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涛非银资讯
专注非银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魏涛非银资讯

科创板专题之一——严标准、稳起步,严格退市制度护航科创板

魏涛非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6-05 23: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报告摘要


相比于A股其他市场,科创板在财务类、市场类、规范类指标方面均有更严格的要求。科创板还精简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的环节,实现“一退到底”。严标准、简流程,助力科创板平稳起步。

科创板退市制度:未思进、先思退,严标准、稳起步。 1)科创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均采用注册制,企业上市的速度或将大大加快,有助于壳资源实现“降温”,减少企业“保壳”的动机。2)科创板采用了市值指标,让市场化的价值判断在决定上市企业去留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科创板对标纳斯达克市场,提升了对股东数量的要求。4)科创板取消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的环节,将原本需要4年左右的退市流程缩短至2年以内。

A股退市制度:历经改革,不断完善。 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随后,退市制度又经历了2012年、2014年和2018年3次改革。自1998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以来,A股退市企业共计101家,狭义的常规退市有56家。

同境外交易所相比,A股市场的退市数量和比例较小。 纳斯达克市场近几年退市率保持在6%左右, A股市场的退市率为0.1%左右。A股退市率相对较低有4个原因:1、核准制背景下“保壳”现象;2、缓慢的退市进程;3、事后监管的处罚力度不够;4、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科创板对A股退市制度的影响:增量改革解决存量问题。 从数据来看,A股市场从严退市的趋势已现。2018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被暂停上市的企业12家,被终止上市的企业(包括完成终止上市公告的企业)共计10家。2018年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后,从严退市渐成监管主基调。随着科创板的正式推出,科创板退市力度从严,退市效率大幅提升,将引领A股构建有效的退市制度。


风险提示: 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科创板推进速度及上市企业质量不及预期。

A股退市制度:历经改革,不断完善

A股退市制度的历次改革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完善的退市制度和畅通的退市渠道能够保障上市企业优胜劣汰,也能够强化发行人的退市风险意识,培育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对于部分存在重大经营问题的企业来说,退市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回顾A股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退市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尝试。


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力求减少证券市场上亏损公司的数目,并解决公司亏损程度增加的问题。《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初步明确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判断标准,并对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执行方法进行了说明。退市制度之后又经历了2012年、2014年和2018年3次改革。

退市率低:核准制背景下“保壳”动机、退市进程缓慢

自1998年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以来,A股退市企业共计101家。其中,因证券置换而终止上市的有2家,因吸收合并而终止上市的有34家,因私有化而终止上市的有9家,也即狭义的常规退市有56家。


同境外交易所相比,A股市场的退市数量和比例仍较小。以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例,近几年来,其退市率保持在6%左右,而我国A股市场的退市率为0.1%左右。理论上来说,退市比例较低可能意味着更高的上市企业质量,退市比例并不应作为资本市场监管的目标(我们看到纳斯达克市场在过去三年也在降低退市比例),但5%以上的退市率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纳斯达克“宽进严出”的特点。


在不对比A股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中上市企业质量的前提下, A股退市率相对较低有4个原因:1、核准制背景下“保壳”现象;2、缓慢的退市进程;3、事后监管的处罚力度不够;4、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A股市场一直存在明显的“保壳”现象。 从企业“保壳”的动机来看:一方面,由于A股市场主要采用核准制,企业上市需经历主管机构严格的“实质性”判断,上市难度较大,因此上市企业本身具有较高的壳价值。即便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不佳,出于获取壳价值的目的,企业也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规避退市。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退市企业被转入流动性较差的新三板,而国外市场的退市企业可以拥有多样化的选择——比如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的企业可以选择转入OTCBB(店头报价公告栏市场)或PINKSHEETS(粉红单市场)。从企业实现“保壳”的可行性上来看:由于A股市场在执行退市时更偏重财务类指标,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提升净利润,进而逃避退市,实现“保壳”的目的。


同国外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退市进程比较缓慢。 A股主板和中小板中的退市流程均包括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等环节,走完整个退市流程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而在纳斯达克市场,从触发退市程序到最终采取退市行动,整个过程可能短至一个月,或者长至7个月。

不仅如此, 此前A股监管更侧重事前、事中监管,且在事后监管过程中,行政处罚力度相对较小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侧重事后监管,且处罚力度较大。2018年SEC处罚的案件数量821件,远高于同年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件数量(310件)。或受限于监管机构的行政级别,以及上市企业及集团或资本背景等因素,A股处罚力度明显偏弱。如果排除2018年中国证监会对北八道集团高达56.7亿元的大额罚款,我国的罚款金额远低于美国同期水平。

从投资保护的法律上来看,我国目前采用的投资者举证制度和证券侵权行为认定标准都有可改进之处。参考美国市场,其采用的辩方举证制度可以防止投资者因专业知识欠缺而无法合理维权的现象。

科创板迎史上最严退市制度:严标准、简流程

未思进、先思退,严标准、稳起步

对前述A股市场存在的退市率低、退市进程缓慢的现象,科创板参考境外市场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首先,科创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均采用注册制,企业上市的速度或将大大加快,有助于壳资源实现“降温”,减少企业“保壳”的动机。


其次,科创板采用了市值指标,这也是纳斯达克市场退市标准的特征。市值指标的采用可以让市场化的价值判断在决定上市企业去留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筛选出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斯达克市场对资本市场、全球市场全球精选市场分别设立了3500万、5000万、5000万美元的市值标准。


最后,科创板对标纳斯达克市场,提升了对股东数量的要求,并且取消了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的环节,将原本需要4年左右的退市流程缩短至2年以内,实现对A股市场“出口”的畅通。

严标准:优化三类退市指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从财务类指标来看,科创板引入了扣非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双重指标, 区别于其他市场仅在企业暂停上市后才开始使用扣非净利润指标,并且科创板将营业收入的标准提高到1亿元,是其他市场的10倍 。此外,科创板还强调营业收入或利润不应主要源于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和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贸易业务。因此,在科创板的退市标准下,上市企业将无法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提升净利润,规避退市。


从市场类指标来看,科创板的数值要求也比较高。 同创业板相比,科创板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积股票成交量、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数量上的要求均为创业板的两倍。 此外,科创板创造性的引入了市值标准,要求对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的公司执行退市。这样一来,市场的价值判断职能可以更好地在科创板发挥作用。


从规范类指标来看,科创板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第四章、《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1号》的第四节均强调应结合科创板企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规则。虽然主板和创业板也对信息披露做出过规定,但申报企业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比如在进行风险揭示的时候,只填写“专利技术可能会超过保护期限”等行业性风险,对自身的特殊风险避而不谈,打政策的擦边球。科创板会对诸如此类的现象进行严格审查,对不负责任的企业考虑劝退处理,确保企业信息公布的质量。

简流程:取消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缩短退市时间

相比于A股其他市场,科创板精简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暂停上市和重新上市的环节,实现“一退到底”。A股其他市场的企业走完退市程序大概需要4年,而在科创板上,企业达到退市标准后,2年内即可实现退市。


由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企业完成上市的速度将会加快。通过精简退市流程,缩短退市时间,科创板可以实现“快进快出”,维系市场活力。


科创板对A股退市制度的影响:增量改革解决存量问题

2018年以前,我国证券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只进不出”的局面。2018年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后,从严退市渐成监管主基调。5月11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表示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随着科创板的正式推出,科创板退市力度从严,退市效率大幅提升,将引领A股构建有效的退市制度。


从数据来看,A股市场从严退市的趋势已现。2018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被暂停上市的企业12家,被终止上市的企业(包括完成终止上市公告的企业)共计10家。触及财务类指标是上市公司被执行退市的主要原因。

科创板不仅是以科技创新为支点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板块,更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试点、循序渐进。证监会将对科创板的创新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科创板经验”的带动下,资本市场将坚持增量和存量并重,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以增量带动存量,实现市场化良性运行。


风险提示




1、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的风险;

2、科创板推进速度及上市企业质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评级说明

1、行业评级

看好: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市场整体水平5%以上;

中性: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市场整体水平-5%与5%之间;

看淡: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市场整体水平5%以下。

2、公司评级

买入: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

增持: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

持有: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5%之间;

减持:我们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