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一般需要以
具备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
,意向勾地者与该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政府达成协议,打造出具有独特人文内涵和建筑风貌的文化旅游区。
对政府而言,借助开发商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商业运营经验,
打造或提升文化旅游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区知名度
,因而很受地方政府的重视。
实践中,“文化旅游产业+地产”模式催生出了多样的文旅项目,包括以下几类:
1) 以华侨城、万达为代表的主题游乐型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
华侨城、万达、世茂、融创、恒大、佳兆业在内的众多房企已经正式进军主题公园。
但是,《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公园投资之中
。
2018年3月9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要严控主题公园的房地产倾向,严格控制主题公园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不得与主题公园捆绑供地、捆绑审批
;要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求地方量力而行,不得因主题公园建设增加地方政府债务。
至此,
“主题公园+地产”的模式很难再成为主流
。
2) 以万达、港中旅集团为代表的景点依托型
如果景点较为热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在景点周边开发或运营优质的商业生活配套设施,获取稳定的现金流。
3) 文旅小镇型
目前国内已形成以
安徽宏村
、
云南丽江
及
浙江乌镇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旅小镇。
如何避免古镇同质化、
如何结合古镇及原生态文化去进行商业地产开发
,对开发商的运营团队都是很大的考验。
4) 文化创意产业型
实践中,该类型产品通常为地区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共识,对城市部分区域进行
“改二进三”的改造。
即
将原来的工业用地、废旧工业厂房或船坞厂改造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元素的第三产业产品
,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宋庄艺术区以及77文创产业园等。
总体而言,
文化旅游产业+地产的项目,因相对偏远,刚需不足,销售周期较长,盲目投资景点项目造成山水超级大盘很可能沦为“鬼城”
。
另外,很多开发商对文旅项目的投资资金匮乏,运营能力差,
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文旅项目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