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无条件五星!这本火了20多年的硬核保命指南, ... ·  22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  23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今年别的书可以不读,但这本一定要读完! ·  3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夜读】新一年做好这4件事,越来越有福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过去的路不完美,但我爱自己走过的每一步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03 20:30

正文


01


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明显经验不足,看不懂许多人和事,却很容易受人影响,跟着议论公司制度的不公平,抱怨工作分工不合理。


那时的自己,自以为是个明白人,能看透一切事物,总不经意想显露一下自己的先知。


这样的生活大概过了三年,我发现我所抱怨的事物没有改变,我的处境也没有因为抱怨发生任何改变。


我才隐约地感觉到,反对一切你看起来不完美的事物,相当于跟全世界为敌。 总有许多小事情让你变得不开心,却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你的不开心负责。


那时,我想到最好的改善自己消极情绪的途径,就是不再急着为那些不满意花费任何精力。即使有让我不满意的事情,也不评价,不议论,不指责,这样我就有了许多空间静下来思考这些事情。


当我开始带着自己的觉察去想这些事情,也看到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经常让我感到慰藉的是,庆幸最初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经过这些有意识地比较,我也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哪是什么先知,其实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幼稚。


02


看见了,思考过了,有意识了,这时候不论你是否刻意要求自己,都发现自己再也变不回过去了。


再后来我开始做人事工作,每天主要的工作是面试,当我看着一张张简历表,如果通过有限的信息,再加上有限的交谈,去理解眼前的面试者,是对我当时最难的挑战。


两年的时间,我见了2000多人,每天大量地翻简历,面谈,初试,复试,再跟进录用者在公司的情况,让我不断修正所作出的不合理判断,也开始逐渐克服自己以主观的感觉行事。


我终于意识到,无论如何,当我最开始去看一个人时,总会带着一些主观的偏见,但只要我愿意多一些耐心,我就可以通过深入的交谈,去慢慢理解每一个人背后的丰富内涵。


再后来我开始用上自己经验和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真正开始做心理咨询的工作,通过学习和督导更稳定地接住个案,也开始通过咨询工作更多看到自己内心的局限和投射。


我才发现任何事情,不仅可以从中看见别人,也可以从中觉察到自己的内心的变化。


正如前几天有一个小姑娘跟我讲,她问了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发现不同的人给她的评价都与评价者自己的特质有关。我也是兜兜转转一大圈才发现,原来我以前所认为那个世界的样子,只是我内心的一种投射而已。


这个改变,似乎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当我可以打破自己的已知,去好奇我可能完全不懂得的人和事时,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被各种新的可能改写,而我自己是这场改变最大的受益者。


03


通过跟不同的人接触,我发现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知道什么,而是在什么样的层面上知道。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看问题的层面上,去感觉成长是如何发生的。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层面去看问题:


  • 情绪化,直接了当


刀子嘴豆腐心,看见什么说什么,只管自己高兴,不管听的人心情;


  • 讲道理,弄清事实


虽然能说,但会先保留 自己的意见,直到事情变得更清楚;


  • 能共情,理解对方


能听见不同的观点,会尝试理解对方,虽然不一定认同对方;


  • 会觉察,反观自己


能理解对方,也能照顾好自己,不在乎输赢对错,有内心安稳的感觉;


当我再回头看最初的自己,那个全然觉得已经知道所有世间真相的自己,原来只是处在成长的最底层,用喜好和情绪反应来感觉事物的好坏。


而那些经过岁月历练的人,不是看不见问题,而是他们总能将问题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看到的更多的机会,早就学会了知而克制,言而节制。


而就在昨天,有个朋友跟我抱怨目前的工作困境,我本想很诚恳地一番建议,可一张嘴我就闭嘴了,我知道或许在我的现状里,我觉得自己说的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探索,我又如何保证自己是对方人生里正确的先知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