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鹅图书
企鹅出版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企鹅”也是出版界最受欢迎的品牌。公司于1935年由艾伦·莱恩爵士创办,旗下包括众多知名出版物品牌,每年,企鹅出版集团为成人和儿童出版小说和非小说读物近8000类,集团的公司和办事处遍布世界各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企鹅图书

企鹅十佳 | 小说中最好的......10段经典结尾

企鹅图书  · 公众号  ·  · 2020-11-03 17: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译 | 林悦

原文来源 | 企鹅兰登英国官网

如果将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卓拉·尼尔·赫斯特、科马克·麦卡锡、雪莉·杰克逊的名字摆在一起,您会联想到哪些共通之处?无一例外,这些作家都曾创作出为人津津乐道的小说结尾。他们深谙此道,懂得如何给自己笔下的故事画上一个恰当的句点。今天,就让企鹅带您领略他们的精妙手笔,逐一盘点西方文学史上诸位“结尾大师”所作的传世经典。

(图源:Ryan MacEachern)

人们常说,开宗明义章第一,开头在一本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结尾的意义又如何呢?

结尾不会勾起人继续阅读的欲望,但会在小说终结时,引发读者对后续故事的无限遐想。它不像文起首句,渐渐地湮灭在剧情的漩涡之中,而是一直浮泛在读者想象的泉流之上,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掀起心头的万千波澜。

有时,当剧情行进至结尾时,图穷匕见。顷刻之间,整部小说的面貌就此改变,无情地扰乱读者的阅读思绪。有力的结尾也可仅凭一句话,就将读者的目光从人物转向我们自己。它们或余韵悠长,或诗意浓郁,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又叫人失意怅惘。而有些,则只能给我们留下一股不可名状的终结之感,用以结束一段漫长而富有感性的阅读体验。

伟大的结尾能被人们永久铭记,却极少有作家可以写下这样完美的终章。尽管如此,本篇中提到的几位和他们的作品,却做到了。

(哦,当然需要提醒的是,本文含有大量剧透哟)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

逆水行舟,

被不断地向后推,

被推入过去。” (巫宁坤译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 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末尾,菲茨杰拉德仅用了寥寥14个单词,就写尽了美国梦。这是一句令人心碎的结语,深邃得好似盖茨比死后落入的泳池,又如诗般让人难忘。

小说以尼克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其与邻居杰伊·盖茨比结识、交往的经历。尼克和这位神秘的友人来往甚密,共度了一个夏天。

作为战争的受益者,盖茨比在战后名利双收,他开奢华派对,穿名贵衣衫,还痴痴地追求着一个已婚的女人。不过,这一切都将以悲剧收场。美国梦已死,最终留给尼克的仅剩回忆和破碎的残梦。


不管怎么说,

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傅东华译本)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1936年



小说《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正在崩溃的世界。这部斩获普利策奖的鸿篇巨制包罗了各类元素:强暴和谋杀、奴隶和饥饿、战争和注定无法善终的爱情,悉数在列。它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最为虐心的分手台词(“亲爱的,我根本不在乎。”),同时也为其贡献了一个极富希望的灿烂结尾。

小说以斯嘉丽的自白收场。尽管生活一再令她失望,但她却仍旧坚持寻找那一线生机。我们相信,纵使瑞德百般无情,她还是会让心上人回到她的身边。她一定会成功的,终有一天。


在他们居住的幽谷深处,

万物都比人类古老,

他们神秘地哼着歌。” (杨博译本)

《路》 科马克·麦卡锡,2006年

后末世时代,美国早已沦为人类同类相食的狩猎场。一位垂死的父亲带着他的儿子,踏上了末日危途。就在这一令人心碎的旅程即将达到尾声时,我们会认识到 一个普世的真理,那就是: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正在经受因人类贪婪和傲慢的蹂躏,但末世灾难的最终受害者只可能是人类自己。在长远的未来里,地球将安稳如初,它在人类诞生之前就绕着太阳公转了数亿年;在我们自取灭亡之后,也依旧会这样继续转下去。



宠儿。”

(潘岳/雷格译本)

《宠儿》 托妮·莫里森,1987年



《宠儿》曾荣获普利策奖,它以眩目恣意的笔触,别开生面地描摹了一幅饱受往事折磨的女性肖像。小说开篇,作者写道:“124号充斥着一个婴儿的怨毒。”这个婴儿即“宠儿”,前奴隶塞弗死去的女儿。她阴魂不散,侵扰着塞弗的家,时时提醒着奴隶制为其留下的苦痛伤痕。

在小说的末尾,塞弗最终将婴儿的梦魇驱逐出她的生活。作为一切的终结,她仅留下一个悲伤的字眼——“宠儿”。这是一块墓志铭,不仅为纪念那名她亲手杀死的婴孩,用自己的牺牲将塞弗从奴役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同时,这也为纪念所有和塞弗一样,背负着美国种族原罪的受害者们。


‘啊,杰克,’ 勃莱特说,

‘我们要是能一起来度过如此快活的人生,那该多好啊。’

‘是啊,’我说。

‘这么想想不也挺美吗?’

(吴建国译本)

《太阳照常升起》 内斯特·海明威,1926年



提到文学史上无疾而终、令人扼腕的爱情,海明威的这部长篇处女作一定榜上有名。正是这段对话结束了这场世纪虐恋。

杰克和他自由奔放的老情人勃莱特旧情复燃,两人却深知他们永远不可能在一起。 真正让读者感到悲凉,又不免赞叹其天才匠心的,是这段结尾根本没有半点悲情的气质。即使到小说末尾,作者的笔依然显得沉稳而克制。杰克已在愤然中认清了现实:他知道,即使战争没有夺去他的性能力,他和勃莱特的爱也终将没有结果。他们的关系不过是一场幻梦,如今则永远地消逝了。


庄园内,

一堵堵高墙依旧笔挺地耸立着,

砖石的接缝依然纵横齐整,

地板依然坚固如初,

一扇扇房门依然煞有介事地关闭着。

静谧的氛围 永远一成不变地

笼罩着希尔山庄这座木石结构的建筑物,

因此,无论什么东西行走在这里,

都是在形影相吊地踽踽独行。”

(吴建国译本)

《邪屋》 雪莉·杰克逊,1959年



作为文学史上最让人毛骨悚然的鬼屋故事之一,《邪屋》必然配有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结尾。也许,将它概括为一声“惊吓”并不贴切,它是一阵引人战栗的嘶嘶声。邪屋吸入恐惧,吐出噩梦,正如蒙塔古博士和她的捉鬼团队在这个精妙的故事中迅速了解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难以言喻的恐怖。他们用人的理智和邪屋做了一场赌博,却以失败告终。邪屋将永远是赢家。


外面的生物从猪看向人,

从人看向猪,

又从猪看向人,

但已经分不清哪一个是哪一个。”

(荣如德译本)

《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1945年



如果猪走路像人,说话像人,思考像人,行为也像人,那它还是猪吗?如果人与猪的界限已不再那么明晰,那人何以为人?在奥威尔阴郁厌世的观点背后,赫然显现的是一个革命政治的闭环。


她在自己的灵魂中呼唤:

快来看看这多彩的生活吧!”

(王家湘译本)

《他们眼望上苍》 佐拉·尼尔·赫斯顿,1937年



赫斯顿离经叛道的杰作《他们眼望上苍》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全书围绕女权斗士珍妮及她与情人“甜点心”相恋之前的生活展开,充斥着大量黑人民间传说和官能描述。赫斯顿的故事有关注定失败的爱情,也有关不屈可敬的灵魂,二者最终共同塑造了小说的结尾。


他很快就被海浪卷走了,

迷失在黑暗和远方。”

(刘新民译本)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1823年



毫无疑问,一个人造的怪物是无法在人类社会找到归宿的。更不用说是一个身长八英尺的怪物,有着通体半透明的黄皮肤,湿濡惨白的眼睛。悲剧的是,这个生物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归还生命的馈赠,独自漂泊,只身一人迈向自己的死亡。这句令人难忘的结尾,实现了弗兰肯斯坦极具悲剧色彩的生命轮回。也正是这段如小调般哀婉的和鸣,为这部文学巨著画上了休止符。


我所害怕的正是:

谁知道我不是替你说话,

尽管我用的调门比较低?”

(任绍曾译本)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艾里森,1952年



艾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写了一个人和一个不待见他的世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个人对抗世界的经历。他是一位看不见的黑人,生活在一个白人主导的世界。神秘、诗意、又如同一个谜语,小说的结尾道出了这位没有姓名的主人公心中最大的恐惧。他不仅要为自己发声,他还要为数百万和他同等境遇的黑人发声。当然,这只是对结尾众多解读中的一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使得这段结语一跃成为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结尾之一。但不论它意味着什么,当你翻过小说的最后一页时,相信它已紧紧攫住了你的心。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企鹅图书| 故事启迪人生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

——赫尔曼·黑塞


企鹅阅品 | 企鹅明信片 | 企鹅手账 | 布克奖 | 企鹅兰登书单 | 知乎 | 从设计看企鹅 | Coralie Bickford-Smith | 书店 | 企鹅经典 | 小黑书 | The Happy Reader | 保罗•奥斯特 | 卡尔•奥维 | 卡尔维诺 | 辛波丝卡 | F•S•菲茨杰拉德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