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卫宁教授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周扬帆教授共同组织的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4“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分论坛7月26日下午在辽宁沈阳成功举办,分论坛包含四个特邀报告和两组圆桌讨论。
围绕 “计算机教育的数字化变革”这一主题,分论坛邀请了CCF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委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周傲英教授,CCF数据库专委会副秘书长、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晖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岳昆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大数据与评价应用处副处长刘华俊先生等四位来自高校和管理部门的专家来做四个特邀报告,共同探讨他们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以及他们在智能化教育、智慧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周扬帆教授与CCF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杨晓春教授共同主持了特邀报告。
周傲英教授首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民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全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提升的需求,阐述了新时代下全民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内涵,指出培养超越编程能力的编程思维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及智慧在线学习平台更好地达成这一中心任务。
李晖教授以“贵兰在线: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规模化可扩展个性化学习平台”为题做了第二场专题报告,报告聚焦于“自主学习”、“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双师课堂”、“课后服务”五大场景介绍了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理念的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经验,重点探讨了在实践中如何协调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学习这一对传统矛盾及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融合传统教育场景。
岳昆教授做了题为“数据与知识工程系列教材建设:内容、资源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以两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教材组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安排等课程建设关键环节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建设支持“数据+智能”教学内容协同、“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互补、“线下+线上”教学资源配套的新型数字化教材,讨论了如何在不同学程中系统性地培育学生的数据、算法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素养。
刘华俊副处长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如何支持信息技术教育”为题介绍了服务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经验。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发展脉络、定位及架构设计,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资源、活动来支持信息技术教育, 实现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的培育目标;报告最后还探讨了当前平台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指出了未来的工作思路。
特邀报告结束后,周扬帆教授主持了第一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刘淇教授,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教育行业总监秦莉女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媛媛教授,CCF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杨晓春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四位嘉宾围绕“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计算机教育与学生培养”介绍他们的实践和思考,并重点探讨了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教育数字化产品以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如何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方面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计算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等议题。
接着,杨晓春教授主持了第二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邀请了四位报告嘉宾周傲英教授、李晖教授、岳昆教授、刘华俊先生围绕“计算机教育的数字化变革挑战与路径”这一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在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演化,并针对计算机学科特点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校和课堂如何改变、如何利用新的数字化手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思辨性思维能力,以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学生。
本次FCES 2024分论坛“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教育的数字化变革”非常荣幸地吸引了湖南大学副校长李肯立教授、复旦大学吕智慧教授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交流。分论坛历时三个半小时,在与会者和嘉宾们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