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视节目曾邀请到了一位名叫做冈野畅夫的手工匠人, 他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旧书修复工作上。
这是一位老顾主带来的一本破旧不堪的字典,老顾主打算将这本词典交给女儿继续使用,但要它把修整好,正常人几乎难以想象。
首先,冈野畅夫将书本结合处的乳胶完全刮干净。
接着,他把破烂的残页用新的纸张补全。
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接合,但美观度却已经大大提升。
接下来或许是最可怕的任务之一,他必须将每一页内折的页缘做修整,及其考验手艺和耐心。
他使用了镊子、迷你熨斗等工具,一页一页小心处理….
字典共有一千页,总计花费了了四个小时!
细心整理完后的页缘,瞬间变平整好看了。
那么紫色的书本边缘部分是如何去除的呢?
答案就是切除重做。他仅仅切除了最边缘的一小部分,完全不影响书本内容。
老旧的封面也一并换新。他选取了相似的材质做替换,再将旧封面的一部分黏上去。
最终成果出来了,简直比新书还要新!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条所言: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 都与魔法无异。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魔法,就是日本人的匠人精神。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 金属网编匠人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
▲ 竹艺匠人
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 蓝染匠人
“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 合伞匠人
“职人”中,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等传统艺匠,旧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与技艺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过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
▲ 铁器匠人
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 和菓子匠人
基于对匠人文化,匠人精神的逐步了解和体验以后,我们其实无论是作为人本存在的生命个体还是人文存在的社会整体,大家会在不久的将来达成一个共识,尊重自然,尊重万物,就地取材,珍惜资源,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是社会文明的必然现象和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软硬件指标。
▲ 印传匠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日本人是匠人气质,中国人是商人性格”。相比日本的匠人文化,中国有一种“临时工文化”叫“商人性格”。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无处不“商”,无可不“商”,商机无处不在……
国人的这种“商人性格”,当然不是一贯如此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塑造了这样一个暂时性的群体性格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提高,重视匠人精神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