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最新消息!补贴标准提高! ·  昨天  
湖南日报  ·  邓正安被查 ·  昨天  
新闻株洲  ·  今年,株洲境内将有2条新高速全线通车!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凌晨四点的长沙,被这一幕暖哭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北京公立国际部“招生崩盘”,谣言or真相?第一批海淀妈放弃出国留学…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7-12 13:09

正文

前几天,北京中考出分,各大公立国际部按惯例开始激烈的“抢人大战”!

可是,从这几天签约的情况来看,有家长敏锐地发现——

公立国际部的热度似乎已经开始退潮了?!

前两年,学生挤破头想进入公立国际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中考660分满分的时代,有646分的孩子因为在十一和人大附ICC之间徘徊,居然成了失学少年;因为报考人数太多,有学校直接把入校门槛提升到650,但据说652分的学生也没能入校面试;还有的家长和学生在学校足足等了7个小时才拿到了录取……

可是今年,我们却听到不一样的故事:

  • 虽然公立国际部的“扛把子”北师大实验一如既往在第一天就招满了,但仍然有一些学校为了补足生源而不得不在降分招生;

  • 有部分已经拿到提前批录取的学生“跑票”了,放弃国际部,选择留在国内公立体系;

  • 还有参加十一学校、北京中学等热门国际部开放日的家长表示,今年的开放日明显比去年少了1/3的家长;

  • 除了一梯队学校总有办法招满,二三梯队学校还空着不少名额……

针对这些传闻,我们特地询问了几所一梯队公立国际部的招生和升学老师。

有老师告诉我们:


今年的情况其实比疫情几年好多了,疫情第一年有一半公立国际部没招满,而今年的招生人数应该都翻倍了!

还有的老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第一天就招满了( 招生人数少 ),但部分数百人大校确实有降分求生源的情况。

每年升学称霸全国、风光无两的北京公立国际部,究竟怎么了?

一年一度的

“爸爸真棒”国际化教育家庭调研 开始了

消费降级,就业艰难

你还会花百万送孩子读国际学校,出国留学吗?

👇扫码参加调研👇

招不满?降分录取?

公立国际部到底怎么了?

一直以来,北京的公立国际部都是北京众多国际化教育家庭挤破头都想进的第一选择。

不仅因为每年放榜时,公立国际部都在哈耶普斯麻以及藤校&Top10、Top30的录取上碾压全国。

△点击可查看大图

也因为相比北京民办国际化学校动辄一年20-40万的学费,公立国际部一年10万左右的学费,真的太香了。

因此,公立国际部的招生一直都“朝南坐”。前几年不要说第一梯队,第二三梯队的学校也大受追捧。

所以我们看到,近5年的公立国际部招生人数,除了疫情期间略有波动,总体都在往上增加。今年北京公立国际部一共有24所学校招生2510人,比去年增加了3所学校,共计240人,增长幅度高达11%! 是这几年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届。

其中,第一梯队的大牛校招生一直保持平稳:

北师大实验120人;

人大附中ICC300人(另有120人通州校区);

十一学校230人;

北京四中100人;

北京一零一120人。

这些学校往往在加试第一天就被报满。

而增加的名额在二三梯队学校,如师大二附国际部、北大附道尔顿和八一国际部,都比去年增加了20个名额;与此同时,今年还多了三所新公立国际部,分别是:交大附中国际部(60)、清华附中广华学校(60)、一零一中怀柔校区(60)。


招生人数变多,还有新学校争夺生源,加上今年留学热度已经不如以往,使得一梯队学校尚能勉励维持,但二三梯队学校,很多都在降分招生。

一梯队学校分数门槛仍然很高,像北师大实验在海淀、朝阳的分数线均达到了650分,去年则为644(海淀)和646(朝阳);十一的分数线为海淀639、其他区643,去年为638(海淀)和640(其他区)。

但部分二三梯队的学校则降分明显,像北大附道尔顿今年分数线为620,而去年为海淀620、东西朝633。

目前我们所能搜集到的学校分数线如下:

为什么看似繁花似锦,但出国留学热度却降低了呢?

“北京家长真的没钱出国了”
👉原因之一, 一部分家长是真没钱了!

有国际教育专业人士告诉我们,一般选择公立国际部的有两类家长:

一类是从小就坚定想把孩子送出国的

他们从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准备,往往在中考出分之前就已经拿到提前批的“死签”,而他们的财力也足够支撑孩子从公立国际部开始一路到出国。这个群体构成了公立国际部的“基本盘”。

另一类家长只是把公立国际部作为中考后的一个备选项

他们优先还是希望通过中考进入“海淀六小强”(海淀6所重点中学,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首师大附中)等重点名校。

2022年,北京中考第一次变简单了,很多学生考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这个分数可能进不了心仪的“六小强”,于是家长选择托举一下,把孩子送入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所以造成了那年公立国际部火爆。

到了2023年,一方面疫情刚结束,大家想要把孩子送出去的心更甚,另一方面当时的消费预期还没有那么明确,家长觉得大不了卖一套房供孩子出国,所以国际部火爆持续。

但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预期明确,家长们经历了消费降级、房价下行,很多原本想要卖房送小孩读书的家庭,已经拿不出足以支撑孩子高中3年加本科4年的费用。

于是这一类“摇摆”的家长就更加坚定选择了走高考路线,而不是国际部,造成了今年国际部热度下降。

👉原因之二, 出国性价比真的越来越低了。

此前,我们曾采访过一些公立国际部学生关于高中3年的花费,最少的也是70万打底。

如果孩子去的是美国(也是北京家庭的多数选择),4年本科学费+食宿生活费,没个4、500下不来。 前不久几十所美国大学集体官宣,其中:



普林斯顿:

本科学费由59170美元上涨至62400美元,涨幅约4.5%;


MIT:

本科学费和食宿费均上涨,学费从59750美元上涨至61990美元,食宿费涨至20280美元;


耶鲁:

本科学费上涨至67250美元,食宿费也涨至19900美元;



斯坦福:

本科学费上涨至65127美元,涨幅5.5%,食宿费用也将增长7%;


加州理工:

本科学费上涨4.14%,涨至63402美元……


除了顶尖精英大学

公立大学的学费也年年涨,比如加州大学每年涨幅在0.5-2%,其中加州伯克利州外及国际生费用近83000美元!

哪怕去的是英国,本科只需要3年,花费也要2、300万左右。拿帝国理工举例,学费折合人民币36-45万/年,如果在外面租房,房租也要至少20万/年,这还不包括生活费。

这样高中+大学6-7年花费百万读下来,能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吗?大概率是不能的。

△2023年国际教育家庭报告,接近8成家长表示留学不能回本

这几年海外就业形势严峻,前几天我刚刚采访了几位今年的美本毕业生,4年前进入名校有多风光,4年后找工作时候就有多狼狈。

他们告诉我,现在在美国,哪怕你进的是藤校,没有身份想要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都很低。无论你是学习大热的计算机、金融等专业,还是原本就不好找工作的社科文学专业,都是投出几百份简历,但面试寥寥无几。

所以,很多人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不得不转而继续读研究生,先选择在美国留下来,再徐徐图之。好了,读研2年,又是百万开支打底。

难怪连“爬藤大神”Brian都说,从省钱的角度来说,美国留学这条路是性价比最低的。

△2023年年美国大学学费VS亚洲大学学费

学费高、投入大,最后还很难找到高薪水的工作,这样的性价比劝退了不少普通中产家庭。

👉原因之三, 国际赛道一样卷疯了

过去不少家庭选择国际赛道,是不希望孩子经历像体制内中高考这样的刷题、内卷。但当他们转向国际后,却发现卷得更疯了!

如果说体制内只需要卷成绩,那么体制外,卷成绩只是基本,不仅要保持校内高GPA,还要卷SAT、托福等标化,AP、A Level、IB等国际课程考试。很多学生甚至脱产不去学校,专在补习机构补A Level,把国际课程也变成了“洋高考”。

除了成绩,国际赛道的学生还要卷活动、卷竞赛、卷科研、卷夏校,真的比体制内学生累多了!前段时间我拜访海淀黄庄的心理专家,他告诉我--

现在国际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有一些头部的孩子即使拿到了好几个藤校offer,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原本选择国际赛道的学生,是想要获得更全面发展的人生,但过度内卷导致的“军备竞赛”,让转轨变了味。不少学生觉得还不如待在体制内,成本低,先把成绩卷好就行。

👉原因之四, 可替代的选择变多了

我认识的一个海淀妈妈,3年前原本孩子的中考成绩已经可以进入一梯队公立国际部,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重点公立高中。今年,孩子用高考成绩拿到了某顶流中外合作大学的offer,以及香港大学“多元卓越计划”的录取。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觉得这是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接受国际教育的方式。当时因为没有确定究竟要出国,还是留在国内读985,所以他们选择了普通高中。到了高三真的确定想走国际路线后,再用高考成绩去申请现在很火的中外合作大学,以及可以降分录取的香港大学等,此外,还有一些可以接受高考成绩的欧洲大学可供选择。

不得不说,高考这条路也是很香的,高考后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进公立国际部。这样想的北京家长也不在少数。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公立国际部的降温。

而现在, 还有民办学校也来抢生源了!

中考630分,可能进不了一梯队的公立国际部,却可以给家里赚百万学费!

我们整理到的就有十所学校,最高免除了高中三年学费、住宿、伙食,相当于不花一分钱读三年高中;有的学校如果学生申请到藤校,还会提供最高200万的学费,诱惑力真的大!

真实的公立国际部是什么样的?

北师大实验、十一、人大附、四中牛娃现身说法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其实已经进入公立国际部的学生,都有不错的就读体验。

北师大实验国际部毕业生、拿到芝加哥大学ED、加州理工EA录取的Guanchen告诉我们,他当时选择实验就是因为口碑和升学结果很好。

整个高中三年,他感到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关系也很融洽,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校的升学指导和升学讲座,让他得以快速了解美国大学和规划活动。

因为喜欢化学,他曾经跟着北师大实验高考部的竞赛班一起,系统性地学习大学化学知识,并参加了中国化学竞赛。这就是公立大校的好处,资源可以共享,学科基础也更扎实。

△图片来自: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人大附ICC毕业生、大学入读斯坦福环境系统工程的Cici最爱人大附的包容、多元的师生体系。

她说:

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这个校园里学习生活,最珍惜的是这里交到的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我们在课间讨论有趣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放学后相约排球场组队竞技,假期时更是一同天南地北旅游。”

十一学校毕业生,收获杜克、莱斯等大学录取的Shawn,也对十一的硬件软件和师资赞不绝口。 他说--

  • 十一学校的硬件特别好;

  • 新开的轻食餐厅里面的咖啡小店,在熬夜的申请季跟朋友一起喝杯咖啡吃个早饭是每天的亮点;

  • 十一学校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成立的社团,因此课外活动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 课程上说,十一开足了AP、A Level、IB三大体系,像他选择的AP项目中的各种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此外,十一诸多不同风格的外教也帮助Shawn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他说自己遇到人生中最好的老师便来自十一。 “他们不仅鼓励坚定选择了专业,还培养了我考虑世界的不同视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