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和易滥用的
食品添加剂
品种名单(第一批)
为配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对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特提出部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该名单仅为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提供线索,并不能涵盖行业内存在的所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执法和处理案件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当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增补相关信息,适时予以通报。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一、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
二、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
三、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
四、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2007
)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营养强化剂品种名单(《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
)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
五、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表
1: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
序号
|
名称
|
主要成分
|
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类别
|
可能的主要作用
|
检测方法
|
1
|
吊白块
|
次硫酸钠甲醛
|
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
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
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
2001
〕
159
号)附件
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
|
2
|
苏丹红
|
苏丹红
I
|
辣椒粉
|
着色
|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3
|
王金黄、块黄
|
碱性橙
II
|
腐皮
|
着色
|
|
4
|
蛋白精、三聚氰胺
|
|
乳及乳制品
|
虚高蛋白含量
|
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
|
5
|
硼酸与硼砂
|
|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
增筋
|
|
6
|
硫氰酸钠
|
|
乳及乳制品
|
保鲜
|
|
7
|
玫瑰红
B
|
罗丹明
B
|
调味品
|
着色
|
|
8
|
美术绿
|
铅铬绿
|
茶叶
|
着色
|
|
9
|
碱性嫩黄
|
|
豆制品
|
着色
|
|
10
|
酸性橙
|
|
卤制熟食
|
着色
|
|
11
|
工业用甲醛
|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
|
改善外观和质地
|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
12
|
工业用火碱
|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
|
改善外观和质地
|
|
13
|
一氧化碳
|
|
水产品
|
改善色泽
|
|
14
|
硫化钠
|
|
味精
|
|
|
15
|
工业硫磺
|
|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
|
漂白、防腐
|
|
16
|
工业染料
|
|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
着色
|
|
17
|
罂粟壳
|
|
火锅
|
|
|
(第二批)
|
|
|
|
|
|
|
|
|
|
|
|
|
|
|
|
|
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
|
|
|
|
|
|
|
|
|
|
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
|
(第三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 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
|
|
|
|
|
|
|
|
|
|
|
|
GB/T5009.41-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三批)
(第四批)
|
|
|
|
|
|
检测方法
|
|
|
|
|
|
|
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
|
|
|
|
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
|
|
|
|
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
玉米赤霉酮
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
|
|
|
|
|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
|
|
|
|
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
|
|
|
|
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
|
|
|
|
|
|
无
|
|
|
|
|
|
|
无
|
|
|
|
|
|
|
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
|
|
|
|
|
|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
(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
|
|
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
β-内酰胺
类
|
|
|
|
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1312-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T 22338-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GB 21317-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2127-2008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微生物抑制法
|
|
|
|
|
|
|
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
|
|
|
|
|
|
无
|
|
|
|
|
|
|
GB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议研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
|
|
|
|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方法
|
附件2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四批)
|
|
|
|
|
|
检测方法
|
|
|
|
|
|
|
GB/T21703-2008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方法》
|
|
|
|
|
|
|
参照GB/T 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
|
|
|
|
|
|
无
|
附件3 对前三批名单的补充和修改内容
|
|
|
|
备注
|
|
|
|
1. 增加“生鲜乳”
2. 可能的主要作用:增加“防腐”
|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第一批)”第12条
|
|
|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4条
|
|
|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4条
|
|
|
|
|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第一批)”第15条
|
|
|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6条
|
|
|
|
|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第一批)”第13条
|
|
|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1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