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在工作中磨炼出来的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5-22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845字 | 预计阅读:12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要认真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自己应该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对火鸟FC的球员们不厌其烦地讲述“人的价值由人的心灵决定”这个道理。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暂,至多到30岁。


过了30岁,在足球这个世界里就算是老将了,但就人生来说,你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许多人到了80岁还很硬朗。


年轻时当球员驰骋球场,过了30岁就结束运动生涯。如果寿命为80岁,那么后面还有50年。



火鸟FC的球员,以及年轻的体育运动员们,你们在何种程度上思考自己退役后漫长的人生,这点我不知道。


但是我希望,在你们后面的人生中,当你们回顾年轻时的运动生涯时,你们能自豪地说:“当年的足球生活真精彩啊!”


为什么提起这个话题呢?因为年轻时的成功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后来的人生挫折连连,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才二十几岁,就受到社会的追捧、偏爱,年收入少则1000万日元(约53万人民币),多的要高达三四千万日元(约160~212万人民币)。


三四千万日元的年薪,那是日本一流企业社长的工资。年纪轻轻就有这么高的收入,如果本人不是意志特别坚定的人,或者缺乏父母的管束,他此后的人生很可能非常槽糕。


即使天生有才,可以拿是同辈普通人10倍、20倍的年薪,但后面的人生因此而乱了套,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 越是有天赋有才能的人,越是要认真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自己应该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

是我的人生观


无论是谁,年轻时都会在心中描绘将来的理想:“自己想走这样的人生道路”、“自己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在鹿儿岛大学读书时,就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有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甚至获得诺贝尔奖。


创建京瓷以后,就想把京瓷办成一个出色的公司,希望员工们都能在公司里愉快的工作。并为此努力至今。



很幸运,作为技术者,作为经营者,我都算取得了成功。


但是,我也终将迎来死亡。人一旦死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往那个世界。我创建了京瓷,创建了KDDI,又设立了稻盛财团,这一切又怎样呢?


还有,究竟为了什么,我拼命努力直到今天?人生的目的到底在哪里?


我已经多次讲过, 人生的目的,不是在今世获取地位、名誉、金钱,而在于把自己的心灵磨炼得美好一点。


这个目的也符合“宇宙的意志”。


来到这个人世,本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志。而且在这几十多年的人生中,我遭遇过灾难,也拥有过幸运。


我认为, 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磨炼自己的心志、磨炼灵魂,造就一颗美丽的心灵。这是我的人生观。


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思想,就是这个宇宙本身的意志


“心中所想”就是原因,这种原因产生的结果,会在现实中出现。所以,你心中想什么,你思考的内容,非常重要。


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的法则”。



有人认为我这句话过于神秘而不肯接受。然而,这是从我至今为止的、各种各样的切身体验中产生的、让我确信的绝对的法则。


就是说, 心中想的是好事,是善念,你的人生就将是美好的;你总动坏脑筋,充满恶念,你的人生就不会顺畅。


这条法则在宇宙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因为“心中所想”不会立即产生结果,所以人们不容易理解这条法则,但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这条法则灵验得很,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他自己常在心中描绘的那种景况。


因此,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是我们思考如何度过人生时的一个大前提。


因为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思想,就是这个宇宙本身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可以称这股力量为“宇宙的意志”。


如果顺着“宇宙的意志”产生的潮流而动,我们的人生就会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逆着这潮流而动,就必然走向没落和衰退。


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

更需要坚定的信念


盛和塾归根到底是一个学习原理原则的场所,这种原理原则引导企业经营走向成功,而且让成功长期持续。


不过,这种原理原则与世间一般的经营常识不同,它指的是做人应有的心灵的状态。


经营者必须经常逼问自己“人生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来提高自己的心性,同时拓展经营。



经营者应致力于人生和经营,让仅有一次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不但为员工及其家族,而且为社会、为世界、为地球做出贡献。


这就是所谓“一灯照隅”。


我认为,不管企业多么微小,我们应该通过 “经营企业为社会为世人尽力,让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地球上留下足迹。


在盛和塾学习的经营者们,今天依然志向坚定,通过反复钻研、提升心性,不仅让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为了实现员工幸福,每日都在不懈努力、勤奋工作。


设立盛和塾时,我不仅当着京瓷的社长,而且正在创立现KDDI的前身第二电电,同时又在设立稻盛财团、开始京都奖的活动,正是繁忙之极,年龄也已超过50。


将近30年来,对于盛和塾的活动,我真可说是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这完全是出于我的信念。


因为我相信,占企业一大半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中小企业焕发活力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

是在工作中磨炼出来的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


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胜枚举。只要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值得玩味(反复琢磨其中的意味):


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颠岛上,有一个未开化部落的村庄,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


在他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纯朴的劳动观:“认真劳动能塑造美丽心灵”,“美好的工作产生于美好的心灵”。“


在这个村落里,主要的劳动内容是烧荒式的农业,作物是甘薯。 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工作是苦役”这样的观念。


村民们通过工作追求的目标是:“工作得到的美的成果”和“人格的陶冶”,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完美,并由此磨炼自己的人格。


村民们互相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作物的长势以及泥土的气味,气味好闻的被夸为“丰登”,气味难闻的则被贬为“不毛”。


经过这样一番评价,田地耕作得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也就是说,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是通过劳动的成果——田地是否整齐,作物是否丰收,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


田头工作出色、工作成果显著的人,就被认为是优秀的人,是人格高尚的人。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 《敬天爱人》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活法》 (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的精彩片段。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稻盛和夫:拥有一颗克己之心,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