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只要肩膀疼痛,很多人都以为肩周炎犯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更多的可能是肩袖损伤。
对于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有种
简单的区分方法:
将患侧手被动抬高:
肩周炎患者
肩关节打开到一定角度后会出现突然卡住, 再用力也无法继续打开;
而
肩袖撕裂患者
,肩关节打开到一定角度后会出现疼痛, 但继续用力可以完成较为完整的关节活动。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又称
肩周炎、冻结肩、五十肩
等。
本病是由于在关节囊滑膜下层出现慢性炎性改变和关节腔内关节液减少使关节囊紧紧围绕肱骨头所致肩肱盂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
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
为特点,尤其是
外展外旋和内旋后伸
活动。
女多于男
(约 3:1),
左肩多于右肩
。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
一般在 6 ~ 24 个月可自愈
,但部分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
冻结肩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本病大多发生在
50 岁左右
的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是基本因素。
2、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损伤。
3、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
图源:站酷海洛
4、
因上肢骨折、颈椎病等使上肢固定于身旁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图源:
站酷海洛
5、
由于
肩关节以外的疾病
,如冠心病、肺炎、胆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冻结肩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长期制动、脑卒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第 1 期(凝结期):疼痛。
患者通常出现渐进性的弥散性肩关节疼痛,这个过程持续
约 2 ~ 9 个月
。
疼痛经常在
夜间加重
,并且在
患侧卧位、肩关节受压
时症状更加明显。一旦患者使用患肢减少,就导致肩关节僵硬。
第 2 期(冻结期):僵硬。
疼痛通常在冻结期
最为严重
,患者为了使疼痛减轻,
常限制肩关节的活动,
这就预示着僵硬期的开始,通常
持续 4 ~ 12 个月
。
患者主诉在日常生活中活动受限。男性在身后的兜里取钱包时,女性在系紧文胸时出现困难。当肩关节僵硬进一步发展时,产生持续性钝痛(尤其在夜间),并常在肩关节达到或接近其新的活动范围极点时出现锐痛。
右肩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显著受限。外展运动主要由肩胛骨胸壁关节运动来完成。
肩关节所有平面的运动均受限并伴有疼痛
第 3 期(解冻期):解冻。
这一期大约需要
5 ~ 26 个月
才能完成,随着肩关节活动度的增加,疼痛将减轻。绝大多数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可逐渐恢复。
2、MRI 显示滑膜的血供增多以及下方关节囊的挛缩,其意义在于评估肩的其他结构和排除其他病理状况。
3、关节造影片可特征性显示关节间容量减小合并不规则边缘。已有报道在关节造影术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这是因为该检查可将液体加压注入关节腔内,可使粘连分开。
在关节造影片上,目前认为,如果
腋滑囊的体积小于 10 mL
,并且不能充盈,则提示有冻结肩。由于是有创性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
肩关节造影正位 X 片,可见腋窝皱襞和肱二头肌腱鞘,关节腔容量正常。
冻结肩,正位 X 片,关节腔减小,腋窝皱襞和肱二头肌腱鞘不显影
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避免肌肉萎缩。
1、
患者教育
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
肩关节的主动活动
,活动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2.
早期给予患者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热敷
,可改善疼痛症状。
3.
体外冲击波(ESWT)
治疗肩周炎,可以加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4、
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口服糖皮质激素
;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
5、
关节内
糖皮质激素注射
,皮质类固醇注射可加速粘连性囊炎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
6、
肩外因素所致肩周炎除局部治疗外,还需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第 1 期:凝结期
温和的
伸展运动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