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3期内容
我曾经的室友,也是大学宿舍里的“老大”张暖,一年前退休了。最初3个月她很不适应,独生女儿在上海工作,由于近期并没有结婚的打算,所以张暖也不可能有照看孙辈而忙碌的生活。
这一年里张暖接连两次去上海探望了女儿。因为两代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偏差,比如喜欢早起的张暖,光是双休日叫女儿和她的男朋友按时吃个早餐,都会爆发一场矛盾。女儿租住的老房子离黄浦江很近,一天到晚听着货轮呜呜作响,导致睡眠不好的张暖更睡不沉觉,所以两次她都是匆匆来去,住不了多久就回了家。
可是,往后该怎样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呢?
刚好,张暖所在街道推出一个照看高龄老人的项目,叫做“储蓄养老时间”,也就是说,在有余力照料他人时去当义工,服务时间会被记录在系统内。那么二三十年后,当自己的生活需要帮助了,系统会免费回馈给她家政服务。
张暖打算去老人照料中心做义工。
老人照料中心的义工工作,很快让张暖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她又开始将手机里的起床闹钟设置好,已经卸载的共享单车APP也重新装上了。张暖一般会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老年照料中心,她的任务主要是辅助那里的老人做健身操和康复训练,帮助厨师给老人家打菜、分饭等。饭前张暖会给他们系好围裙,饭后帮他们清理假牙,并在午睡之前搀扶他们去卫生间。
中午是最忙的时候,这里有些老人还会闹小脾气。张暖照料的一个老太太,就经常闹着要吃“我妈妈包的荠菜大馄饨”。
老太太已经89岁,20年前她的老妈妈就已去世了。张暖想到自己的妈妈,她与在外地的弟弟一家共同生活,也到了老太太这个年岁了。如果是妈妈想吃荠菜馄饨,自己能不满足她的需求吗?张暖心下一动,回到家后专门给老太太包了荠菜馄饨,第二天带给了她。老太太打开饭盒,看到温热的馄饨,眼睛都亮了。她从饼干桶里掏出孙子送给她的巧克力塞到张暖手中,一定要让她尝尝。张暖很是感动。看到周围的老人家投向吃馄饨的老太太那羡慕的眼神时,张暖有了一个主意。她向照料中心的领导请示,想为这里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办一次茶会,让他们都来品尝一下她的馄饨,同时开展沏茶、点香、插花等活动,领略生活的美好。
照料中心的主任非常支持,从不多的经费中挤出了茶会费用,还为老人们购买了茶杯和小点心。张暖除了包馄饨,还亲手准备江南风味的熏豆茶。
那天,老爷爷、老奶奶们都穿上了自己最满意的衣服,护工还帮忙为他们擦亮了皮鞋。已经93岁、坐在轮椅上的赵奶奶高兴地说:“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论贴心,小张可是咱们这里的头一名!”张暖也很开心,她忙前忙后地给老人们沏茶倒水、分送点心,还拿着手机不停地为他们拍摄小视频。
在照料中心,张暖经常会帮老人们梳头、理发、剪指甲。她也细心地观察到,几乎每个周日的下午,都有一些老人明显的情绪低落——没有盼到儿孙前来探望的老人失望,而看到儿孙的老人也会沉浸相聚之后告别的感伤中。这让她既心疼又无奈,也促使她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人生暮年的老人们,摆脱悲观情绪,变得欣悦起来呢?
深秋的一天,张暖带着大布袋子和剪刀出去找野味花材。她坐了10站郊区公交车才到了江滩,在那里她看到了阔大安宁又生机勃勃的秋景:挂满树梢的柿子,有的已被鸟儿啄得像朵翻翘的花;爆裂开来的乌桕果实,洁白的种子如不凋的梅花一样裸露在外;枫香树的叶子嫣红、橙黄;而逆光下的芒花则如老神仙的拂尘般在清风中款款摇荡;肥大的狗尾草摇头晃脑像一个个自由的精灵……秋已深浓,原野呈现出最后的辉煌,却更有了层次与情味。
张暖忽然意识到,这段在老人照料中心的义务工作,让她望见了人生秋冬季节的景象。其实,原野上这些果实、芒花、红叶,也有着春花无法比拟的美。只要把心中的惆怅打扫出去,留下夕阳依然灿烂的余晖与美丽柔和的光芒,你就会明白,人生的晚秋也可以充满令人心醉的意趣。怀有希望,便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