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罗大佑《你的样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一个人散步,在早晨或者傍晚,围绕小区转很多圈,通常是一个人在家太久,想去感受下烟火气息,当我置身其中,哪怕仅仅是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我会感觉到安全。
走路过程中,我时常会思考一些事情,关于工作的、感情的和生活的细碎,我是个爱安静、爱阅读、爱思考,唯独不是一个爱运动的人。散步就是我身体日常伸展的唯一方式。从小时候起,我就大脑发达,而行动迟缓。
我是一个孤独的孩子。80年代,我妈怀我的时候,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藏在家不出门好几个月,白天不出门,晚上出来透气。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我孤独性格的原因,在我生命的最初阶段,可以说唯一陪伴我的是我的母亲,可惜多年来,我和我母亲的关系却不尽人意。据说小时候和妈妈的关系不好,就会导致成年后其他关系的不融洽。我也时常让人觉得不食人间烟火和遗世独立的“气质”。
独自走路这个习惯陪伴我很多年,这两年,因为开始练普拉提和舞蹈,就不怎么走路了。走路当然是一种非常简单又温和的锻炼方式,可我渐渐意识到,我独处的时间太长了。
在漫长的独处时间里,我唯一能做的是不断地开发我的大脑,比如读书和思考一些哲学意味的问题,并且找不到答案。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经常会收到老师从讲台上扔过来的粉笔头,老师说,你一节课要开多少次小差?我经常一脸懵逼的回答:我有吗?我没有啊……我的大脑先于我的身体,我的能量大部分被头脑所消耗,所以身体脆弱而无力。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看我又思又学就变成了懒。思考过多和身体能量的匮乏,又导致了做事情市场有心无力和性格的被动和犹豫,也错过人生中很多机会和选择。
当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大脑的思考是人不能控制的。我不期望,也不太可能自己有一天能变成运动健将。习惯和自己相处,也是很好的生存能力。新冠病毒蔓延,不上班的时间里,我其实还挺适应,没有出现较大的心理焦虑和压力,同时我还完成了去年的影集制作,给我的侄女制作了初升小的简历,写了《希望常在》《遇见陌生人》等5篇小文。不写东西的时候,就是阅读、刷剧、搞卫生、洗衣服、做饭,简单的普拉提动作拉伸,当然还有长时间的睡眠,通常晚上2点睡,10点醒,起来吃完饭再睡到3点,通常这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候。我并没有陷入过多的恐慌,好像一切就如同寻常,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这也是长期以来我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这样说来孤独,也是一份被包装好的礼物。
人是社会动物,人不会永远只想待在孤独里,长期的孤独,也会让人陷入一种无意义和虚无的黑洞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女主角一生经历挫折和不幸,曾经也选择逃避,一个人生活不与社会有任何接触,但最后还是在好友的帮助下想重新回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