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案例 | 广东新闻广播《早听天下》:让新闻更有温度,让聆听更有价值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17-07-24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沉睡的羊城渐渐苏醒时,当熹微晨光初步照耀大地时,当络绎不绝的车辆开始在马路上来来往往时,马琳和徐浩的声音准时在FM91.4《直播广东·早听天下》节目响起,从8:30到10:00,他们用轻松愉快的声音,为听众带来实时的天气交通情况以及最新的新闻资讯和观点解读,活跃神经唤醒思绪,与大家相伴迎接崭新的一天。


汲取新闻精华,输送海量信息

自2016年初改版以来,《早听天下》从半小时调整为一个半小时,扩充了版面,充实了节目内容,涵盖服务类、资讯类、评论类、互动类各种信息,更多的记者采访、连线报道、评论员点评和话题讨论一一呈现在节目中。

正当上班早高峰时段,天气和交通状况是上班族出门时颇为关心的一件事,《早听天下》一并献上“天气早知道”和“交通抢先听”,方便大众出行。“生活在广东”栏目中,不仅能收听广东本地的一些民生新闻,还能了解微信挂号、共享单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捷渠道和服务性信息。“新闻大搜索”和“观点早解读”节奏轻快,在短时间内可以饱览新鲜有趣的新闻资讯,也能聆听专家评论员对新闻事件的一番见解,拓宽自身的视野和思路。而股市开盘后,九点半“财经精明眼”还会用理性的声音分析当下股市行情,为大家指点炒股迷津。还有每期的互动版块精彩纷呈,由一个新闻事件作为引子引出一个讨论话题,听众通过微信留言,发表自己对于话题的观点态度,主持人则会在节目中和大家一起思考、共同探讨这些多元的看法。


精心准备素材,营造讨论空间


《早听天下》全程听起来都比较惬意,“新闻节目需要准备的比较多,需要扎扎实实的内容。轻松呈现的背后肯定有充分的准备。”比如在互动的环节中,每期的讨论话题虽看似一些小事情,但是折射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的论题。“选题和寻找讨论方向的前期准备其实是一个很花时间的过程”,两位主播把当天的社会民生新闻几乎看完甚至看两三遍之后,才选定一个最合适的话题通过每天的微信推文发表出来。

“我们在选择话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话题有没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只有一边倒的观点,就没有作为讨论话题的价值。”关键是能引起听众的讨论和思考,徐浩说,希望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不太妥当。“这个话题有没有表达欲望也十分重要。我们尽量做到接地气,选的话题是和大家生活紧密联系、时时刻刻都会遇到的,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更多的讨论空间。”譬如,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网购店铺和顾客双向选择,好评率低的顾客无法交易,你怎么看?当下小鲜肉以流量换取天价片酬,合理吗?诸如此类的话题,让听众各抒己见的同时,不忘动脑思考,拓宽思维。


直播带来兴奋,更是一场挑战


每位主持人第一次正式开麦主持节目时,想必都万分紧张且压力十足。回想首次“触电”,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马琳亦是如此,“之前一听到台标就开始紧张,因为那意味着节目就即将开始了。想到一说话全省人民都能听到,就很紧张、压力很大,但是紧张是要用时间来消弭的,等过了一段时间会发现没那么紧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两位主持人对直播的把控都游刃有余,甚至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时,能立马调整节目内容,井然有序地临时安排好一切,保证节目安全播出。



由于一些突发情况临时变换节目内容,极具挑战性。比如去年那场来势汹汹的“妮妲”台风,徐浩谈起时着实激动,“那天早上直播临时改成抗击台风的特别直播节目,我们立马联系各路记者在广东各地连线报道实时的情况,请了广东气象局的专家进行分析,同时把当天的互动直接改成说说你此时此刻所在地天气和交通情况,让听众留言、给我们发图片,瞬间把整个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全部打通串联起来,效果特别好。”马琳也深有同感,“那时全得靠我们自己,靠人脉联系记者,实时上微博找新闻,听众临时给我们发语音、发图片,刷屏简直看不过来,还要一边找消息。像打鸡血一样,那时觉得特别激动和兴奋,脑子转的特别快,你要临时组织语言,放版头时就要迅速运转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播完节目挺有成就感的!”


以听众为导向,与听众做朋友


当下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广播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融媒体、广播+是一众广播主持人锲而不舍为之努力的新方向。与此同时,对主持人各方面的技能要求也更高,需要做出一定的应变和提升。对此,马琳显得很坦然:“多做一些推送,多学一些技能,也让自己不脱离于这个时代,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徐浩则觉得责无旁贷:“时代在改变,行业也在改变,没有哪个行业一成不变就能够做出成绩来,自己也必须改变,这是本来就应该要做的事情。”他们做出的第一个调整,即是以听众为导向生产内容,“首要的是找到听众的需求,往听众喜欢的方向调整,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不小的成效,接下来更多的是和听众之间的黏性有一个新的提高。”

现在节目粉丝群的建立已是司空见惯,但建群后仍需要维护好与听众的联系和交流,以增强听众黏性。“早听天下”的粉丝群里,大家拥有共同的语言,常常从新闻事件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前期我们是把他们聚拢到一起,后期他们可以自由发展关系,让他们生活中多了一些朋友,我们搭建一个平台,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今年2月底组织的“主播老友季”活动中,便有三四十听众聚到一起,来到广播直播间参观,与主播们畅聊,可以说是其乐融融。“我们更多的是把听众当朋友来相处,”马琳想起其中一位来自清远的教师,十分感动,“他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从报名开始就特别积极,早就订好来回的网约车,最后那天他从清远过来参加完活动,还连夜坐车回去,第二天仍要上课。”



广播有一种陪伴性,能营造一个跟听众很近距离的空间,“每个人听广播都觉得主持人好像在跟自己说话,所以听众会把你当成朋友。以前可以打热线,现在微信听众可以实时跟我们留言,都会感觉此时此刻听众就是和我们一起的。”徐浩和马琳将致力于为听众打造出更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继续摸索合适的广播+模式,结合互联网,让传播更加立体。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