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哈罗德·布鲁姆评《永生的信息》:死亡和与之为 ... ·  5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希望我们能够抵达,更希望我们还在一起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99/3件!100%纯棉面料,今秋长袖T恤这 ... ·  6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0 月 23 日,宜在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止读书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你更加需要这5本书

不止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23 23:49

正文



从     读    书    开    始

尝 试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书单  



末末:我是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看过不少关于传播以及互联网的相关书籍。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同时也在运用着互联网的思维思考问题。我们每个人作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发挥着巨大又渺小的作用。今天我将为大家推荐5本与互联网传播有关的书。




01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

ღ 这本书是陈力丹教授到我们学校做讲座为我们推荐的书。社交媒体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信,到宗教改革、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在散播信息上面统治了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

汤姆•斯丹迪奇在书中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网络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天主教会在回应马丁•路德的攻击上的两难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业回应网络上的批评时的状况;17世纪人们对于咖啡馆会分散人们工作、学习注意力的指责也很像今天对社交媒体负面作用的担心。借助对托马斯•潘恩和“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人物的讨论,作者还探索了一些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从言论自由和审查之间的张力到社交媒体在启迪创新和激发革命上的作用。这是一次对社交媒体演进的迷人回顾,也是基于历史对未来趋势的完美预测。




02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众讨论》

ღ 这是一本有关网络空间讨论的书。看完之后,我有一句深深的感触: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渴望展示暴露自己,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侵犯。本书触及了网络政治学中的一个重大话题——网络空间中的私域与公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游移。《众声喧哗》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在这里,公域与私域不能看做结构性的东西,而必须视之为一种流和一种过程。在网络时代,我们既要追求生机勃勃的公共生活,又要保证私人领域一定的自主性。共有媒体也许不能一夜之间改变中国政治,但是却能够促进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力量的发展。




03

《真相》

ღ 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而我们作为受众而言,需要合理的区别信息。这本书是资深记者写给普通公民的新闻消费指南。在网络时代,面对脱口秀评论者和自媒体的众声喧哗,网站无休止的链接和添加,“真实的新闻”是否已经死亡?旧的权威已被推翻,新的权威正在被创造,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寻找真实、可靠的信息,仍然是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新闻消费者的目标。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谣传,哪些信息、观点是可信的呢?本书旨在回答上述诸多疑问,探讨信息文化正在发生着何种改变。它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种路径导航——用六步质疑法分辨谣传,获得事实的真相。




04

《互联网的误读》

ღ 互联网时代究竟是一个更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更坏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壮观。如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之众,约占世界人口的30%。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当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有关互联网的大量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鼓吹其潜力将从根本上被重新认识,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片唱好时表现尤甚,那时许多论者都对互联网敬畏三分,惊叹有加。虽然敬畏和惊叹可能已成过去,然而它背后的技术中心主义——相信技术决定结果——却阴魂不散,与之伴生的则是对互联网的误读——不能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政治语境中去理解。

而这本书将从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简明扼要地讨论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互联网的历史,总览其社会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于互联网的规制和互联网经济;第三部分审视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05

《信息简史》

ღ 《信息简史》讲述了从信息的发展史。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随后又讲述了文字的发明、字典的出现、莫尔斯电码的出现等信息史上重要的历史实践。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Google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