅读集结

1 《月薪4万相亲记:好看的皮囊你玩不起,有趣的灵魂看不上你

2 《产妇剧痛想剖腹遭拒,跳楼自杀:生孩子没疼死,被婆家害死

3 《婚姻最残酷的,不是出轨,不是婆媳矛盾,而是这个……

4 《秀恩爱的都弱爆了!这才是暖到哭的瞬间!!》

5 《别再熬夜了》

6 《微信终于有查看“撤回消息”的功能了》

7 《我访谈了20多个离婚女人,离婚原因有点出人意料》

8 《57岁结婚,67岁买房,83岁当爹,不着急的人生,过得有多高级?》

| 麦 子 熟 了 |

文章百里挑一,不鸡汤不励志,遇见即改变

推荐文章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14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2 天前
洞见  ·  除夕:归零,重启,更新
4 天前
电子工程专辑  ·  你真的了解开关电源?
7 年前
微设计  ·  最美酒店 | 寻找中国最美的酒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